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昔日友人为啥后来渐行渐远了?

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昔日友人为啥后来渐行渐远了?

之前我们大致了解过苏轼

25首经典诗词,纵览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

)和司马光(

司马光不只砸过缸!

)主要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谈的话题除了他们俩之外,还要加入一个人——王安石!

没错,你知道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曾经竟然是朋友吗?他们彼此欣赏对方的文采和品行,可以说在这两个方面,这三个人都没得挑。

那这三位为啥后来渐行渐远,甚至于成为了“敌人”呢?一切要从王安石变法开始说起……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遭到了司马光和苏轼的反对

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苏轼出生于1037年。所以说司马光和王安石,其实是一辈人,两个人思想差距,绝对不是因为年龄问题,纯粹是因为政见不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像王安石看得那么远,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每个月搬家吧?换新环境居住尚且如此,更别提换新政策治国了。

所以说与其理解天才级别的人物王安石,更多人应该理解司马光为啥反对变法。比如说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则主张节流,两个人没事儿就吵架。

你以为司马光是在针对王安石?当然不是,司马光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所有变法的政策,他只是针对其中某一些政策发表了不同建议而已。

早年王安石要变法的时候,司马光压根就没有啥不同意的,直到王安石搞出了青苗法,这才让司马光大怒。

司马光

什么是青苗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灾年将粮仓里的粮食以较低的利息贷款给贫民,到了丰收的时候,再收回本息。以此达到不加税就能增加国库收入的目的。

王安石认为,过去民间放贷利率太高,严重伤害百姓,得不偿失。所以直接把放贷的权力交给了官府。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可这事儿为啥司马光反对呢?因为青苗法到了地方上以后,立刻就变了味道。因为地方官员们可以随意抬高放贷利息,而且为了邀功增加政绩,他们会强行让百姓前来贷款。一眨眼功夫,青苗法就成了地方官员敛财的重要工具了!

而且王安石规定上下班一定要打卡,这玩意儿的发明几乎遗祸千年有没有?老板们倒是高兴了,员工们一个个恨不得把王安石给撕了。

对此苏轼也是深恶痛绝,他倒不是立马指出其中的不对,而是想要慢慢扭转王安石的思想,他希望青苗法可以先试行再推广。

可是你要知道,王安石太忙了,他压根就听不进去。在他眼里,只要反对变法,那就是跟他作对。这些人自然就得不到重用了!所以司马光和苏轼这段时间都被调到了外地。

苏轼

王安石罢相

可谓是“天怒人怨”了

王安石罢相,很多人把这件事跟司马光和苏轼联系在一起,那就冤枉这二位了。王安石两次被罢相的时候,司马光躲在家里写史书呢,而苏轼则外调到了外地做官,压根没机会插手朝中的事情。

那么为啥王安石会被罢相呢?这就跟打脸一样,而且还打了两次。这就要问问宋神宗了!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结果关键时刻这哥们又顶不住了,居然两次因为压力太大而罢免了王安石。

王安石的心在滴血啊,倒不是因为自己被老大给出卖了而伤心。他伤心的是变法到了关键时刻,如果不坚持下去,那将会毁于一旦。

当时宋神宗和王安石面临着怎样的麻烦呢?

麻烦一:熙宁七年,天下大旱,到处都是流民。这个时候群臣开始控诉王安石变法的弊端,认为这一切都是王安石造成的!

麻烦二:宋神宗的奶奶曹太皇太后、母亲高太后,不知道从哪儿得知王安石变法的祸端,连忙跑来向宋神宗哭诉,认为王安石是大奸臣!

