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康熙为何能够继位?第一个影响皇位继承的洋人,西洋传教士汤若望

康熙为何能够继位?第一个影响皇位继承的洋人,西洋传教士汤若望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在立储之事从来没有被外国人干涉过,然而在清朝却因为一个德国人开了先例。他不仅成为了皇帝身边最受宠的大臣,还被皇帝称为“玛法(满文中爷爷的意思)”,甚至因为他的一句话,将原本与皇位无缘的皇子,推上了储君之位。

他就是在中国生活47年,历任明、清两朝,为中国科学和天文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来华耶稣会士汤若望。

汤若望,字“道未”出自《孟子》中的“望道而未见之”,他原本的名字叫做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1592年5月1日出生于德国科隆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

他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聪明好学,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被当地的耶稣会教区保送到罗马的德意志学院进修。

仅仅三年时间,他就学完了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课程,并且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1611年,二十岁的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成为了一位见习修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翻阅了海外耶稣会传教士送回来的信件和报告。

在信件中对于东方地区的描述深深的吸引了汤若望,他开始向往像早期的那些传教士一样,在中国地区建立丰功伟绩,用西方的科学知识来向中原传播天主教的信仰。

于是在1617年,汤若望以优异的成绩从罗马学院毕业,并且晋升为神父。不久后,汤若望便主动申请前往东方成为一名传教士。

1619年,汤若望与其他传教士一同抵达了澳门,在四年的时间里,他从澳门到了香港,之后又到了北京。

凭借着自己掌握的西方科学知识,汤若望得到了户部尚书张问达的赏识,被聘请为政府专员。

踏上仕途的汤若望十分敬业,他为大明朝编写科学文论,推步天文,甚至还翻译了德国的矿冶书籍,同时还不忘记宣传基督教义。

但很可惜的是,直到崇祯帝上吊自缢时,汤若望在明朝也没有得到重用,他也没有说服崇祯帝推广基督教。

不过换了个主子,汤若望混得更好了,他凭借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本领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因此二人常常交谈,不知不觉中感情变得极为深厚。

甚至孝庄太后也对汤若望十分尊敬,将他视为座上宾,并且称呼他为“义父”,因此顺治帝也称呼他为“玛法”。

从此之后,顺治帝几乎对汤若望言听必从,并且成为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还在宣武门外修建了一座基督教堂。

到了顺治十年(1653年),汤若望被顺治帝赐予“通玄教师”的封号,并且还亲自为他撰写了《天主堂碑记》。

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病重,然而此时还没有立下储君,因此在弥留之际顺治帝才开始考虑立谁为太子。

此时大皇子已死,但还有二皇子福全,所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三皇子玄烨,也就是将来的康熙。

就在这时,康若望提出了一个谁也无法反驳的理由,那就是玄烨得过天花,而且没死,有着终身的免疫力,这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事实如此,在那个年代,天花算是不治之症,就连皇帝也能染上此病,谁能保证刚立下的储君,会不会过几天就夭折了?

经过了一番斟酌,顺治帝选择听取汤若望的建议,册立三皇子玄烨为皇太子。因此汤若望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影响力中原王朝皇位继承的洋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49378.html
上一篇张纯如:用生命写出《南京大屠杀》,年仅36岁饮弹自尽
下一篇明武宗朱厚照最喜爱的“豹房”是什么场所?它等同于古代的娱乐城

为您推荐

沐春风一句话暴露《少年歌行》结局,萧瑟放弃皇位,白王登基称帝

沐春风一句话暴露《少年歌行》结局,萧瑟放弃皇位,白王登基称帝

由李宏毅、刘学义、敖瑞鹏主演的电视剧《少年歌行》正在播出,这部剧是越来越好看,大家有没有越看越上头呢?千金台的一幕看得人热血沸腾,明德帝的登场让储君之位变得毫无悬念,很明显,明德帝更喜欢萧瑟,当所有人都以为萧瑟会成为皇帝的时候,结局却令大家意外,萧瑟并没有当皇帝。那么,《少年歌行》的结局是什么呢?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