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38年前的今天,斯大林的女儿叛逃苏联17年后,从美国返回苏联

38年前的今天,斯大林的女儿叛逃苏联17年后,从美国返回苏联

38年前的今天,1984年11月2日,斯大林的女儿,在逃离苏联17年后,从美国返回苏联。

一、女儿

斯维特兰娜,斯大林的唯一女儿,1926年出生后,父亲给她起了这个名字。

其来源,是俄罗斯一首浪漫主义诗歌,“光影”之意。

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十分受宠爱。

“她喜欢把我放膝头,紧紧拥抱我。”

(斯维特兰娜与父亲)

“小麻雀”“小东西”“女主人”“第一号秘书”……都是父亲对她的爱称。

作为外人畏惧的领导人,在家中他甚至允许小“女主人”给自己发命令:

“我的第一秘书斯大林同志,命令你允许我和你一道去看电影或者看戏。女主人谢坦卡(斯维特兰娜的昵称)。” 

“遵命,马上就完成任务!”

亲子游戏,暖如常人。

斯维特兰娜晚年回忆,她的童年是幸福的,“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可以说是住在天堂。”

6岁时,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幸来临,她年轻的母亲自杀身亡了。

童年的天堂,渐渐远去。

10岁时,她穿了一件不到膝盖的连衣裙,被父亲凶吵了一顿。

在格鲁吉亚的老年人看来,短裙子、短袜、短袖,都是不可接受的。

女儿年龄的增长,让她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坚持。在父亲看来,女儿越来越有主见了,也没有儿时那般听话、可爱了。

这令她与父亲越来越远。

16岁,她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与一个40岁的电影导演恋爱。

当父亲的警卫发现了她与那个男人的不体面的事后,激怒的父亲打了她一巴掌:

“现在战争都打成这样,你却干出这事……他身边有那么多的女人, 你是个糊涂虫!”

父亲不加掩饰的严厉,深深伤害了她的感情。从此,她不再留恋这份父爱。

2年后,她与一个同校大学生结婚,不过,令父亲仍然不可接受的是,那男生是个犹太人。

翌年得子,父亲也没接受他们。甚至,始终没有让这个女婿进家门。

1947年,21岁的斯维特兰娜与丈夫关系破裂。2年后,依父之见,与一个官员的儿子结婚,翌年生女。

1952年,26岁斯维特兰娜再次离婚,父亲给了她一栋别墅,她带着子女单独生活。

翌年,父亲死后,斯维特兰娜感觉没有人再干涉自己的生活了,但好景不长,她生活并不如意,尤其在婚姻家庭方面。

二、出逃

1957年,斯维特兰娜改随母亲姓氏,又过了几年,她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从此“不心怀上帝就不能生活”。

她开始写书,《致友人的20封信》里,称自己“渡过了37年愚蠢的、无意义的双重生活”。

那一年,他在医院偶遇了一个到莫斯科治病的印度人,叫辛格,两人一见钟情。

这是她的第4个男人。

她想与他结婚,但被有关部门阻止,说这个人比她大17岁,还一身病,即便她父亲在,也不会允许她与一个外国人结婚。

(与第一任丈夫)

父亲去世13年了,她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生活。斯维特兰娜十分绝望,她开始消极避世,离开了工作单位,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史研究所。

与辛格同居一年多后,辛格去世,她再次寡居。

1966年,她向国家申请出国,称要把辛格的骨灰送到印度去。

政府批准了,给了她两周的签证。

一到印度,她就想方设法不再回去。

先是给印度高官写信,被拒后,又逃到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请求移居苏联的敌对国,美国。

美国政府不敢轻易答应,以为她是头脑发热,先协调她去了瑞士。

一个半月后,美方有关负责人亲自与她长谈,斯维特兰娜主意已决,决定“永不返回苏联”了。

1967年4月21日,她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此时,她的一儿一女仍在国内。

这个消息震惊国际。

苏联人指责她对不起死去的父亲,更被判了祖国。

一到美国,斯维特兰娜就是个名人:出书、接受媒体采访,揭露克里姆林宫的内幕。

美国的目的很明显,之所以热心接收她,就是为了利用她,利用这个绝对稀有的内部人士,来批评、揭露、攻击苏联制度。

她的书在美国畅销,有人估算,光凭出书,她就有好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还不说她被聘为俄国问题专家,要房有房,要车有车。

对斯维特兰娜来说,真乃理想中的另一个“天堂”。

1969年1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对她不再抱任何希望,决定剥夺她的公民权

在美国,斯维特兰娜与一个美国建筑商认识3周后,闪电结婚。

44岁的她,再次组建家庭。

然而,在美国真正获得无拘无束的生活后,斯维特兰娜却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比如,她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无法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家庭。

