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匈奴和炎黄扯上了关系?华夏认同,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文化灵魂

为何匈奴和炎黄扯上了关系?华夏认同,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文化灵魂

汉朝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强敌是匈奴。从战国到汉朝,华夏民族和匈奴一共斗争了300多年,涌现了李广、卫青、霍去病、窦宪等民族英雄。因为这段历史,我们认为匈奴就是我们的死敌,可谓“胡汉不两立”。

可是,当我们翻开司马迁写下的《史记·匈奴列传》,却发现了另外一种说法。其中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意思就是匈奴的先祖叫做淳维,是夏朝的后裔。如此说来,匈奴岂不是和汉人一样,属于炎黄子孙了。

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并不是唯一的。吴越,是春秋时期东南一带的两个越人国家,使用“鸟文”,在春秋后期才开始和中原有所接触,并参与了中原会盟、争霸。而司马迁的《吴太伯世家》则记载吴国和周朝宗室同源,是太伯、仲雍二人逃到荆蛮,文身断发而建立的国家。

越国比吴国更加偏远,而《越王勾践世家》却记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也就说,越国是夏朝的后裔建立的,也是炎黄子孙。

春秋时代的民族分布

不仅如此,更加遥远的滇国,在司马迁的笔下也和炎黄有了联系。《西南夷列传》记载滇国的建立情况:“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如此说来,远在西南“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的滇国也是炎黄苗裔了。

滇国出土文物

吴国和越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和中原发生了联系,也开始大量接受华夏文化,逐渐成为了华夏一国,因而其历史也被“嫁接”到了华夏历史之中。而滇国、匈奴和华夏文明没有多少的联系,但却依然被嫁接到了华夏的历史之中,司马迁到底在想什么?

实际上,司马迁是在宣传一种华夏认同的史观,这种史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了。春秋初期,齐、晋还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抵御夷狄、荆楚,进行了争霸活动,而楚王也自称是“蛮夷”。但到了春秋后期,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荆楚、吴越、戎狄等都自称是华夏后裔

不仅是《史记》受到了这种观点影响,就是《左传》《战国策》《山海经》等也是如此。例如《山海经》中记载狄人的来源,“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山海经》记载犬戎的来源为“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远在西南的巴蜀,也被记载了炎黄后裔。《华阳国志》记载:“巴国远世,则黄、炎之支;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华阳国志》是西晋的作品,他说巴国是西周宗室,在学术界也没有几个人会信。《华阳国志》又将古蜀国的历史嫁接到了华夏历史之上,“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

如此“万系一统”的记载,在史学上并没有多少的可信度。不过,这种的历史观念、民族观念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种大一统的思想。大家从小读这样的历史,就会觉得大家都是一家人,从而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认同感。从实用价值来说,“万系一统”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又是必不可少的“故事”。

《史记》的这种“嫁接”历史的做法,此后被历代正统史书继承,并且还有发扬。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他们就会按照“万系一统”的方法,将自己祖先的起源嫁接到炎黄一族。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此后编撰的《魏书》对鲜卑族的起源如此写道:“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然而,更早的《汉书》早就说了鲜卑的来源是因为东胡被匈奴击败,其中一支退守鲜卑山而得名鲜卑。可见,《魏书》是在“嫁接”历史。而同时期的《宋书》则污蔑鲜卑祖先,说拓跋氏是李凌的后裔。

北魏统一战争

两宋时期,契丹民族崛起,建立了辽国,他们对自己的历史也进行了嫁接。《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之前的历代正史都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新唐书·契丹传》:"契丹,本东胡种。"可见这也是契丹族对本民族历史“嫁接”的结果。

此后的金、元、清三代,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但是三代都没有将本民族的历史硬生生嫁接到华夏族的历史之中。在宋朝之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基本上会全盘吸收汉文化,抛弃本民族的文化,这会加速民族融合,但是也导致王朝腐化加速。而宋朝之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会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汉文化,辽金元清四朝都是如此。金元清三代没有刻意嫁接民族历史,或许就和这种发展趋势有关。

除此,中国周边一些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也试图将历史嫁接在炎黄一系之中。如越南最早的史书《大越史记》记载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王朝,而鸿庞氏是神农氏的后代。而古代韩国将箕子作为王朝的开端。不过,随着近代西方传来的民族主义兴起,这些说法都被两国抛弃了。

如今,这种“万系一宗”的说法也不太被国内学者接受,因为它不符合基本的历史事实。但是,大一统的思想和制度却被继承了下来。我们现在有新的民族观念、民族制度,例如民族平等、团结、友好等,尊重每个民族的习惯,发展民地区的经济,同时拥护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成为了当今维护大一统的关键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北斗维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7711.html
上一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薛家格格不入看似奇怪,却是最重要的关键
下一篇天上人间必相见!探访日本杨贵妃墓

为您推荐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上出现过很多猛人,有人一战独自击毙日寇数十人,还有人利用地形独自消灭200余名日寇士兵。但是很少有人,能吓得日寇连他的名字不敢提,但是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1940年,中原地区3名日寇少将级军官接连毙命,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至于低一级日寇军官则更是死伤惨重。而调查显示,所有的日寇军官死亡
为爱疯狂、风云变幻,都铎王朝远比小说更精彩|译林年度好书

为爱疯狂、风云变幻,都铎王朝远比小说更精彩|译林年度好书

这是一个充满节日、圣歌、奇迹的年代。这是一个为爱疯狂的年代,爱情猛如死亡,妒爱顽如阴府。这是一个刑罚残酷的年代,肢刑、轮刑、火刑、绞刑、剖腹等各种折磨人的方式层出不穷,而国王喜欢看残忍的处决。都铎王朝是英格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时期。最会写英国的历史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在他的《英格兰史六部曲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