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宋灭亡,文天祥宁死不屈,却说开城投降的弟弟文璧做得对

南宋灭亡,文天祥宁死不屈,却说开城投降的弟弟文璧做得对

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忽必烈说:“只要你肯投降,我让你做中书宰相。”文天祥宁死不屈,对前来劝降的宋朝旧臣嗤之以鼻。然而,弟弟文璧开城投诚元朝,文天祥竟说他做得好。

元军围堵五坡岭时,文天祥正趴在地上,疯狂地喝着泥坑里的脏水。众将士面面相觑,以为他得了疯病,连忙将他五花大绑起来。

文天祥神色冷静,束手就擒。他早已服下龙脑,喝冷水可以加速毒性发作。可他不知道,龙脑只有服食过量才会发作,而他最多只会因为喝了脏水而上吐下泻。

就这样,文天祥被押解到元都,可元世祖忽必烈却舍不得杀他。元朝建国初期,忽必烈急需有才干的南宋官员,降臣王积翁举荐道:“南人中没有比得上文天祥的。”

事实上,文天祥确实配得上如此赞誉。

文天祥自幼聪颖,21岁时,他入京赶考,一万多字的文章,一气呵成,连草稿都不用打。宋理宗看后,大为赞赏,钦定他为进士第一名。

其实,与文天祥一同科考的,还有小一岁的弟弟文璧。两人同时中举,可在殿试前,文璧却缺考了。

当时,家中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而三弟文璋尚未成年,文璧决定回家,照顾父亲。文天祥由此成为文家第一个入仕之人。

不过,文天祥虽才华出众,却仕途坎坷。因为刚正直言,文天祥三次遭到贬斥,37岁时心灰意冷,主动请辞。

即便如此,文天祥依然心系朝廷,胸怀社稷。

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宋廷紧急号召臣民前来勤王护驾。收到诏令后,文天祥变卖家产,和文璧一同招募了一万兵马,前往临安护驾。

然而,大军还未进入临安府地界,家中又传来了噩耗,祖母去世了。此时,文璧只好代替已逝的父亲,回家安葬祖母。

文天祥则率兵在东南苦战,当时,大宋朝臣都相继逃窜了,大殿上仅剩6位大臣,文天祥被升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宋廷得知文天祥还有一个丁忧守制的弟弟,于是起用文璧为惠州知州,让两兄弟一同为国而战。文璧安葬完祖母后,带着母亲、弟妹以及大嫂、侄子一同来到惠州上任。

可惜,南宋颓势已定,面对凶猛的元军,宋朝将士已无力反击。

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南宋大军在新会崖山战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宋末帝赵昺跳海自尽,十万军民紧随其后,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从崖山折返后,元军兵临惠州城。文璧清点着手上仅有几百兵马,陷入了两难。照理说,他应该效仿十万军民,以死殉国。可南宋已灭,文壁没了效忠的对象,而他身后,不仅有文氏族人,更有一城百姓。

权衡之下,文璧竖起白旗,打开城门,向元朝投诚。

与兄长相比,文璧确实没有做到尽忠到底。被扣押在元都的三年里,忽必烈想尽了各种办法向文天祥招降。

他先后找来南宋降相留梦炎,9岁的宋恭宗赵㬎,元朝高官阿合马当说客,文天祥却毫不动摇。

忽必烈又让他14岁女儿的写信,告知他自己和母亲被抓进元朝宫廷为奴的惨况。

文天祥知道,只要投降,就可以一家团聚,但他相信妻女能明白他的苦心,不愿因此丧失气节。

忽必烈许诺,只要文天祥肯降,就让他做中书宰相,文天祥不从,忽必烈再退让:“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文天祥却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然而,如此高风亮节的文天祥,在得知弟弟文璧开城投降元军后,却未责怪一词。

文天祥曾说:“我以忠死,仲以孝仕。” 他认为,弟弟文璧选择入仕元朝 ,原因是“孝”。

他在给侄子《批付男升子》信中写道:“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在他看来,身为南宋宰相,以身殉国是他义之所在。而弟弟在宋朝灭亡之时,保全全族人的性命,这是“孝”。兄弟二人,一人守”忠”,一人存“孝”而已。

乾隆皇帝曾称赞称文天祥有“百折不回之气,万变不逾之志”,却认为弟弟文璧“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意思是说:文璧叛宋投元,无颜见泉下的兄长文天祥。

忠君爱民,这是统治者对忠臣的评判标准。然而,南宋已亡,文璧无君可忠,他能做的只有爱民。

他明明知道,只要开城,就要背负叛国的骂名,可他依然选择舍一人,而救全城百姓。

入元任临江路总管后,文璧致力于救助南宋遗民,哪怕遭人辱骂,也从未放弃为百姓做事。

他孝敬母亲,让她颐养天年。为文天祥立祠,整理著作,想尽办法找回兄长被发配为奴的女儿,对文氏一族,文璧问心无愧。

放弃科考照顾父亲,放弃勤王安葬祖母,放弃荣誉守护百姓……每次取舍,文璧总是以别人为先。

舍生不易,苟活更难。

不是所有投降者都可耻,比如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

在兵尽粮绝之际,李陵诈降匈奴,为余下的数百名士兵换来了生机。若不是汉武帝听信谗言,将李氏一支斩首,李陵也不至于心灰意冷,至死不肯归汉。

文天祥诚然是值得敬佩的民族英雄,但文璧也绝不该背负骂名。

你怎么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7657.html
上一篇一部帝国衰亡史,一份企业存亡启示录
下一篇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