在与美国丈夫生下一个女儿的8个月后,她便带女儿,离开了丈夫,开始独自生活。

比如,她并不善于理财。

很快,她发现自己的钱并不够。

出书赚的500万美元,大部分被出版商、经纪人、律师、丈夫划走了,自己只得了100余万,还要替丈夫还债……

1978年,来美国12年后,斯维特兰娜终于取得了美国国籍。

之后,她改名叫“兰娜·彼得斯”,与自己的过去彻底割裂。

三、回国

斯维特兰娜在美国生活十多年后,对美国也越来越失望,“过去,我从来没意识到两个超级大国是如此之相似,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方面。”

她不想被媒体和出版商绑架,所以带着女儿又移居到了英国。

只想在那里安安静静地著书立说,“过个清净的生活”。

一天,在剑桥,她突然接到在苏联的儿子打来的电话,这是她17年来,第一次听到儿子的声音。

电话里,儿子劝她“回来吧妈妈,我们需要你”。

感情的波澜瞬时溃堤,感性再一次战胜理性,她决意立马回去。

1984年11月2日,斯维特兰娜带着13岁的小女儿,回到了阔别17年的苏联。

虽然她在美国大肆“揭秘”攻击苏联,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仍然立即为她恢复了国籍。

此时的她,经历了无数新闻媒体的追逐,十分厌倦在公共场合露面,只想平静生活。

但这一次,她必须面对媒体。

她决定这是她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所以说了许多真心话,然后告诉记者,以后请不要打扰我了。

■谈及回国原因,她说,主要是十分想念留在国内的儿女。

她说,为了自己在美国的所谓的自由生活,自己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失去了一双儿女”。

17年来,他们不能通信、不能打电话,自己连10岁孙子的照片都没有见过。

如果不回国,可能与他们“永世不得相见”。

■谈到美国自由世界,她说令人感到失望。

起初,她把西方自由世界想得太美好,过于理想化,沉醉在兴奋和自己的满足之中。

但后来,她就明白现实是怎么一回事了。“在许多方面都太令人失望了。”

她说,自己被局限在少数几个苏联问题专家和俄国历史学家的圈子里,后来便不再受人欢迎,“处在一种虚情假意之中”。

“美国国务院在说谎方面,绝不比克里姆林宫逊色。”

而苏联也有好的方面,比如,“千百万人在享受着免费的教育,人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大家都享受着公费医疗,你不能否认这对于人民来说是改善。”

■谈及自己当年的“叛逃”,她用自己17年的海外经历,给世人发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提醒:

“没有一个变节者是完全自由的。”

“我今天要对所有潜伏的变节者说,不要忘记在河的另一岸是相同的人类,他们也包括了一些不完美的、沉闷的、无能的、背叛的、痴呆的人,一如你们所离弃的那些人。

“我十七年前所不懂的,就是两个超级大国在好的和坏的方面竟是这样相像。”

斯维特兰娜的回归,完全是情感需要,而丝毫与政治无关。

但是,不幸的是,她再一次夙愿未成。

此时,经历诸多政治风波的女儿,对她当年的离去,始终不可原谅。

即便她现在成了寡妇,带着孩子艰难生活,也拒绝同回国的母亲见面。

倔强的女儿,同母亲一样不轻易原谅双亲。

她宁愿自己写信给母亲,也拒绝与她相见。

这对一个年近花甲、渴望弥补母爱的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再说儿子。

斯维特兰娜的儿子,由于酗酒,精神、身体都不好,年纪轻轻就未老先衰。

最头疼的,是自己带回来的13岁的小女儿。

她从小受西方教育,不会说俄语,不懂苏联历史,信仰的是基督教,坚决不愿意把脖子里的耶稣像摘下来。

而这,让她无法在莫斯科接受教育。

生活上,自己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孩子,和小女儿也互不融入。

斯维特兰娜心力交瘁。

原来,家庭这场大戏,比政治更难。

坚持了1年后,斯维特兰娜给戈尔巴乔夫写信,失望地说,自己没有实现当初回国的目的,“一家人无法团圆,没有理由再待下去。”

1988年4月,苏联再次发出政令,同意斯维特兰娜放弃苏联国籍。

她再次回到美国,隐居在威斯康辛州南部城市。

由于不善理财,晚年的她,生活相当窘迫。

2011年11月22日,85岁的她因大肠癌在威斯康辛州去世。

总结:

1️⃣ “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那是寻常伦理,政治人物的家庭,往往不寻常;

2️⃣父亲的话,在许多时候都是对的,虽然他有时候不近情理,但对孩子,绝对目光如炬;

3️⃣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理想永远与现实有错位,想靠润学拯救自己的,请记住斯维特兰娜17年悟出的真理:

“河的另一岸是相同的人类。”

(完)

参考资料:

●环球网,《斯维特兰娜的悲惨结局:父亲斯大林毁了我的一生》,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GDgr

●《克里姆林宫的儿女们》,(俄)B.C.克拉斯科娃著、徐昌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 , 1998.01

●《斯大林女儿的曲折人生》,王正泉,《百年潮》 2008-04-0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4144.html
上一篇《唐朝诡事录》完结,看现在的口碑,苏无名古装第四神探的位置应该稳了
下一篇劫持汉帝,残暴生灵:汉献帝时期的“六府”是怎么回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