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367年,张士诚兵败被擒、绝粒自尽而亡,朱元璋:他的妻子何在?

1367年,张士诚兵败被擒、绝粒自尽而亡,朱元璋:他的妻子何在?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在绝对实力面前,民心又会显得如此脆弱不堪。在元末乱世,坐拥苏杭富庶之地的张士诚深得百姓信赖,可他不仅没有得到整个天下,反而落得个绝食身亡的下场。

1367年10月,徐达攻破平江城,活捉张士诚。在押解回南京时,徐达特意派遣张士诚信赖的部下李伯升随同,防止他出现意外。当李伯升发现坐在囚车中的张士诚时,难言悲泣,叹道:

“当初我们兄弟十八人聚众起义,杀入高邮城,面对百万元军,尚且不惧。然而,占据三吴,拥兵数十万后,你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全然忘记了高邮之危。事到如今,又有何面目见昔日战死的兄弟呢?”

张士诚满脸惊愕,十分诧异,他责怪道:“这些话,你为何不早点跟我说?”

李伯升不怒反喜,他未曾想到,直到此刻,张士诚都没有意识到他失败的根源在哪里。望着惊诧错愕的张士诚,李伯升斥道:

“满朝文武,都是你的族人和亲戚,你每日歌舞达旦,我们这些老兄弟,连见你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如何跟你说?”

张士诚听完,默然良久。抵达南京后,张士诚羞愧难耐,不愿受到朱元璋的侮辱,毅然绝食而死。听闻张士诚已死,朱元璋长叹一口气,笑道:“死得好。”

那么张士诚是不是如李伯升所说的那样任人唯亲呢?他与三吴百姓的关系如何?朱元璋又为何说他死得好呢?

仁慈的私盐贩子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对盐和铁实行垄断经营。数百年后,汉武帝重用桑弘羊,主持“笼盐铁”,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然而,每到王朝末期,朝廷官员为了大肆收刮民脂民膏,总会有意提高盐价,大发国难财。

官盐的暴利不仅会滋生腐败,还会将私盐贩子推上历史的舞台。在元末,卖身官府充当运盐伙计的江苏泰州人比比皆是。而这其中,有一个著名的私盐贩子,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有兄弟三人,他们都是泰州白驹场盐池的运盐人。利用接触官盐的机会,张士诚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劫富济贫”,对待穷苦百姓、同行,他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盗来的官盐免费赠送;对待为富不仁的恶绅,张士诚又会利用手中的私盐狠敲他们一笔。

因此,富户们对张士诚厌恶到了极点。他们联合起来去官府告状,借机逼迫张士诚兄弟为他们走私官盐。那些有钱的武人对张士诚更是不屑一顾,轻则辱骂,重则殴打,完全没有将他当作人对待。

张士诚平日里沉默寡言,却极有心机。在弓弩手丘义将他们兄弟逼入绝境后,张士诚振臂一呼,联手李伯升等14人,冲入丘义家,杀掉丘义,放火焚烧了富户的房子、仓库,走向反抗元朝暴政的“光明大道”。

张士诚与5年前方国珍在台州起义时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是遭到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不得不鼓起勇气,揭竿而起。然而,张士诚起义是为了反抗元朝的统治者,而方国珍则是打着造反的旗号,谋求招安。

因而,张士诚麾下聚集了大批不满元朝统治的良善百姓,他们才华横溢,却又心思单纯。张士诚杀掉江浙行省参政赵琏,攻占兴化后,受到盐政迫害的百姓纷纷来投奔,在极短的时间内,张士诚就手握数万兵马,拥有了与元朝叫板的资本。

张士诚起义时,方国珍已经造反5年了,三降三叛,坐稳浙江行省参政的位置。而韩山童、徐寿辉的南北红巾军也与元兵对抗两年有余,互有胜负。因此,元廷内部对各地叛乱应接不暇,多以招安的方式暂缓义军生事。

盲目自大的张士诚

1353年,张士诚纠结一万余人,围攻高邮。面对元廷送来的“万户”职位,张士诚理都没理。他执意攻打高邮,趁平叛将领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互相内斗时,诱杀高邮守将李奇,并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大周”,公开与元朝分庭抗礼。

张士诚建国称王的举动暴露了“农民起义”的短视。在黄河以南,有徐寿辉的天完国,还有韩林儿的大宋,他们无一例外成了蒙古大军的绞杀对象。而与徐寿辉、韩林儿实力差距极为明显的“诚王”张士诚,仅这一个举动,就将自己变成了元军的活靶子。

一年后,元相脱脱领兵百万,南征张士诚,将张士诚的部队死死地围困在高邮城内。当时,脱脱铁了心要拿张士诚开刀,杀鸡儆猴,多次拒绝张士诚的投降,张士诚更为自己的招摇举动后悔不已。然而,张士诚的运气非常好,就在城破人亡的时候,脱脱遭到朝臣陷害,元顺帝将他押赴吐蕃,趁机结果了他的性命。

