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宋仁宗在位时期,为何增加给辽国的岁币?契丹趁火打劫

宋仁宗在位时期,为何增加给辽国的岁币?契丹趁火打劫

1005年,宋真宗派遣使者与辽国议和,双方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并且达成了“澶渊之盟”。此后,北宋每年都要送给辽国岁币,即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的三十余年间,双方一直遵守盟约,礼尚往来,没有爆发战争。然而到了宋仁宗时期,却被迫增加了给辽国的岁币,史称“庆历增币”,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趁人之危

事情还得从1038年说起,这一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并且要求北宋予以承认。北宋既没有承认元昊的皇位,而且还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就此爆发!然而,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很低,被元昊打得落花流水,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些情况源源不断地传到北方,引起了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兴趣。

原来,辽兴宗想趁着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从中捞取一些好处,他的目标是关南十县。所谓关南十县指的是瓦桥关(河北雄县境内)以南的十个县城。于是在1042年,辽国在宋辽边境布置重兵,同时派南院宣徽使萧英、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北宋。这年三月,辽国使者抵达开封,他们向北宋朝廷递交了辽兴宗的书信。

二、北宋应对

在这封信中,辽兴宗对北宋横加指责:首先说当年宋太宗北伐幽云是师出无名的行为;接着又说元昊是辽国的臣属,北宋不应该讨伐;最后,还说宋朝不应在边界增筑工事,增加守军。最后,辽兴宗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将关南十县割让给辽国,只有这样才能“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

北宋朝廷上下被辽国的这封信吓坏了,宋仁宗寝食难安,朝臣中也没有敢出使辽国的人。经过一番讨论,北宋君臣逐渐达成共识,坚决不能割地,只能和亲,或者增加岁币。在王拱臣、吕夷简的推荐下,富弼成为出使辽国的使者。与此同时,北宋君臣还写了一封信,对辽国的种种责难进行了回答。于是,富弼带着这封书信前往辽国。

三、庆历增币

见到辽兴宗后,富弼与辽国君臣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富弼表示,“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可是辽兴宗却说:“微卿言,吾不知其详。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富弼则说道:“(后)晋以卢龙赂契丹,(后)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

第二天,富弼又与辽国大臣刘六符进行了一次交谈。刘六符表示要与北宋和亲,富弼则说道:“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于是辽国这才放弃和亲的想法。之后,富弼又在献、纳二字上展开了激烈地争辩。最后,北宋、辽国达成协议,辽国放弃占地的想法,北宋每年增加二十万金帛。事后,朝廷要加封富弼,他推辞道:“增岁币非臣本志,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参考资料:1.《宋史》;2.《辽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042.html
上一篇定西驿站文化概览
下一篇中国血泪之抗日战争(八)西安事变始末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