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

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正是因为这件事,作为曹操身边的首席谋士,荀彧被调离中枢,不久后去世。

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是这么写的:曹操假意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盒,见内里空无一物。荀彧智多近妖,他明白曹操这是敲打自己。

空的食盒代表曹操不养闲人,荀彧此前曾顶撞过他,算是白吃饭。于是,荀彧选择自尽而亡。

那么问题就来了,荀彧曾给曹操出过不少奇谋,帮助曹魏集团打赢数场战争。 作为曹操铁杆支持者的荀彧,为何又会如此激烈地反对他称王?

荀彧出自颍川荀氏(颍川位于如今的河南省禹州市),字文若,出生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163年)。

史书记载,荀彧曾祖荀遂搬迁到颍川,后在当地站稳脚跟。

颍川郡世家门阀多如牛毛,除荀氏一门,如陈家、钟家、辛家、郭家,皆门庭若市、人才辈出。其中当属荀氏一门实力最为雄厚。

荀彧的爷爷荀淑担任汉郎陵令,在顺帝和桓帝时就已扬名天下。其叔父八人号称“八龙”,叔父荀爽更是位列三公。荀彧的亲哥荀谌投奔袁绍,颇受信任。

荀彧本人才具见识卓著,被南阳何颙评为“王佐之才”。后迎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正式踏入东汉权力中心。

荀彧此人不拘小节,他同时与势如水火的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交好,这就说明荀彧善于察言观色,有着极强的亲和力。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认为颍川乃四战之地,很不安全,力劝父老乡亲一起搬走。

无奈,初出茅庐的荀彧人微言轻,根本无人听他建议。后荀彧弃官不做,投奔袁绍。

袁绍及其背后家族实力强劲,彼时董卓危害朝纲,袁绍却优柔寡断、不思进取。荀彧觉得他成不了大事,果断改换门庭,投奔曹操。

借用易中天老师的说法:这属于会给自己选老板。

荀彧与曹操相见恨晚,一方有志匡扶汉室,另一方则想重振朝纲,荀彧便死心塌地跟了曹操。

官渡之战前,曹操还没下定决心是否与袁绍死磕到底。 荀彧看出了他的顾虑,从四个方面,对比了曹袁二人的优劣。荀彧的计划是先派大军出宛城和叶城,然后派轻骑兵突击,攻其不备。

曹操按照荀彧的战术,破釜沉舟地打赢了官渡之战,夺取了一大片地盘。

紧接着,荀彧制定了先取吕布、后图河北的战略方针,地位自然水涨船高。随着曹魏集团越做越强,荀彧背后的颍川派也加入进来。

后来,颍川派为曹操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方针,诸如迎帝许都、力保三城等等,与谯郡派一时分庭抗礼。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才奉迎汉献帝刘协。

总之,荀彧与曹操相识于微时,君臣二人互相信任,彼此谁都没有辜负谁。 可就是在曹操称王方面,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荀彧,却犯了牛脾气,坚决反对曹操。

这是为什么呢?如今,网上也有好几种说法,大致意思就是说,荀彧属于彻底的保皇派,他建议曹操迎回汉献帝,只是想通过曹操匡扶汉室。

换句话说,曹操可以做宰相,掌握兵权,但是天下还得是姓刘的。

到头来,曹操野心昭著的时候,他无力改变。荀彧世受汉恩、终守汉节,至死都没有改变自己汉臣的身份,所以他才极力反对曹操取代汉献帝,这是荀彧最后的底线。

其实,网上的这种说法不算错,但没有完全说到点子上。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早就被抛之脑后,荀彧何许人也?他难道就看不出曹操的真实想法吗?

