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37年王明回国前,斯大林接见他,但王明的回答让斯大林产生忧虑

1937年王明回国前,斯大林接见他,但王明的回答让斯大林产生忧虑

在我党革命历史进程中,有两个领导人权力欲望特别强,但最终都当了叛徒。一个是张国焘,一个是王明。

有人会说,王明没有叛变,他只是到苏联看病。王明的确到苏联看病,不过建国后,王明第二次去苏联治病后,就再也没打算回来。如果他不回来也没事,但后来赶上中苏关系恶化,王明直接就背叛我党,投靠苏联,并写了很多抨击教员的文章,从这一点看,王明就是个叛徒。

一个人能否成大事,或者是不是一个可信的人,从一些过往的历史中都会找到痕迹。比如张国焘第一次叛变被释放后,他向组织隐瞒背叛过程,就能看出张国焘的人品。同样,王明也存在这个问题。

王明本是一个留苏的学生,也是“28个半”之一。但王明的权力欲望很强,他与导师米夫关系好,在米夫的提携下,成为当时共产国际信赖的人,也成为留苏学生中的领导者。米夫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时,带着王明,并为王明在中央谋了一个职务,进入中央宣传部工作。

在中共六大会议后,王明迅速取得权力,他之所以这样顺利掌权,主要还是他踩着李立三上来的。1931年6月22日,向忠发叛变后,王明主持中央工作,成了中央实际的领导人。但此后共产国际需要派一名负责人到莫斯科任代表,最后王明选择去了苏联。

1937年底,王明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回国,此时王明为何而来?

一、选择王明的原因

一个的人品如何,决定他能走多远。王明的人品很差,他之所以当上领导层,并不是靠正道而来。如果不是李立三,王明就失去斗争的对象,也失去向米夫“献媚”的机会,所以王明把李立三踩在脚下,赢得共产国际对他的信任。当时我党受共产国际领导,既然王明得到共产国际的信任,很快就成为最高领导人。

在向忠发叛变前,王明实际上就是最高领导,向忠发叛变后,王明成为总负责。但当时上海形势太危险了,我党地下组织屡遭破坏。当时共产国际让我党派一名负责到苏联,最后选择了王明。究竟是王明请求,还是最后王明自己定的?但无论是谁定的,王明作为最高领导人,在我党关键时刻离开上海到苏联,就是躲避国民党的追捕。

王明第二次回苏联,他以为很快回来,但直到6年后,也就是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王明准备回国了。

当时抗战后,共产国际担心我党不能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改变,所以选派王明回国为统一战线建立提供帮助。

说是帮助,就如派来“钦差大臣”。问题就出在这里,共产国际不是“皇帝”,王明也不是“钦差大臣”。

王明回到延安后就与教员发生了争论,对这样的争论,教员后来曾说,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统一战线,二是战争。

为什么苏联把回国“帮助中共”的任务给王明?

这是外界不理解的问题,因为王明没有经历过战争等艰苦的考验,当教员带领红军长征时,王明还在苏联享受咖啡和伏特加呢。王明更没有残酷的斗争,教员在长征曾被免职,而且受到打压,王明却没有这样经历。王明只是在共产国际机关呆着,这样经历并不是经验。

苏联方面选择王明,其实早就对王明进行了考察,因为王明没什么思想,只是一个惟命是从的人。只要苏联领导交办的事,王明都会竭尽全力办好。

的确,当时在我党的领导干部中,熟悉共产国际并能掌握其精神的就是王明。

王明攻击李立三时,就利用共产国际的几句话,了解共产国际的意图,进而对李立三进行打压。

古代钦差大臣还有“自决权”,而且王明没有,实际上王明就是皇帝派人打探消息,然后看看各地是否按皇帝要求办事的“身边人”。

所以共产国际认为派王明回中国最合适。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与斯大林都同意王明回国,也对王明完成共产国际的任务寄予厚望。

即使是这样,苏联方面还是不放心,提前对王明进行了测试,只不过王明不知道。

季米特洛夫要求王明把中国的工作情况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写篇文章,以此了解王明能否深入贯彻共产国际的意图。

王明随后写了一篇文章,王明文章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没看到抗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抗战形势很乐观。不过季米特洛夫与斯大林看后很高兴,认为王明是一个能将苏联意图贯彻到实际中的人,派他去最合适。

二、斯大林召见谈话

季米特洛夫与斯大林考验王明的文章也很快在苏联的共产国际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办的多份杂志上发表。王明名声再次传遍共产国际,他更感觉地位高人一等。

为了让王明进一步理解苏联派他去的意图,斯大林与季米特洛夫接见了王明等人,进一步明确有关工作。

这也是共产国际派人执行任务时前的例行性工作,也是最后把意图向执行任务的人进行灌输。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为什么这样重视派王明回国?