这下宋神宗可算是慌了,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反对势力的强大,连两位太后都被他们给说动了。于是宋神宗就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

王安石不甘心,于是奏请让变法派的骨干吕惠卿担任参知政事,韩绛担任宰相。这么一来变法派依旧掌权,至少可以保证变法不被破坏。

可是吕惠卿这家伙掌权以后,害怕王安石回来夺取他的位置,索性就开始陷害王安石。他先收拾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后来又用李士宁案件来诬陷王安石。

由此可见,变法派内部其实压根就不团结。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可变法派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大家为了各自的权力地位互相争斗,压根就没把变法放在第一位。

王安石心里难受啊,他知道变法大业是无法完成了,所以第二年就辞职不干了。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没有信心了。两次罢相足以证明宋神宗的内心动摇了,这是致命伤。

第二点原因,王安石不会用人,导致变法派内部鱼龙混杂。结果变法大业搞到一半,这帮人就在内部斗争起来,这使得王安石对变法前途充满了迷茫。

王安石和苏轼

本就没什么太大的仇怨

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其实属于君子之交。早年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后来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政见上产生了不同意见,这也不影响他们俩的关系。

君子和而不同,在他们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安石曾经夸赞司马光为国之栋梁,而司马光也赞许王安石为世之君子。两个人并没有因为政见不同,就互相攻讦,可谓真君子!

同样,王安石和苏轼之间也是如此。苏轼算起来是王安石的晚辈,但是王安石十分器重苏轼的文采,想要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变法。

可苏轼对变法有点排斥,对王安石用人的策略更加排斥。为啥?因为王安石用人只有一个标准:支持变法再没用也重用,反对变法再有才也不用。

这一标准之下,选拔出了一堆只知道投机钻营的人。这是苏轼非常反感的,所以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也没有贬谪苏轼,只是让苏轼出去做官而已。

当时苏轼上书说了一些新法的弊端,结果王安石很愤怒啊,就唆使御史谢景到宋神宗那儿说苏轼的坏话,使得苏轼自己申请到杭州做了通判,过了几年又到密州做了知州。

虽说两个人一时间闹得不愉快,可是苏轼在地方上多次违背王安石变法的政策,王安石依旧没有找苏轼的麻烦,算是够意思了。因为苏轼在朝中说一句话,很可能影响全国变法的推行,可到了地方上,哪怕苏轼不履行变法,也不影响全国大局。

乌台诗案时期,苏轼被抓,司马光、张方平、苏辙、黄庭坚等人,都受到了牵连。这个时候王安石已经退休了,可是他还特地上书给宋神宗,希望宋神宗不要杀苏轼,因为苏轼是个有才能的人。

苏轼很感慨啊,流放期间曾经去看望过王安石,两个人就跟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喝酒吟诗,好生快乐。

总结:

君子和而不同

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就只有北宋文人们了。那是一个文人的天堂,当时的文人想说什么都可以,因为北宋对士大夫特别温柔。

这种环境,养成了士大夫们的傲骨。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政见,这种态度和他们的交友习惯,其实并不矛盾。

在他们看来,朝堂上他们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可朝堂下,他们也可以把酒言欢。这才是真性情。司马光上台以后,废除了王安石所有的变法成果,但是他依旧对王安石敬佩之至!

苏轼就更了不起了,他在司马光上台以后,又反对司马光废除王安石的所有变法。因为他觉得有部分成果还是不错的,可以保留。

看了这三位昔日好友的恩怨情仇,你觉得孰是孰非呢?如果你是他们,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又会怎么做呢?快来评论区讨论起来吧~

来源:历史鉴赏者  参考资料:《宋史》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7039.html
上一篇盘点历史上,以皇太孙身份继位的五位皇帝,看你知道几个
下一篇越龇牙发狠的鹰犬,越逃不过用完被扔的命运

为您推荐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看好
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

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

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收集整理 庞国翔清光绪十六年,钟云舫所撰《足邑教案论》在四川引起强烈反响。他揭露了帝国主义荼毒我百姓的滔天罪行,提出“西人之衅,万不可开;西人之来,万不可止;西人之教,万不可灭”。他支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他还将儿子送到外国留学。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