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道光帝立储问题深度剖析:“好皇帝”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道光帝立储问题深度剖析:“好皇帝”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道光皇帝选择咸丰(奕詝)为继承人,而不是选择恭亲王(奕訢),实践证明,这是一次错误的选择。那么,既然是错误的选择,当年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究竟错在哪里呢?

一、关于诚信。

道光帝的选择为什么是错的?首先是因为他的选择是建立在欺骗基础上的。

道光帝虽然一生有九子,但老大老二老三都死在他的前面,老五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老七老八老九年纪还很小,因此,当他在1847年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可供他选择的只有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訢。

这俩儿子,老四奕詝比较愚钝,也没什么能力,但是毕竟他是当时的老大;老六奕訢比较聪明,能文能武,不过他并非长子。因此当时道光皇帝就有些犯难,想要通过考察,来确定继承人。

说是考察,但其实只是道光皇帝心里想的,他并没有说出来,皇子们不知道,大臣们也不知道。不过,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是一个老于江湖,最明白人情世故和官场规则的人,他看出来了,看出道光皇帝正在考察。

第一次考察,是道光皇帝带着俩儿子去打猎。奕訢自然满载而归,奕詝则什么也没打到,空手而归。这时候,杜受田就给奕詝出了一个主意,他让奕詝给道光帝解释的时候说,他之所以没有收获,是因为在春和景明的时节,他不忍杀生,“以干天和”,所以才没有动手。道光皇帝看他手上空空,本来对他很生气的,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立马就高兴起来了,还夸奖了他。

第二次考察,当时道光皇帝生病了,躺在床上,于是就准备让俩儿子帮助分担一些政务。他分别把俩儿子召到病床前,让他们谈各自的施政措施。杜受田知道奕詝肯定什么也答不上来,又一次给他面授机宜。等到两个皇子到道光帝病床前应对的时候,奕訢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提出的策略方案也非常好。而奕詝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一味地痛哭。道光皇帝问他哭什么?他说是因为看到父皇生病,他实在没心情回答问题。道光皇帝再次夸奖他,并且下定决心,选奕詝为皇储。

那么,道光皇帝为什么选奕詝为皇储呢?因为这两次考察,奕詝都打动了他。

第一次考察,奕詝身上体现出了一个“仁”字;第二次考察,奕詝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孝”字。这两个字,自古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古代家国天下中,“好皇帝”的标准答案。当皇子的时候“孝”,当君王的时候“仁”,这是最完美的人生流程。自然,道光皇帝毫不犹豫,选择了奕詝。

那么,道光皇帝的选择,有没有错呢?

我们刚才也说了,从传统儒家思想的标准来说,道光皇帝一点儿也没错。

但是,从上面的讲述我们也已看出,奕詝其实并不是真的“仁孝”,他是装出来的,是他的老师杜受田教他这么做的。本身他是一场表演。这种表演,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是不真实的。

古代“三纲五常”,“五常”中排在第一位的,确实是“仁”,但是最后一位压轴的,却是“信”。信就是诚信,没有诚信,只有欺骗,前面的“四常”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既然奕詝的行为是一种欺骗的行为,道光皇帝没能识别出来,因此他的选择肯定是错误的。

二、关于入世。

咱们再来说说道光皇帝的择人标准,实际上,道光皇帝所了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机械的肤浅的认识,并不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儒家思想固然有“三纲五常”的说法,但是这个“三纲五常”,实际上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来的,和孔子所讲的儒家思想,已经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董仲舒提出这个“三纲五常”,本质上不是让统治者来遵守的,而是让天下老百姓来遵守的。它讲究的是秩序,也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要安分守己,亲密和睦,社会才会和谐,才不会出现大的动乱。这种提法,对于维护皇权社会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实际上,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本人,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思想,一味地讲究“仁”这种东西,对统治是没有好处的。汉武帝之后的汉宣帝,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他就直截了当告诉他的儿子,咱们汉家的办法,就是“王霸结合”“恩威并施”。如果没有霸道做基础,王道就无法实施。如果没有威压做基础,恩典也散发不出去。

但是道光皇帝不懂这点,机械地理解“三纲五常”,所以才会闹笑话。

实际上,孔子所讲的儒家文化,是非常讲究“入世”的,也就是积极干预现实世界。积极应对现实社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就是他想积极地改造社会的做法。

只不过,孔子讲的入世,与法家讲的入世也有不同。孔子讲的是“时中”,也就是干预时世,但是要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所以叫做“时中”。

奕詝在两次考察中,都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方案,只是图解概念,当然是十分可笑的。应该说,是杜受田这只“老狐狸”,看明白了道光皇帝是个怎样的人,因此才会让奕詝那么做。假如这一套用到曹操身上,让曹操来选择,他绝对不会选奕詝这样的人。

​三、关于能力。

作为一个皇帝,是能力重要,还是德行重要?

这得看放在什么时候。如果是太平时期,肯定是德行重要。太平时期的皇帝,往往荒淫无道。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太平时期的皇帝,往往很好色,所以给他们提德行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如果国家出现了大问题,需要大力整治的时候,皇帝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能力对国家进行整治和改革,就只能看着国家烂下去。

道光皇帝时期,英国入侵,打鸦片战争,清朝打不赢,对英国割地赔款。作为道光皇帝,就应该看到,国家已经存在大问题,对国家进行改革,至关重要。而道光皇帝没有看到这一点。他当皇帝的时候,应对新的形势,没有什么好的策略。他能做的,就是节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节约皇帝。节约固然表现出好的品德,但是节约能把赔偿给英国的银子补起来吗?能够解决清朝军队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吗?

显然,作为皇帝的道光短视,作为大臣的杜受田投机,作为继承人的奕詝无能,这个朝代不完,也不可能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3850.html
上一篇读书|一代传奇首相的多重面相——读《与命运同行——丘吉尔传》
下一篇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遇到暴雨后为何不用弓箭?原因很无奈

为您推荐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