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方诗铭先生和《论三国人物》

方诗铭先生和《论三国人物》

大家

方诗铭(1919—2000),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4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师。曾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史林》主编等。主要著作及古籍整理成果有《上海小刀会起义》(1965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1981年,合著)、《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1987年,合著)、《〈冥报记·广异记〉辑校》(1992年)、《曹操·袁绍·黄巾》(1996年)。

方诗铭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9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师。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史林》主编等。长期从事中国中古史研究,相关主要著作有《曹操·袁绍·黄巾》《三国人物散论》《论三国人物》等。

方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将重点放在中古这一时期,即从秦汉到魏晋,应该说,这开始于在齐鲁大学就读时。求学期间,先生就在当时的著名刊物《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火浣布之传入与昆仑地望之南徙》《朱应康泰行纪研究》《西王母传说考》等文,探讨的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问题。如《火浣布之传入与昆仑地望之南徙》一文,“火浣布”即石棉,以能用火去除布上的污秽而得名,常理布遇火即化为灰烬,而此布遇水不湿,遇火不烬,颇为神奇,由此而产生了许多传说。火浣布来自大秦,在《山海经》《博物志》《穆天子传》等书中都有记载。它是怎样传到中国来的,众说纷纭。先生依据《山海经》《博物志》《海内十洲记》《三国志》《抱朴子》《洛阳伽蓝记》等古籍,并参考了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等研究成果,论证了火浣布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由于海陆两路传入的记载、传说互为混合,引起了关于昆仑传说的南徙。《朱应康泰行纪研究》则是研究三国时期与南海诸国的关系,《梁书·海南诸国传》云:“海南诸国大抵再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所引资料更为广博,涉及《史记》《汉书》《后汉书》《梁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选》《南史》等。这些论文广征博引,逻辑严密,显示了先生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力。这些研究成果很受学界重视,至今仍被相关学者引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方诗铭先生开始专注于研究从东汉末年,中经三国鼎立到西晋的这段历史。最初是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史林》等刊物上连续发表系列性的文章,如《世族·豪杰·游侠——从一个侧面看袁绍》《曹操与“白波贼”对东汉政权的争夺》《曹操起家与袁曹政治集团》《从士兵来源看曹操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其衰落》《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壮大及其争夺荆豫两州的战争》等,1995年全面整理修订成《曹操 ·袁绍 ·黄巾》一书,后又撰写了专著《三国人物散论》,对史料进行新的发掘和考证。

《论三国人物》 方诗铭著 北京出版社 2016年7月

《论三国人物》是以研究三国时期重要人物为线索的著作。方先生整理了三国史研究过程中所写的关于人物的论文和札记,并对若干人物做了评述。先生在“前记”中说,研究三国人物的想法来自于他的老师——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顾老曾设想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写一部《三国演义》,终因工程过大而未能实现。因而方先生有了新的设想,研究《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根据史料“还其本来面目”,使通俗演义里的人物更接近历史真实。

对于中心人物曹操,先生定义为“中国中古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研究的角度,也是以政治家为核心。东汉末年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灾难空前,根源是宦官控制朝政。先生以为曹操是“社会上层的游侠”,其最高准则为“以救时难而济同类”,所谓“救时难”指反对宦官的斗争,“同类”指参加反宦官斗争的人们。在复杂的形势下,曹操解决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危机,在丁冲、钟繇的协助下,利用杨奉“奉天子以令不臣”,奠定了统一北部中国的基础。该书首先探讨了董卓的兴起和覆灭、并州军事集团的形成,以及袁曹的联合。其次,论述曹操,包括两次保卫兖州的战争。再次,探讨雄踞河北的袁绍,袁曹矛盾的激化,与公孙瓒的争夺。书中还研究了袁术、吕布、孙坚、孙策、周瑜、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该书的特点是切入点新。如写曹操、袁绍等人物,着重写其性格中的“游侠”一面,而同为“游侠”,层次有高低,气质有相异;有“气侠”“轻侠”之分,也有机灵、鲁莽之别。先生对三国时期人物的研究,是在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世态民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研究,每一个研究对象,都追溯家世,厘清其来龙去脉,介绍当地的社会特点,交代其在政治集团中的地位、影响,以及个人性格、气质、嗜好,与他人的关系、恩怨等,使人物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更加鲜活。如袁绍曾经为曹操亲征吕布,收复兖州,这是袁曹关系中袁绍有恩于曹操的重大事件,也是袁曹日后翻脸而曹操有亏于袁绍的大事。陈琳在著名的讨伐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曾记录了此事,“幕府(袁绍)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吕)布众奔沮,拯其(曹操)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但《三国志》中对此却无任何记载。方先生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从当时情况来看,陈琳为袁绍所作的这篇檄文,凡所列举的基本是事实,特别是袁绍亲征吕布这样的大事,陈琳不可能也不应该虚构,否则将是有利于曹操而不利于袁绍,这是袁绍不能同意的。《三国志》有许多地方在为曹操隐讳。又如论及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就是从研究两人的家世入手。诸葛亮和刘备皆出身寒微,政治上彼此共通,他们的结合并非偶然。人们熟知的“三顾茅庐”以及《隆中对》,就是在诸葛亮和刘备政治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研究三国时期的人物,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态开拓了思路。

方先生把东汉末年称作“群星灿烂的时代”,一个个历史人物在先生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他甚至能与这些历史人物共同思想,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先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史料的理解和驾驭,使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这是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所说的,方诗铭先生多年来一直以此自勉。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60年学术生涯中先生研究的领域涉及历史学、古典文学、考古学、年代学、版本学等诸多方面,并将此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4756.html
上一篇魂穿皇室小透明,他却乐了:我有剧本!
下一篇2022年版海南省万宁市各地方地名的来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