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曹操迎奉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呢?

曹操迎奉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呢?

曹操在迎奉汉献帝之前,就是一个地方上的诸侯,实力算不上是最强的。可是在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东汉朝廷的名义征讨各地诸侯,并招揽天下的人才,从而迅速壮大了力量。不过在曹操之前,袁绍是有机会迎接汉献帝的。

公元195年,汉献帝遭到李傕、郭汜等人追击,最终来到了洛阳。得知这一消息后,沮授立即向袁绍建议,“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沮授提议将汉献帝迎接到邺城,挟持天子,号令天下,征讨那些不服从的诸侯。

当时,袁绍的实力要超过曹操,且距离洛阳很近,完全可以在曹操之前实现这个计划。不过,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袁绍没有付诸行动。

一、袁绍不想受到掣肘

袁绍开始的时候,打算采纳沮授的建议,不过却遭到了两个人的反对,他们是郭图、淳于琼。这两人说:“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很久了。现在想振兴王室,不也太难了吗?再说,英雄同时兴起,各自占领州郡,联合聚集徒众,动辄有上万人,这正像秦朝失去帝位,先得到的人成为天子。现在接来天子,动不动就要上书奏闻皇上,不服从则违抗皇命,这不是一种好办法。”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迎接汉献帝固然能够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天子的限制。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的劝说下,袁绍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汉献帝大义的名分。因为自己的势力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依靠自己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如果奉迎了汉献帝,反而会让自己将来夺取汉室江山的计划出现波折。

同时,在袁绍麾下,还有不少心怀汉室之人,像郭图、淳于琼这样认为汉室不可复兴的人还是占极少数。以沮授为首的一大批人员,还抱着正统的思想观念。直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手下耿包向他写密信请求他自立,还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从这一角度来看,只要袁绍选择迎奉汉献帝,就将面临部下离心离德的风险。

进一步来说,曹操迎奉汉献帝后,麾下的荀彧等人忠于汉室,反对曹操称魏公,甚至汉献帝还发起了衣带诏等反击行动。所以,袁绍如果迎接汉献帝,也少不了这些风险。反之,任由汉献帝自生自灭,则不会有后续的掣肘了。

二、袁绍觊觎皇位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写信给袁绍说:“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

对此,袁绍同意接纳袁术,这无疑暴露了袁绍的称帝野心。当然,因为曹操派出刘备前去拦截,袁术、袁绍兄弟没能会合。

袁绍不奉迎汉献帝的根本原因,是他过于自大,早已有了不臣之心。他自以为自己的实力强大,不屑于像曹操那样去借助朝廷大义的名分。而且,袁绍也希望汉室朝廷早日灭亡,以为自己代汉为帝创造条件。基于此,他没有理睬沮授等人提出的建议。

三、袁绍曾打算改立刘虞为皇帝

早在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在篡夺大权后,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就是汉献帝。对此,袁绍是十分不满的,甚至不承认汉献帝的正统地位。于是,初平二年(191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将商议,由于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

虽然刘虞没有同意袁绍等人的方案,不过,对于袁绍来说,如果现在去迎接汉献帝,着实比较尴尬。况且,因为反对董卓改立汉献帝,袁绍在朝廷的叔父袁隗,遭到了董卓的杀戮。所以,袁绍如果迎奉汉献帝,就无法交代此前的讨伐行动,也无法面对被杀的袁家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6373.html
上一篇一代名将孙武,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成为兵家之祖
下一篇闻雷失著:成语故事.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为您推荐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能够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这么做有什么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能够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这么做有什么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字面意思是指:挟制皇帝,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号令诸侯。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其实是董卓,董卓不仅挟制了天子,而且直接换了皇帝来控制,虽然皇帝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但是董卓挟制皇帝仍然不能号令天下,反而是被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围攻,这便是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王允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公元189年2月,汉灵帝病重之际,任命董卓为并州牧,朝廷的这个任命应该是把董卓手中的兵权拿掉,在此之前,董卓是前将军,率领2万人协助左将军皇甫嵩与凉州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朝廷之前还想任命董卓为少府,但是董卓拒绝了。董卓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说明此时东汉朝廷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董卓很聪明,他牢牢地控制着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