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

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

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近代史就少了轰轰烈烈的金田起义。

1848年,冯云山被逮捕入狱,拜上帝教群龙无首,即将鸟兽散。此时,杨秀清出来“跳大神”,以“天父”口吻训斥会众,稳定了人心。

随后,杨秀清号召烧炭工人“科炭”,筹集资金去赎回冯云山。此举,不但稳住了紫金山基地,还使得“上帝”深入人心,教众更加相信“人间天堂”就在不远处。

1852年8月,太平军突围进入湖南,只剩下5千余人,大家都想返回广西打游击。杨秀清力排众议,以“天父下凡”进行“道州决策”,确立了夺取南京,在江南立足的战略目标。

1851年,金田起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才2万余人。2年2个月后,杨秀清率兵杀入南京,太平军总计数十万,其增长之速度,可见一斑。就此而言,杨秀清能力确实强悍。

《贼情汇纂》评价:“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

李秀成评价:“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治国严厉,民心佩服。”对杨秀清是崇拜有加。

有能力,不代表就有“大格局”,杨秀清最多只能算是乱世枭雄,并非王者,没有气吞山河,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况且,他也做不到,太平天国权力结构畸形使然。

1853年,杨秀清定都南京,随即分兵北伐、西征、东征。表面上看,杨秀清很威武,他想全面进攻,与清朝逐鹿天下,实则不然。

纵观1853年到1856年的战斗,杨秀清几乎都是内线作战,只想保住一亩三分地而已,他从未想过夺取天下。如此一来,太平军处在清军包围圈中,被动挨打。

东线作战,杨秀清只想守住镇江、扬州(后来也丢了),构筑一道护卫天京的战略屏障。西线战场,夺取安庆、九江、武昌,稳住上游局势。北线,重兵防守庐州,阻挡清军南下。

东线、西线、北线,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保住天京。杨秀清时代的战争,太平军以守住天京为重点,尽量将清军阻挡在太平天国领地之外,典型的内线作战。

例如,1855年石达开西征,杨秀清目的不是开拓基地,而是攻打围困武昌的胡林翼,减轻韦志俊的战略压力。

石达开救援武昌受挫,看到胡林翼的强悍,才临时改变进军方向,率主力杀向防守薄弱的江西,开辟了数千里土地。

江西有所进展,“江南大营”的向荣、张国梁进攻天京,杨秀清立刻调石达开回京作战。湘军旋即反攻,江西各地不是沦陷,就是处在清军围攻之下,局势很糟糕。

石达开、秦日刚合力进攻“江南大营”,向荣、张国梁惨败,溃逃江浙。杨秀清也没乘胜进军苏南,夺取财税重地,将战火引向清朝疆土,而是分兵作战。

石达开又一次率兵救援武昌,导致秦日刚兵力不足,无法深入江浙,东线战局僵持不下。石达开也是一样,他兵力不足,又缺乏水师,在武昌城下受挫,损失惨重,不敌湘军。

缺乏水师,在河流交错的江南作战,太平军没有任何优势。杨秀清的内线作战模式,导致太平军在东线、西线、北线来回奔波,疲惫不堪,胜利渺茫。

二、太平天国权力结构畸形,内部矛盾重重,明争暗斗

“内线作战”,绝对是杨秀清的败笔,白白消耗太平军的实力。那么,为何杨秀清没有进行外线作战呢?缺乏雄心壮志是其一,太平天国权力结构畸形,才是问题的关键。

都知道,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洪秀全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没有实际权力,也没有一支直属武装力量。太平天国的大权,掌握在几位“军师”手中,实力派主宰天国局势。

理论上,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的优势,集政权、军权、教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的掌舵者,实则未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刚,都是手握重兵,对杨秀清阳奉阴违。

所谓的“天父下凡”,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压根就不信,为了太平天国的团结,不至于让信仰崩溃,人心涣散,他们才“假装”顺从而已。

韦昌辉、石达开,家族背景强大,金田起义时以财产、人马入股,麾下兵马尤其多,占据太平天国的三分之二。杨秀清没啥背景,靠“天父下凡”上位,只能拉底层官兵,作为后盾。

1853年,定都天京时,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就暗中较劲,都不愿意看到对方势力过大。例如,太平军首次西征,大家都选韦昌辉,杨秀清不答应,而是选胡以晃、赖汉英。

西征受挫,朝臣都建议派韦昌辉督师,杨秀清答应了,却临时换成他的弟弟韦志俊。后来,韦志俊返回江南作战,西征无人主持,杨秀清又派林绍璋、秦日刚督师,酿成湘潭惨败、田家镇惨败,太平军西征成果差点就丧失殆尽。

韦志俊、石祥祯打下九江、湖口、彭泽,杨秀清立刻派自己的亲信林启荣前去“接管”,占据江西北部。此外,韦昌辉负责京师卫戍,掌握天京兵马,也被杨秀清夺走。

1856年,石达开在江西进展顺利,杨秀清将他调回天京,旋即派弟弟杨辅清去接管,跟翼王的部下起摩擦。此前,石达开镇守安庆,营造大本营,杨秀清派秦日刚去安徽,石达开被调回来。

夺取韦昌辉、石达开的领地也就罢了,杨秀清还经常表演“天父下凡”,动不动就让韦昌辉、石达开在自己面前跪下来,甚至当众进行杖责,羞辱对方,这才酿成“天京事变”。

洪秀全形同虚设,没有掌握大权,导致权力结构畸形,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暗中较劲。杨秀清坐镇京师,害怕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外出作战立功,扩大影响力,甚至抢占城池,也会进行掣肘。

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为了自我保护,夺取城池后也安排自己的亲信镇守,不让他人染指。此情期间,与东晋类似,诸侯兵强马壮,镇守一方,谁都不愿意收复中原,北伐成为各方斗争的“筹码”,而不是真正目的。

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

畸形权力结构下,杨秀清不可能夺取天下,也不可能灭亡清朝。如果采取外线作战模式,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率兵出征,攻城略地,威望不断高涨,这对杨秀清而言并非好事。

所谓的“天父下凡”,北王、翼王、燕王本就不相信,一旦实力强大,谁还听杨秀清表演呢?此时,即便是“天父下凡”,也不是为了杨秀清服务,而是受到实力派的掌控,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对杨秀清而言,采取“内线作战模式”,太平天国时刻遭受清军进攻,实力派才会听自己的话,一致对外。要知道,“抱团”可以取暖。

不妨假设下,杨秀清不死,即使没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将会走向何处呢?笔者认为,东王、北王、翼王、燕王各自独立,都手握重兵,是东晋的翻版,被清朝各个击破。

随着军事斗争的继续,秦日刚与张国梁死磕,占据镇江,以浙西为根据地。

韦昌辉进攻江西,解除瑞州之围后,与镇守武昌的弟弟韦志俊遥相呼应,占据湖北、江西部分地区。

石达开以安庆为大本营,经营安徽,以及之前打下的部分江西地区。

杨秀清坐镇天京,掌握京畿兵马,以及九江、湖口、彭泽。

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都负责相应战区,与清军在内线厮杀,结果只能被各个击破。

总之,太平天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君王,无法真正整合资源一致对外,将战场引向清朝统治区域,进而夺取胜利。杨秀清以“天父”名义指挥众将,只能是暂时的,况且大家很反感,灭亡清朝谈何容易。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6520.html
上一篇《少年歌行》赤王是什么时候变了?又看到一个拿着好牌打烂的人
下一篇笔底父爱深 三国西晋时期的教子家书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