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影视剧如何歪曲历史?4种方法下的司马光与赵徵柔的柏拉图之恋

影视剧如何歪曲历史?4种方法下的司马光与赵徵柔的柏拉图之恋

因为看过几部历史影视剧,其手法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所以,我想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角度,总结一下历史影视剧的写作方法。《清平乐》这部影视剧也不外如此。

虽然对这部电视剧我只看过一集半,但我可以通过电视剧内容介绍明了一些剧情。当然,这是在我想评论这个“现代编剧利用一些人的情怀而特制的剧情”的时候,去做的一件事情。让我看电视剧我实在提不起精神来。

影视剧剧本写作常用做法

虽然这部剧没看过,但我痴长44年,历史剧也看了不少。所以,历史剧的基本写作手法是懂得一些的,例如:

手法一:因为现代影视剧编剧秉持一种“没有感情戏就不可能有人看”的观念,所以,历史剧往往就是“言情剧”或宫斗剧,或两者兼而有之。

女性比重、情感戏会上升许多,特别是宋朝这个“阴柔化”的朝代,女儿情肯定比较高。比如福康公主,也就是电视剧中的赵徵柔。后半部分都是她在悲情地与言官们对抗,其实,她在历史上的分量轻得微不足道。但为的就是“感情戏拢人”其分量在后期不比赵祯差,基本上可以总结为“赵徵柔的情感世界”。

手法二:预备捧的人,那就捧到底,对于被捧的人的政敌那就贬到底

要捧的这个人往往是影片的投资者,或导演的历史观;或者符合大部分人的历史观或历史趋势。对于前者李鸿章的几部影视剧就很有代表性,例如走向,就结合了投资者、导演、编剧的历史观,而且也契合当时某些思潮。

那么,《清平乐》这部影视剧,完全是兜售一种“没有历史责任感下的虚假和平红利”,让人们觉得只要安心赚钱,管什么历史责任、朝廷尊严,一切都可以放弃的历史观背后创造的“华丽”。

幽云十六州的哭泣,没人去关心;西北地区的哭豪,没人去关注。只在乎哼哼唧唧的诗词歌赋、华丽的服饰。然而,这一切在“丛林法则”下一文不值,敌不过金戈铁马,在虚幻的“文化盛景”下,人们失去了“进取心”,只要能够自己好,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既然要捧,就要捧得彻底,比如“狄青之死”和岳飞是一样的,秦桧一个人是不敢杀死岳飞的。同理,狄青如果没有赵祯的“视而不见”“有意调理狄青”,狄青也不会成年累月地被比自己低几级的文人侮辱、对其人身攻击也不会肆无忌惮。因此,狄青的死赵祯罪责难逃。

那么,既然要捧赵祯,就需要找一件事凸显赵祯的无奈。那么,“赵徵柔、梁怀吉、李玮及其母亲李杨氏”的故事就成为描摹对象。

最后略微提一下其他影视写作手法

诸如:

手法三:因为要“立体展现”人性,往往是坏人干好事;好人干坏事儿。

手法四:为了“突出对立”“故事连贯”往往截取、嫁接历史。例如截取野史故事,同时,他人的事嫁接到主人公身上;或者主人公提前做了某事,比如六十岁做的事提前到三十岁,反之也成立;或者根据主人公的历史形象虚拟一些故事。

说完,我们再转回头继续谈影视写作手法的第二点,即“捧人就要捧到底,如果被捧的人实在有弱点,那就找一个无奈去给这种弱点作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影视剧中的人物往往不是历史人物而是现代人物!影视剧的表演,被捧的一方也是按照现代观念去做的。

“赵徵柔的故事”基本内核确有其事,然而,内核之外全是假的,所宣扬的感情连现代人都无法接受,夸耀的无非是一种情绪

因为《清平乐》的名字,以及所在朝代,宋仁宗注定是被褒奖对象。所以,他的问题不会被提及,问题都会被推到下属文人身上。既然要捧宋仁宗,就要对一些文人进行批评。由此,“公主、驸马、驸马他妈、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就成为一种可能。那么,与一个阉人谈感情、谈交付人生,我想问,作为父母、作为朋友你会支持吗?

