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京陷落前,李秀成“让城别走”建议,成功概率不大

天京陷落前,李秀成“让城别走”建议,成功概率不大

洪秀全心灰意冷,是否“让城别走”,本身并没意义。忠王李秀成献计,对洪秀全而言没吸引力,太平天国气数已尽,并非人力所能挽回。

一、背景: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但太平天国已经无路可走

1863年7月,李秀成从苏州赶回天京,扑通一声下跪,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之计,从天京突围而出。

洪秀全不答应,李秀成继续劝说,声泪俱下:“如果此时不离开,只有死路一条了;天王不答应走,干脆杀了我吧”。

面对李秀成苦苦哀求,洪秀全火冒三丈,却也是脱下衣服,披在忠王身上,好言安慰他。但是,洪秀全就是不采纳“让城别走”之计。

洪秀全拒绝“让城别走”,原因众多,但此时已经无路可走,洪秀全、李秀成又能跑到哪里去发展呢?东山再起,机会渺茫,前景不乐观。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杨秀清缺乏“大格局”,实行内线作战模式,只想守住现有的领地,没有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

以天京为中心,西线夺取安庆、九江、湖口、武昌;东线夺取扬州、镇江;北线夺取庐州、桐城;南线夺取宁国,守住皖南,这是太平天国既定的作战模式。

内线作战,且处在河流纵横交错的江南,这对太平天国而言是致命的。太平天国主要城市都在沿江一带,粮食、兵力、物资的运输,对水师的依赖很强,却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以民船为基础,土炮为火力的太平军“水营”,在湘军专业化水师打击下,动不动就数千艘被焚毁,士卒死伤数万,早已形同虚设。

1855年,大帅胡林翼革新湘军战术,重点发展水师、陆军、骑兵。三军联合作战,采取“围困战术”,凭借清朝相对强大的国力,耗死太平军。

湘军挖掘长壕围困城池,骑兵在外围作战,水师截断城内外联系,太平天国面对这种“围点打援”战术,毫无破解之法。武昌、九江、湖口、安庆、庐州、镇江、扬州、芜湖,都是这么被攻克。

1861年,安庆陷落,庐州也丢失,皖南岌岌可危,太平天国陷入了末路。好在李秀成给力,将战场引向清朝江浙地区,夺取财税重地,才延续了两年国祚。

夺取江浙,有财力支撑,太平军的装备、战斗力都有质的提升。遗憾的是,清朝早已跟列强联手,淮军、湘军在“洋枪队”以及英法联军的支持下,凭借火力优势,不断蚕食江浙,太平军连战连败。

截至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太平天国手中掌握的城池有天京、苏州、杭州、湖州、余杭,貌似还可以,实则不然。无论是哪一座城市,都处在清军、列强的包围之中,内外联系几乎被断绝。

1862年10月,李秀成相继进行雨花台之战、进北攻南作战,都以惨败告终,太平军元气大伤。不久,雨花台前面的聚宝门陷落,天京北面的九洑洲丢失,湘军几乎合围天京。

可以说,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时,太平天国气数已尽,无路可走。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操作起来成功的概率太低。

二、前景:东奔江浙,北上关中,南下两广,前途都不乐观

果真“让城别走”,又能去哪里呢?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时,提供了三种方案,但前景都不容乐观。忠王不想放弃,无奈现实“不同意”,英雄悲歌。

首先,东奔江浙。从路线来上看,此处距离最短,只要离开天京,很快就能抵达江浙地区。再则,江浙经济发达,足以解决太平军的温饱问题,生活很滋润。可惜,这只是理论上而已。

