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和袁绍相比,曹操为什么得不到重用?曹操的黑历史以何进嘲讽为始

和袁绍相比,曹操为什么得不到重用?曹操的黑历史以何进嘲讽为始

光和三年(180年),何进的妹妹何贵人被立为皇后,自此何进开启了飞黄腾达的大将军人生阶段。

黄巾起义被平定后,何进开始像其他权倾朝野外戚一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和维护自己的势力。

网络名士,招贤纳士,何进有模有样的进行着……

不久何进幕府中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年轻少年,其中以袁绍、袁术兄弟和曹操最为有名。

虽然曹操和袁氏兄弟同为何进幕府的红人,但两者之间的差别绝大。尤其对于何进而言,他更加重用袁绍,而不是曹操,即便曹操的想法真知灼见,何进也未必轻易的相信。

何进尽诛阉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汉灵帝病逝后,汉少帝年幼,何进以大将军、国舅的身份处理朝政。

但东汉朝廷并不是何进家族一家独大,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顶替了蹇硕的地位,成为了何氏权力唯一的对抗者。

为了尽诛阉党,何进询问了曹操和袁绍的意见。

曹操建议:当除首恶,其他不予追究。

袁绍建议:勒兵来京,尽诛阉竖。

曹操和袁绍的观点针锋相对。

站在后人视角,曹操的观点不仅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宦官之祸的根本,而且解决方案也是危害东汉朝廷最小的方法之一。

宦官之祸的根本是皇帝给予宦官的权利,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或者皇帝更新换代,宦官的权利也随之转移,宦官之祸也会转移,消灭宦官之祸,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而今,汉少帝年幼,何进以大将军、国舅的外戚身份把持朝廷,只要何进想除掉宦官之祸,把首恶下狱就行。

除掉宦官之祸就是何进一句话的事。

其他宦官为什么可以不杀呢?

一方面是首恶除掉后,其他宦官势必收敛,宦官之祸也就接触了。

另一方面如果宦官都【尽诛】了,皇宫内院之中,又有谁能服侍呢?

谁又能保证,新来的宦官,不是蹇硕、张让之流呢?

面对曹操的真知灼见,何进不仅不听,反而发怒,认为曹操有私心。

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节选第三回)

私意就是私心的意思。

何进认为曹操之所以建议何进【当除首恶】是因为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腾。

曹腾历经东汉三朝,也是全权倾朝野的官宦之一。

何进自以为曹操之所以【当除首恶】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其他宦官,

理由更简单,曹操之宦官之后。

至于更深层次的理由,何进没有想,也懒得去想。

其实何进大错特错了。

曹操的【当除首恶】是最没有私心的想法,也是匡扶社稷最有效的方法。

而袁绍的【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才真正是用心险恶。

不要忘记了,袁绍代表的是汝南袁氏,也是天下士族的领袖。

虽然东汉时期,历经两次【党锢之祸】士族阶层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不要忘记了,士族之人从来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

袁绍作为士族子弟,他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引领士族崛起。

他建议的【勒兵来京,尽诛阉竖。】其本质希望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两败俱伤,或者一死一伤。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

士族阶层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而袁绍凭借袁氏一族四世三公的身份,迎来辉煌的发展前途,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可袁绍忽视了宦官们鱼死网破的决心。

也忽视了董卓狼子野心,

终究袁氏一门成为了其他人权倾朝野的垫脚石

袁绍自己只能留下

我剑也未尝不利(央视版三国演义)

离开洛阳,远奔冀州。

而曹操呢?

终其一生,避免不了【宦官之后】阉党之子的骂名,

殊不知,曹操骂名的起点从何进开始,也是可怜可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9394.html
上一篇《资治通鉴》216:荀彧所论大顺,大略,大德,精彩至极
下一篇赵心放:王猛执法不阿赏罚分明,使前秦都城社会风气很快就明显好转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