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宋朝曾经进行过军事改革,但司马光掌权后将所有改革一律推翻

宋朝曾经进行过军事改革,但司马光掌权后将所有改革一律推翻

宋朝只有在太祖、太宗两代有较强的军事实力,此后对外战争负多胜少,显然是军事制度出现大问题。事实上,宋朝也花费力量变革军事,但收获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大宋军事制度的弊端在哪?

大宋的军事制度,用八个字来表述就是: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大宋开国时,承五代之习气,武人权柄极重,对皇权是一大威胁。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削夺武将的兵权,抑制地方藩镇的力量,把权力收归中央。应该说,这种做法对大宋政权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一个重大流弊:武将的地位下降,文官地位上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开始形成。

什么叫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呢?就是兵权掌握在中央手中,即所谓的中央禁军。大家看水浒传常说“八十万禁军”,指的就是中央军。既然大宋国防主要靠禁军,那么边防怎么办呢?朝廷便想了一个由中央禁军轮流戍边的方法。但是禁军轮戍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镇守边关的部队经常换人,换一批新人,根本就熟悉敌情,不熟悉将领,也不熟悉地形。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呢?因此,大宋在对外战争上,连连吃败仗。

第二,庆历新政的军事变革及失败

在宋太宗后,大宋对外战争成绩十分糟糕。首先与契丹辽国的战争,败多胜少,最后签了一个澶渊条约,默认辽国对幽云十六州的占领,同时还赔岁币。后来,西夏崛起,在三次大会战中,大宋均遭惨败。这个时候,大宋军事制度的弊端显露无遗。

范仲淹

在范仲淹的主持下,一场变革运动拉开序幕,史称庆历新政。

时任枢密副使的韩琦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出七件事:清政本、念边事、擢才贤、备河北、固河东、收民心、营洛邑。这七件事中,与武备有关的有三件,就是念边事、备河北、固河东。

之后范仲淹也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其中与军队变革有关系的有这么几条:明黜陟,就是不能讲论资排辈,不能只上不下;抑侥幸,就是要抑制父死子承的恩荫制,老爹会打仗,不见得儿子能打仗啊;择长官,就是对长官任免要严格审核;修武备,就是国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战时要修武备,和平时也要修武备。

然而,庆历新政仅仅一百多天就夭折,这个变革就付之流水了。

第三,熙宁变法的军事变革及失败

到了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再次对大宋军事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力度与广度都要超过庆历新政。

熙宁军事变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王安石

其一,保甲法。保甲法实际上就是组建民兵,因为大宋的地方武装力量偏弱,以民兵来增强。保甲法规定,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每个家族两个男丁以上的,抽一人为保丁,这就是准武装力量。

其二,保马法。主要是规定饲养马匹,让百姓养马,每户养一到两匹,可以抵一部分租税。

其三,裁兵法。宋朝打仗不行,但兵力很多,达一百多万,兵多却不精锐,实是冗兵。变法就是实行精兵强兵政策,总共砍掉约一半的冗兵,军队精减到六十万人。

其四,置将法。由于宋朝采取禁军戍边,将领的流动性也很大,不利于作战。置将法就是把全国划分为92个军区,每个区设一员主将,一共92个,其中京幾、河北有37将,西北有42将,其余地区有13将。

以上这些变革,针对性是很强的,因而收到的成效不小。比如说在熙宁变法期间,大宋帝国在对外战争上取得一个重大胜利,即王韶开熙河六州之地,拓地二千里,是大宋三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扩张。

然而,随着王安石罢相与神宗驾崩,变法又纷纷被废除,又重新回到老路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1566.html
上一篇“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军旅长和团长拔枪相向,3点血的教训
下一篇武侯祠(汉昭烈帝庙)景色欣赏

为您推荐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