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光绪帝究竟死于何人之手?袁世凯?李莲英?慈禧太后?或许都不是

光绪帝究竟死于何人之手?袁世凯?李莲英?慈禧太后?或许都不是

公元1908年11月,是清朝第11位皇帝光绪帝执政的第34个年头,这一年对于大清帝国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一年,大清王朝的两位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

然而,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人死亡的时间只相隔了一天,这真的是一次历史的巧合吗?

曾经在皇宫中担任御医的屈贵庭在写《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一书中记载:“在光绪皇帝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而且脸色和舌头都是黑的。”

光绪皇帝

屈贵庭虽然不能认定到底是何人想要毒害光绪皇帝,但他却肯定地说出“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于是,光绪皇帝被他人害死的说法便在民间流传开来,那么,毒害光绪皇帝的凶手到底是谁?

袁世凯毒害的光绪帝?

而关于光绪皇帝的死,清代末位皇帝宣统帝溥仪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一书里记载:

“我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的说法,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服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派人送来的。”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面直接点出了袁世凯的名字,袁世凯害怕慈禧太后去世以后,一旦让光绪皇帝掌握了朝中大权,将会报复自己。

袁世凯

早在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袁世凯就出卖了光绪帝,光绪帝在瀛台被囚禁的时候期间多次骂袁世凯,还用箭射袁世凯的画像,足以可见光绪帝对袁世凯的痛恨。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在光绪帝死的前一天,袁世凯给光绪帝进献了一碗参汤,光绪帝喝下去之后直喊肚子疼,第二天就驾崩了。

这种说法好像是非常有说服力,袁世凯虽然有杀害光绪帝的动机,但他却没有机会实施。

按照清宫的规定,凡是给皇帝进贡的食物,都必须要先交到内务府,内务府有专门的人员来接收这些东西。而且在皇帝食用之前,都会试验食物有没有毒。

银针

用银针试毒的方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皇朝为了避免有人下毒暗害王公贵族,而采取的一种防范砒霜之类的毒药的措施。

除此之外,皇帝吃的东西都要有太监首先品尝之后,确定没有毒才送给皇帝吃,以袁世凯当时的地位,他并没有资格直接就给光绪皇帝进贡食品。

所以,关于袁世凯毒害光绪皇帝的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袁世凯

李莲英毒害了光绪帝?

曾经在慈禧太后身边当过贴身侍从女官的德龄在大清王朝覆灭以后,写了一本关于光绪皇帝的回忆录《瀛台泣血记》一书,在这本书里面记载:

“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他暗自着急起来了,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账,不如让自己先下手的好。经过了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

从这段话中的意思可以看出,是李莲英害死了光绪帝。

有人说,当光绪皇帝被软禁在灜台期间,李莲英接受慈禧太后的吩咐,对光绪皇帝百般刁难,甚至一日三餐都不能按时供应,使得光绪皇帝严重营养不良。

李莲英

李莲英害怕慈禧太后去世之后,自己失去了这个大靠山,光绪帝会来报复,于是李莲英先下手为强,害死了光绪帝。

根据后来一些宫女的回忆录中提到,李莲英并不是这么坏的一个人,他还做过一些帮助光绪皇帝的好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的时候,光绪皇帝睡觉的地方非常凄惨,正值寒冬季节,甚至连铺床的被褥都没有,更没有小太监在一旁伺候。

李莲英见到这种现状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皇帝的大腿痛哭:“奴才罪该万死”。

八国联军侵华

李莲英赶忙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曾说过:“若无李谙达(李莲英),我活不到今天。”

这样看来,李莲英害死光绪皇帝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

害死光绪皇帝的凶手是慈禧太后?

李莲英终究只是一个服侍主人的下人,况且在光绪皇帝的身边有内务府的大臣在值班,还有御医等人,他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的去毒害光绪皇帝,而慈禧太后杀害光绪皇帝的动机最大。

慈禧太后毒害光绪皇帝的动机是为了防止光绪皇帝与她争夺权力,她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女性,不能允许光绪皇帝分割她的权力。即使是在光绪皇帝亲自执政以后,慈禧太后还是要求光绪皇帝每隔一天都要从城里跑到颐和园,向她汇报前一天处理政务的情况。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一些一品、二品以上的官员任免,都必须要经过慈禧太后的认可。

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皇帝所做的最失策的一个举动,就是把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软禁起来,他想要独自掌握治理国家的大权,这也是慈禧太后所不能容忍的。

慈禧太后仅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想置光绪皇帝于死地吗?答案是否定的,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也不是没有一点情谊的。

慈禧太后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西逃的过程中,部下费了很大的劲找来了六个鸡蛋,慈禧还特意留了两个鸡蛋给光绪皇帝吃,其他的人都没有能够分享鸡蛋的权利。

另外,慈禧太后也绝对没有害死光绪皇帝的胆量,因为她最怕是洋人,在当时有传言说“慈禧要对光绪皇帝不利”,这个传言立刻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

上海工商界人士联名上书要保证光绪皇帝的安全,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曾明确表示“害死光绪是不行的”,要防止中外的人士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而且驻华的一些外国公使联合推荐法国医生进宫要给光绪看病。

八国联军侵华

光绪帝是病死的?