既然投奔曹操,荀彧肯定也有自己的盘算。为何事事顺应曹操的荀彧,会为了取代汉献帝这件事而顶撞主公,最大的诱因莫过于曹魏集团的内部倾轧。

前文简单说过,曹操手下有两个泾渭分明的派系,分别为颍川派和谯郡派。

颍川派就是荀彧、陈群、郭嘉这些文人集团的统称;谯郡派则是夏侯惇、曹真、夏侯尚、曹休、曹纯、曹洪等曹氏“自家人”。

这两个派系属于相辅相成,各自管着一摊事。

荀彧任尚书令,揽朝政;陈群任司空西曹掾属,管人才选拔;祭酒郭嘉、军师荀攸负责战略战术谋划。

曹系人马大多位低而权重,分散各地,手中握有兵权。正因如此,曹操靠颍川、谯郡两大支柱,建立起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当曹操迎回汉献帝,政权稳固后,派系矛盾开始显现,并逐步升级激化。

东汉末年,“察举制”沦为世家大族控制朝政的工具,曹操推崇“唯才是举”、“屯田制”侵犯了豪族的利益。

曹操对此有所了解,他一方面加强对士族笼络,另一方面却用强硬的手腕,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这就是以颍川派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和以谯郡派为代表的新兴庶族之间的斗争。

就在此时,曹操希望取代汉献帝,成为正统之后,他就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今后实施政令时则会更有效力。

那大家想想,曹操会力挺颍川派呢,还是自己的嫡系部下谯郡派呢?

答案肯定是会支持自家人!因为曹操是靠着屯田,分割大片土地,才迅速寒门崛起。从他将兵权交给谯郡派的时候,就能看出曹操偏向哪一方。

荀彧如何不清楚其中道理,倘若曹操不管不顾,取代汉献帝,短时间内颍川派与谯郡派还能维持权力平衡。可时间长了呢?颍川派肯定会被打压,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想通了这一点,荀彧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拖延曹操称王的时间,好给自己这一方找到更多的机会。而荀彧等待的机会,便在世子曹丕的身上。

曹操有心传位曹植,支持曹植的有杨修、丁仪、丁廙,或直属或隶属于谯郡派的官员。

颍川派则秉持嫡长子继承制度,与曹丕穿一条裤子。所以,曹丕和谯郡派有了心理隔阂。

曹丕继世子之位后,邺城爆发了魏讽谋反。这一系列事件,让曹丕越来越忌惮谯郡派。

未雨绸缪,曹丕继位后任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此时的颍川派不仅握有政权,而且开始掌握军权。

为了打压谯郡派,曹丕先封曹洪为骠骑大将军,但很快又废为庶人,还差点杀了他。

原因是以前有次曹丕向曹洪借钱,曹洪不给,曹丕因此记恨曹洪。其实,曹丕就是借着一个由头,让谯郡派难堪。

直到后来魏明帝时期,朝堂上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集团和以曹真为首的宗室集团明争暗斗。

支持司马家的有陈泰(陈群之子)、荀顗(荀彧之子)、钟会(钟繇之子),贾充等,他们这些人都是士族集团利益的代表。

曹爽架空司马懿,司马懿装病,最后爆发高平陵政变。

大家请注意,司马懿直到死也没有称帝,他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高平陵事件,因此得到了很多曹魏老臣的支持。

司马懿纵横曹魏数十年,与曹操、曹丕都打过交道,他深知司马家只是士族代表,千万不可贸然称帝。若凡事一意孤行,天下怎会归于晋呢?

曹操还未称王前,虽然谯郡派掌握兵权,但颍川派也不落于下风。一朝天子一朝臣。谁又敢保证,曹操真正称王后,政策方面不会有所倾斜?

与颍川派交好的世子曹丕,又能否继承大统?

那既然如此,荀彧倒不如豁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劝阻曹操称王。

曹老板虽是乱世枭雄,但毕竟他还是靠着世家门阀上位的。荀彧用生命劝阻曹操称王,反倒落下了一个“保全正统”的好名声,更提醒着曹操千万要注意投鼠忌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若不是牵扯到整个家族利益,已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荀彧,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求死。

不得不说,荀彧这招“以退为进”,还真的让曹操打消了称王的念头,但同时也埋下了曹魏灭亡的种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8515.html
上一篇史枢:蒙古名将,皇后给他倒酒,享年67岁
下一篇孙权想跟关羽结亲家,却被骂了一顿?真相是什么?

为您推荐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