这里还有一个苏联战略利益在里面,不要以为苏联方面真诚地帮助中国,其中有苏联自身的利益在里面。

当时苏联面临德国威胁,也害怕日本从远东地区对苏联发起进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苏联就会面临东西两面作战,所以只要中国坚决抗日,就能防止日本在远东对苏联发起攻击。

但苏联希望寄托在老蒋那边,希望国民党能拖住日本,因为老蒋有百万军队,这样的话,苏联压力必然减轻。

王明回去工作压力也很大,他要把共产国际意图贯彻进去,就必然与教员发生矛盾。

苏联在中国统一战线问题上,依然以苏联利益为主。季米特洛夫曾说,在抗战中,中共应该学习法共组织的人民阵线经验,要求遵循“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原则。既要影响国民党,还要以老蒋为主,这必然产生矛盾。

所以王明临走前,共产国际还弄了决议,就如王明带着皇帝的手谕一样。这个决议包括坚定不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一切努力全面巩固统一战线。

斯大林召见王明谈话,也提了一些要求。其中一条依然是“统一战线”。

王明就如拿了皇帝给的“尚方宝剑”,谁不听他就会把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搬出来,再不听就要上纲上线进行批斗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统一战线也符合形势需要,这是中国战胜日本的重要条件。但苏联却认为,只要确保老蒋的力量拖住日本的目的实现就行。

苏联方面不可能把“拖住日本”拿出来说事,老蒋也不可能按苏联方面办。所以“统一战线”就成了苏联方面的主要目标。只有实现了统一战线,老蒋也帮了苏联。

教员坚定抗日,多次强调维护统一战线。而王明要做的也是维护统一战线,所以当时目标都是一致的。

但国共合作,搞统一战线,老蒋肯定会利用机会攻击中共,分化瓦解红军。这其中有一个矛盾,片面维护统一战线,而放纵老蒋对我方的攻击也是行不通的。

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王明就需要发挥作用了。

三、王明位置没有摆正

刚才我们谈到了,王明回国后要发挥主要作用。虽然王明能理解共产国际的意图,但王明却有私心,他想继续当他的总负责。

斯大林与季米特洛夫不可能让王明回国接任领导人。因为在斯大林眼里,从1935年后,他们认可教员是中共名副其实的领袖,而且全力支持教员。

苏联很明白,教员经历各种复杂的斗争,经历各种艰难困苦,才带领红军稳住阵脚。共产国际认为教员是“英勇的旗手”。

1935年,真理报及共产国际的杂志上,教员都被赞誉为“中国人民的传奇式的人物”,“具有非凡的才能、钢铁般的意志”,等等。

教员得到这些赞誉是实至名归,因为教员有能力,有经验,所以无论斯大林,还是季米特洛夫都认为教员才是领袖。

斯大林召见王明谈话时,当时王稼祥也参加召见。王稼祥为何在苏联?因为长征后,王稼祥到苏联看病。斯大林想了解中共的实力,就问王明中国红军有多少,王明回答:30万。一旁的王稼祥立即更正说:只有3万多人。

王明的回答让斯大林不满意,他担心王明回中国误事,但选来选去没有比王明更合适的人了。

斯大林接见王明时,直接肯定了红军在教员领导下取得的胜利。讲话结束时,斯大林站起身,让王明捎话给教员,祝他身体健康。这都表明了斯大林认可教员,让王明要虚心接受教员领导,不要误了“统一战线”的大事。

即使斯大林与季米特洛夫的共产国际都认可教员,王明始终却把自己当成领袖。

季米特洛夫早就看透了王明的性格,他召见王明和康生时一再嘱咐他们:一定要搞好团结,即使让王明当领导,他也要推辞。

季米特洛夫还嘱咐王明:他长期不在中国,对中国情况不了解,必须要保持谦虚态度,尊重其他领导,并对王明说“中共领袖根本就不是你”。

因为季米特洛夫担心王明拿着共产国际的这面大旗回国在党内颐指气使,甚至以领袖自居,那样的话就容易坏事,也有可能影响苏联的战略利益。所以回国前必须进行敲打。

王明把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的话记在心里了吗?

因为性格难以改变,也决定了命运。王明根本没记住,他被历史开始抛弃的时间,也正是从他第二次回国后。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0021.html
上一篇官渡战役:袁绍大败后,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下一篇古人的冬天,清宫冬日趣闻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