脱脱一死,元兵再无战斗欲望,张士诚适时反扑,不仅击败了元兵,还夺取了扬州等地,间接扩大了他的地盘。

在元兵溃败后,张士诚又以他的弟弟张士德为大将,援救“队友”朱英。张士德强悍有谋,是张士诚诸弟中能力最强的一位。他将朱英解救出来后,又接连攻下江阴、无锡,兵锋直指苏州。

当时,元军主力被韩林儿牵制在淮河流域,无暇救援苏州。而张士德又来得突然,打了平江路总管贡师泰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元廷在江南的赋税重地瞬间落入张士诚手中。

张士诚自起兵后,堪称顺风顺水,除了遭遇脱脱的重兵袭击外,几乎没有遇上任何强敌。这要多亏了韩林儿抵抗元军、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的内斗。躲在韩林儿身后的张士诚坐拥苏吴之地,已然成为实力最强的一支力量。

在三吴,张士诚修建弘宏馆,开科取士,赈济灾民,与百姓秋毫无犯,饱受元朝统治者近百年剥削的三吴百姓首次感受到了“皇恩浩荡”。然而,历史无数次的证明,想要成为天下之主,光有民心是不够的。

张士诚的南边,是投降元廷的方国珍。自从张士诚占领平江后,方国珍就倍感压力巨大。他抓住元廷围剿张士诚的机会,领兵攻打平江。当时,张士诚麾下兵力强大,步骑兵骁勇无比,大将吕珍、史文炳更是万夫难敌。可是,遭遇方国珍后,张士诚才真正领略到了何为战争。在方国珍的攻击下,张士诚七战七败,一直退守到平江城内。

然而,张士诚也有他自保的手段。在元末乱世,各路枭雄一贯奉行“打不过就投降”的战术,连勇猛刚强的朱元璋都像扩廓帖木儿写过请降信,更何况心思深沉的张士诚。

成为元廷的降军,让张士诚恢复了往日的地盘。由于地处东南沿海,物资丰盛,再加上缺乏战事,张士诚的兵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当时,朱元璋已占领金陵,钳制皖南、浙东,越来越靠近张士诚的地盘。在攻打镇江时,张士诚与朱元璋两路大军终于碰到了一起。面对张士诚,朱元璋的姿态摆得很低,他让杨宪前往张士诚营中投递“和平信”。却不料,张士诚非但没有回复朱元璋,还将杨宪扣在了营中,任凭朱元璋多次索要,张士诚都置之不理。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张士诚的傲慢态度让他非常不爽,他先让徐达在镇江击败张士诚,后派汤和攻打常州,再破张士诚大军。两番交战,张士诚与朱元璋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绝粒自尽

1357年,朱元璋又想起了张士诚,他让徐达攻打宜兴,并趁势俘虏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而在太湖战场,朱元璋麾下大将廖永安也成了张士诚的俘虏。张士诚想要以廖永安换回张士德,可却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

在朱元璋看来,用廖永安换张士德,他吃了大亏了。可他不曾想到,张士德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张士德被捕后不久,就绝食而亡了。

张士德的死亡,将张士诚彻底推向了朱元璋的对立面。然而,失去张士德,却是张士诚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没有张士德,就没有张士诚的三吴之地;没有张士德,张士诚根本坐不稳这半天天下。

张士德死后不久,张士诚就与元廷交恶。他不顾群臣劝阻,执意称帝。任用才识平庸的张士信为相,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全然忘记了创业时的艰难。

对于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张士诚则完全将他们抛弃。满朝文武都是应声附和的亲属、家眷,张士诚的朝堂听不到一丝谏言,只有阿谀奉承。

1363年,陈友谅领兵60万攻打朱元璋,在鄱阳湖与之决战。作为陈友谅的“盟友”,张士诚兼顾两面夹击朱元璋的任务。然而,张士诚畏首畏尾,仅仅派遣5万兵马试探性地进攻朱元璋。在长兴城遭到耿炳文的袭击后,随即撤兵。

鄱阳湖之战进入尾声时,陈友谅遭到了全面溃败。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也已抵达金陵,防备张士诚。张士诚再想坐收渔翁之利,已然是不可能。

陈友谅死后,张士诚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以徐达为帅,统兵伐吴。李文忠、常遇春先后占领杭州、湖州,进而逼近平江。

在平江,张士诚仍旧手握数万精锐,城内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扶老携幼的登上城楼帮他守城。可是,那些昔日跟随他的将领却一个个远离张士诚而去。就连李伯升,也转而成为了徐达的说客。

张士诚投降后,李伯升曾与他进行过一番痛彻心扉的长谈。可以想象,张士诚若是没有掉入享乐的深渊,像朱元璋那样奋起拼搏,他的未来,未必会比朱元璋差。

抵达南京后,张士诚绝粒自尽,暴亡于牢中,年仅46岁。他的死对朱元璋是一件好事,作为元末枭雄,朱元璋委实没有想到处理他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张士诚被俘后,他的妻子、儿子纷纷跃入火中,自焚而死。朱元璋通过折磨竞争对手的家人获取快感的行为,在张士诚妻儿身上,落空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785.html
上一篇普鲁士的中世纪军队在拿破仑大军面前如冰雪消融般地土崩瓦解
下一篇读懂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发生了什么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