他们的故事出自司马光自己的作品《涑水记闻》。从司马光的说法以及其他历史记录例如《王安石全集》中的《熙宁奏对日录》,我们可以将这件事的关键点列举如下:

其一:福康公主,也即宋仁宗的长女与乳母韩氏、阉人梁怀吉关系比较好。

其二:公主不喜欢驸马李玮,也就是自己的表叔、赵祯的母亲的亲侄儿,乳母韩氏更在二人间挑拨关系。

其三:驸马的母亲杨氏看到公主和小太监,经常在一起饮酒欢乐,杨氏监视的时候被发现了,结果被公主打伤。

其四:因为公主和阉人的关系外泄,闹得满城风雨,结果导致阉人被外放,公主便一哭二闹三上吊。宋仁宗只好将阉人放回。

其五:公主很讨厌驸马。其实司马光不知道,公主的母亲苗贵妃曾想毒杀驸马,但被赵祯阻止。毕竟,赵祯没有尽过孝(无论是否自己的原因),母亲的家族后人被他杀掉总是污点。

其六:仁宗在嘉祐七年(1062年)二月允许二人离婚,但几个月后又要求二人复婚。

其七:熙宁三年(1070年)正月,福康公主病逝。享年32岁。王安石的记录显示,仁宗曾痛斥驸马虐待公主,就是生病请医生也被阻止。“长主衣衾乃至有虮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伤面。”。

由此可见,《清平乐》仅是讨好现代人,特别是讨好一些西方式爱情观的人,什么“精神恋爱的柏拉图”等等。把公主写得很好,但却在另外一个层面阉割了历史。真实的历史,这位公主并非弱者。而是长公主,其所嫁的对象也是“皇权羽翼下的人”。从始至终“强势一方”都是公主。

只不过,当文臣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公主才成为弱者。也就是在赵祯朝代的权力平衡上的顺序是:皇权的代表皇帝与文臣的代表共掌天下——皇权构成的其他代表:后宫、阉人、皇子女、王权——文臣——皇权羽翼下的皇亲国戚。

但问题是,当我们去听、去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为了“黑”司马光而进行情节虚构。而一些人,往往始终无法分清历史与影视之间的关系,影视是文学艺术而非历史真实。其实,打着所谓“正史的现代影视剧”都只是对历史有目的表达。

司马光在宋仁宗朝属于保守派?这就采用了写作手法第四的方式

在对司马光抹黑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个人们对一个历史人物、他人评价最关键的特点:人们将一个人最关键、最重要的某件事作为评价一生的基准点,往往忽视历史发展历程。比如一个杀人犯,人们评价的时候就往往以罪犯那一刻评价他的一生,所以,他的出生、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就都是三个字:杀人犯。

因为,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保守派形象”,因此,他的一生就是“保守派”,保守派的一切“负面形象”就全都背负了。

然而,这是历史吗?很显然这不是历史,因为历史是有发展过程的。电视剧只不过是借助司马光“保守”色彩,去给宋仁宗的“无奈”脱罪而已。但问题是,那时的司马光不是保守人物。编剧顺应民意,将1085年的司马光提前到1062年。

比如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关系如何?两个人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司马光在历史上的形象主要是历史大家和《资治通鉴》,民间就是“司马光砸缸”!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主要是被评定为“保守派”,既然是保守派,在我们的“黑白历史观”下,大家就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作“反派”。

司马光和王安石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被誉为“嘉裕四友”,但最终王安石和另外三个人都成为敌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0423.html
上一篇李义奇专栏|谈兵法:行军篇
下一篇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还能赢吗?

为您推荐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还没亲政的小皇帝宋仁宗在开封南郊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祭天仪式,仪式完毕之后,是例行的大赦天下、赏赐军士的福利行为。当福利发到汾州(今山西汾阳)广勇军这里的时候,士兵们
养娃10年后,我终于培养出了不怕写作文的孩子,总结出了6种方法

养娃10年后,我终于培养出了不怕写作文的孩子,总结出了6种方法

我有一个十岁大的女儿,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科学养育,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从出生伊始到如今,已经十年过去了,目前刚读完小学四年级。让我欣慰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我的期望她,有着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各门学科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有些能力已经超出了很多同龄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