在清王朝的时候,名医们害怕遭受迫害,在写的里面不敢公开写光绪皇帝是被毒害死的,但他们在民国期间写的回忆录里面,或许就会实话实话了,但也没并没有任何关于“光绪被毒害致死”的记载。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他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凌辱和折磨。慈禧太后甚至一度想要把光绪皇帝废掉,光绪皇帝终日处于惊恐之中,但又无可奈何,哀叹道:“朕不如汉献帝也”。

生活的窘境,再加上心情的抑郁,使光绪皇帝最终旧病复发,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春季以后,他已经是病入膏肓。

光绪皇帝

而光绪皇帝本人对自己的病情也有一个原始的记录叫《病原》,就在他去世前的一年时间里,他在《病原》中记录:

“遗精已经将近二十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冬天较为严重,胸闷咳嗽浑身乏力。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光绪斥责御医们,服药总觉无效,且一症未平一症又起。

七月十七日,他责备御医服药非但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

又说,屡服汤药,寸效全无,名医伎俩,仅止如此,实在可叹。”

光绪皇帝已经觉察到他自己的病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才会发脾气。

李莲英

在清宫档案中,专门设立有一种《带医档》,它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太监或内务府大臣,每天带领御医给皇帝看病的具体情况,而在《带医档》中有这样的记载:

“光绪临终的前半年,其病势已十分严重,宫中御医已均无良方可施,眼看着光绪就要不行了,于是慈禧太后就向各省总督和巡抚发出圣旨,令各处精选名医。”

各个省份的封疆大吏接到朝廷发出的命令,纷纷保送一批地方名医进宫为光绪皇帝治病,这些全国各地的名医们,包括皇宫里的御医,给光绪皇帝看病的情况,都有着详细的记录。

当时江苏省的名医杜锺骏在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七月被征召到北京专为光绪帝治病,在他所写的《德宗请脉记》一书中,对光绪皇帝的病情有详细记载:“七月十六日第一次入诊后,立即对吏部尚书陆润庠说:“我辈此来,本来是满以为可以治好皇上的病,来博取微名,今天看来多半是徒劳无益,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

从名医们的这些记录里面,都感觉到对光绪皇帝的这个病情已经束手无策了。

农历1908年10月19日,光绪皇帝出现了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全身疲倦乏力的症状,御医们一致感到棘手。

10月20日,光绪皇帝已经是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颤抖。

10月21日(阳历11月14日)的中午,光绪皇帝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半夜酉刻,永久离开了人世。

光绪帝与珍妃

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光绪皇帝直接的死亡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所造成的。

从光绪皇帝亲自书写的《病原》以及《脉案》中所载的病因病状,光绪皇帝自病重到临终之时,其症状演变属于进行性加剧,并没有其他特殊异常的症状出现,或许光绪皇帝应该是属于因病死亡。

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让人感觉更加不可思议的谜底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3330.html
上一篇战象:古代战场的超级武器
下一篇当年那150多万契丹人,为什么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

为您推荐

慈禧最喜欢吃的十道菜

慈禧最喜欢吃的十道菜

主要食材和烹饪方法:清炖肥鸭的主要食材是老鸭,经过拔毛去脏器后进行腌制,然后放入磁罐中蒸煮长达七十二小时。在蒸煮过程中需要持续观察,直到鸭肉变得
光绪皇帝的囚禁之地——玉澜堂

光绪皇帝的囚禁之地——玉澜堂

在颐和园有一处有名的建筑群很引人注目,它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皇帝之地——玉澜堂,也是游客游览颐和园的必去之处。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晚清的大事小事、大人物小人物早已化作烟尘,只有那些流传至今的老照片,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彼时的社会图景。清军士兵,站姿端正。这位清军士兵站姿端正笔挺,显然受过严格的训练。他的装束带有新旧交织的特点,是晚清朝廷学习西方、编练新军的结果。端方(左)和陈启泰。这张照片拍摄于1908年,当时端方任两江总督,陈启泰任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