首页 > 情感 > 立秋:岁月忽晚,人间已秋

立秋:岁月忽晚,人间已秋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今年立秋的时间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壬寅年 农历七月初十

暑气尚未消,

清风忽吹来,

绿未退,物未衰,

两季之交,新生之告,

今日,立秋。

立秋之“立”字,

似一人立于平地,

忽见一叶飘摇落下,

见微知著,

便宣告秋的到来。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空山新雨后

凉竹影横斜

萍花带露开

残荷更着香

寒蝉凄切对长亭

天阶夜色卧观星

秋水长天齐一色

最是一年好景时

犹记几月前入伏时,

满心惆怅,

如今转眼凉风将来,

浓热浅凉,终于有了盼头。

盼一场秋风起,

吹散满身倦意,

盼一场秋气凉,

晓看天色暮看云,

目随朗景心清旷。

有句话说:

“积攒了整个夏天的情愫,

想在秋天让你知道。”

这个秋天,有太多事想做,

有太多话要说,

希望秋风可以吹走夏天的烦恼,

祝我们好在秋天,

常有秋福,秋凉生安。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凉风一吹,秋便至,

神清气爽,万般惬意。

二候白露生

立秋后第二个五天,

晨起已可见微微泛起的白雾,

秋意又多了几分,

早晚天凉,勿忘添衣。

三候寒蝉鸣

蝉鸣不再如盛夏嘹亮,

渐渐显出凄切之感,

不禁令人想起离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平添几许惆怅,为秋所独有。

立秋·知秋

相传古时立秋之日,

会专派史官守候梧桐树下,

一人,一木,一凝神,

只为等秋的第一片叶掉落,

然后高声呼喊:“秋来了!”

一人一人的传下去,

脑海中的秋愈发鲜活,

对秋的期待,

便也愈发变得浓烈而具体。

想起当年蒋勋到一家公司演讲,

询问员工“门口的树是什么品种”,

竟没有一人能够回答。

大家朝来夕往,

每天都会从树前经过,

树上的叶子小小的,

阳光照耀,微微发亮,

美好而饱含生机,

却从未落入一人之眼。

身处匆忙的时代,

你我又何尝不是这般?

很难不羡慕古人的仪式感,

就像张爱玲说的,

“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

内心自我的尊重,

也让我们更好的更认真的

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一份郑重其事的迎接,

是一种不凑合的态度,

以庄重之心厚待光阴,

生活,自然也可爱可亲了。

立秋·知味

由夏到秋,

恰似热烈的少年

历过青春的蓬发,

渐归生命的圆熟。

自躁动到沉静,

才知,平凡而具体,

才是生活最好的本色。

夏末初秋的傍晚,

定要择一处开阔,看看云霞。

千姿百态的云朵,

恰似天空的神情,

时而一望无际,净朗无云,

时而堆叠遍布,上下同辉。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

海边,山间,

城市,高原,

偶遇一处晚霞,

与美好撞个满怀。

立秋了,又开始想念

日暮人间暖的烟火气了。

立秋食瓜,

日咬秋,可免腹泻。

——《岁时风俗》

立秋啃秋,清散暑气。

立秋要吃烤肉,将羊肉切成薄片,大火烤着,一屋子人足鄧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满屋烤肉香。

——汪曾祺

立秋食肉,贴秋膘,

吹着一日凉着一日的风,

装盘备菜,自己开火,

慢慢调养暑天消沉的胃口,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

人生一世的幸福,

一大半还是烟火小事。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可触可感的现世安稳,

足以抚慰一切焦躁,

让你相信,人间值得。

立秋·知意

宋代词人吴文英有句,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日,万物盛极渐衰,

草木摇落,风清气朗,

游子启程,至亲别离,

最易引出相思,最易藏匿心事。

为此,秋,

又平添许多深情与诗意,

入眸,更入心,

叫人为之沉迷。

想起白居易那一首《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每每秋风吹拂的时节,

白居易便会想起他的湘灵,

越是秋浓,越是相思,

越是夜深,越是难舍。

青梅竹马,两情相悦,

本该是“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的时节,

心中的她,却再难企及。

古时山高水远,

相聚太难,别离太易,

爱意无处投递,

秋,便成了最好的寄托,

秋风,秋月,秋雁,

秋雨,秋夜,秋霞......

浸染了有情人不尽的思绪。

有句话说,

“人不是活一辈子,

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

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见秋色,知秋意,

愿你在这诗意的秋,

能染得一身情思细腻,

阅尽霜华,尝遍冷暖,

也依旧情有所钟,心有所痴,

干净如始,不舍真挚。

夏暑虽未消散,

清秋已然可待。

愿新的一季,

俗常不乏仪式,

岁时节令常遇欣喜;

到过目之远方,

也贪恋触手可及。

愿秋有所期,心有所爱,

走过繁华喧嚣,不失自在从容,

无论酷暑清寒,皆有心之所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76657.html
上一篇《第二次拥抱》李诚:有多少少年时的梦想,终究输给了现实
下一篇《第二次拥抱》刘丰:巨婴、妈宝、软饭硬吃,并不是一天养成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