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友谅:生逢乱世的英雄,更有实力夺天下,为何给朱元璋做了嫁衣

陈友谅:生逢乱世的英雄,更有实力夺天下,为何给朱元璋做了嫁衣

元朝历时98年,期间共历经11位皇帝。元朝末年,随着蒙古一族对百姓的剥削不断加大,一时民不聊生,哀怨四起。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反抗元朝末年统治的活动揭竿而起。

元朝末年最强大的两股势力便是陈友谅领导的起义军和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陈友谅都是比朱元璋更具有实力夺得这天下的,那为何他最后偏偏给朱元璋做了嫁衣呢?

出身一般却有宏图大志

陈友谅、朱元璋等人虽然被世人称之为生逢乱世的英雄,但是其实他们的出身并不好。

像后来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就是纯农民出身,并且在他领导起义之前家里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他的父母都是被生生饿死的,并且在父母死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

陈友谅比朱元璋的出身稍稍好一点,他家是打渔出身,陈友谅在家中排行老三,从小生得眉清目秀,让人一看就是一块读书的料子。

他的父母确实也送他去读了一点书。要知道在古代信奉的信条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个人只有读了书,才有机会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要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实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在这一点上陈友谅可以说就占据了一个大大的优势。

这一般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就是比没有读过书的人要聪明,陈友谅便是如此。陈友谅深知在一个朝代即将消亡之时第一个发起起义的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坚决不会去当第一个人。

那元朝末年第一波起义军是谁来领导呢?第一波开始奋起反抗元朝统治的人便是徐寿辉。当时徐寿辉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名为“天完”政权。

当时徐寿辉带领的军队正好路过陈友谅所在的县城,陈友谅便心生一计,因为他是读过书的人,所以便先选择成为了徐寿辉手下的一个谋士。为徐寿辉征讨元朝政府出谋划策。

等到了合适的时机,陈友谅与徐寿辉手下的另一个人狼狈为奸,将徐寿辉杀害,取而代之成为了“天完”政权的新的领导者。并且陈友谅还干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那就是在他取得政权之后,立刻就将他的盟友给杀了。

可见陈友谅这个人绝非一个善类,从这里就能看出为什么最终夺得这天下的不是他而是朱元璋了。

统领军队不得人心

陈友谅虽不念旧情,但是此人确实是一个将相之才。在取得政权之后,先是将徐寿辉的亲信全部斩杀,进而再在军队中扶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一统军队之后,便亲自领兵同元军开战。此人在领兵打仗上也是一个奇才,平平无奇的军队在他的指挥下,可谓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江西以及安徽等地,将元军打得是溃不成军。

此人唯一的不足便是心狠手辣,利益至上,为达目的不择一切手段。本来杀死统领徐寿辉在军中士兵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

后来又由于他的不信任斩杀了一员大将赵普胜,最终导致了军心涣散,旗下好多将领选择去投靠朱元璋。

失去军心可以说是一个军队的大忌,这也为陈友谅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其实论打仗朱元璋未必打得过陈友谅这个天才,正是由于陈友谅个人太过于心狠手辣不得人心,才最终落了一个为朱元璋做嫁衣的下场。

死于鄱阳湖之战

最终,在鄱阳湖陈友谅同朱元璋展开了决战,这两军对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实当时陈友谅一方已经算是占尽了上风,这一是水上对战陈友谅方用的是高大的先进的战船,而朱元璋则是小船,二是他们的武器先进,船体可以发射大炮。

这小破船哪能是战舰的对手,所以朱元璋在对战之初被打的是节节败退,陈友谅马上就可以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

但是天不遂人愿,就在朱元璋觉得他马上就要兵败之时,天突然刮起了东北风。于是朱元璋以方便借风向陈友谅的战船发射被点燃的火箭,将陈友谅的船只烧毁。

陈友谅的弟弟在此过程中被杀,陈友谅一方失去了一员大将。后又由于在商讨对敌政策时,陈友谅没有采纳其部下左金吾将军的意见,气得左金吾便直接投靠了朱元璋,所以导致之前占尽优势的陈友谅一下子落入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看来朱元璋真的是天选之子,本来是一个必败的战局,却因老天爷突然的一阵风就扭转局势,占尽了先机。

陈友谅当时死得也很突然,在鄱阳湖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他当时刚刚从船身之中探出头来,就被一支箭射中头部,当场身亡。陈友谅一军便陷入了一个群龙无首的境地,一下子乱了阵脚。

于是朱元璋乘胜追击,一举带领部下上船,拿下了陈友谅的大儿子,也就是他们的太子。其二儿子陈理虽被残余势力护送返回了武昌,但是失去了核心领导者的政权注定是只能苟延残喘,存续不了多久了。

后陈理继承了陈友谅的政权称帝,朱元璋自然是不能让这样一个政权独立于自己的统治之外的,于是他一举攻到武昌。

但是陈理并没有反抗,而是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朱元璋对于降者还是会善待的,所以便给陈理封了个侯,送他去高丽定居了。

自此之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这是封建时期的倒数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朝代。

似乎连老天爷都不愿让陈友谅来接管这天下,刮起的那一阵东北风便直接注定了他的结局。

陈友谅的失败还是有原因可循的,一是此人过于心狠手辣,一旦当政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暴君,到时候遭殃的必然还是百姓,说不定还会落得一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其次便是他的一系列做法让他不得人心,自古得人心者才能更好地得天下。他连最基本的人心都弄丢了,所以他必然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朱元璋来掌管这天下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966.html
上一篇春秋时代赵氏孤儿的故事
下一篇当面斥责刘邦,被吕后跪谢的周昌,最终却因刘如意之死郁郁而终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