江浙距离短,经济发达,这对太平军而言没啥意义。淮军、楚军、洋枪队、英法联军早就纵横驰骋,将太平军分割包围在孤立无援的据点。

苏州,淮军几乎合围完成,谭绍光自顾不暇,很快就被叛徒处死。湖州,楚军四面围攻,困死城内,奄奄一息。杭州,汪海洋严防死守,却没有粮食,早就想突围而出,转移主力。

其次,南下两广。太平天国的起源地,就是广东、广西,但注定他们回不去,现实很残酷。太平天国为何起初不在两广发展,打造根据地?“土客矛盾”下,太平军当地“土著”合不来,经常开战。

退一万步讲,回到两广后,太平天国改变策略,缓和矛盾,也无济于事。广西距离天京太遥远,“天京军团”长途奔波,估计半路都被清军消灭了。

再则,广西经受多年战乱,经济凋敝,民生艰难,无法给太平天国提供粮食,吃饭都成问题。要知道,石达开单干回广西时,就是因为没有粮食,才不得不去四川,结果栽在骆秉章手里,凌迟而死。

最后,北上关中。西北远离江南,湘军、淮军、列强都很难干涉,清朝也不愿意让他们去西北,威胁自己的核心地区。再则,关中有陈得才的20万大军,可以作为接应。

问题是,截至“让城别走”计划提出时,陈得才也没能在关中站稳脚跟,20万大军都是“流民”居多,打游击罢了。再则,关中经济萧条,不可能支撑得起太平天国大业。都知道,唐朝中期以后,皇帝就经常去洛阳“就食”,长安的物资供应是问题。

所以,无论是南下两广,东奔江浙,还是北上关中,前途都不乐观。太平天国已经陷入绝境,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强敌环伺,危机重重,东山再起之机会渺茫。

三、现状:洪秀全早已心灰意冷,无法振作,谁能奈何

前景渺茫,若能放手一搏,也许还有一丝丝希望,但洪秀全做不到。洪秀全早已心灰意冷,无法振作,谁能奈何?即便杨秀清、冯云山活着,也是力不从心。

都知道,太平天国的实际缔造者是冯云山,而不是洪秀全。没有冯云山深入紫荆山腹地,披荆斩棘,一对一发展教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崛起之日。

李秀成评价:“前期做事情,都是冯云山;出谋划策,制定方案,筹划建国,都是南王的功劳。”

早期贵县传教,洪秀全一遇到挫折,立刻打退堂鼓,返回广东。冯云山不甘心失败,他与洪秀全据理力争,拒绝返回广东,独自前往紫荆山,背井离乡,在千里之外创业。

冯云山在紫荆山发展了3千多教众,几乎都是一对一拉拢进来,故而这3千人的凝聚力非常强,这是太平天国的根基。冯云山创业成功,才书信洪秀全,让他前来接管,坐享其成。

相对历代创业帝王而言,洪秀全的缺点太多,没有领兵作战能力,也没有顽强的意志力,也无法有效地驾驭手下,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史上创业帝王,刘邦、刘秀、李世民、忽必烈、朱元璋,谁不是文武双全,能力强悍,意志坚定。即便是黄巢、李自成,也是经常操刀上阵厮杀,屡败屡战,从未放弃,是打不死的“小强”,洪秀全还不如这两位前辈。

太平天国陷入了绝境,洪秀全没有振作起来,况且他从未振作过。李秀成率兵杀敌,与湘军在城外死磕,洪秀全则幻想“天兵”下凡,斩除妖魔,“朕之天兵多如水,何惧曾妖者乎”,早已摆烂。

城内粮食耗尽,洪秀全率领大家食用野草,美其名“甜露”,可以延年益寿,也是醉了。洪秀全没有雄心壮志,无论李秀成怎么说,他都无动于衷,李秀成在后来的《自述书》中也是大吐苦水,恨铁不成钢。

总而言之,面对清军的包围,太平军连战连败,洪秀全失去了信心,无法振作起来。李秀成“让城别走”之计,操作起来难度大,洪秀全又并非王者,自然不会采纳。

对洪秀全而言,躲在天京城里,等待扶王陈得才的20万大军来勤王,迫使湘军撤离才是上策。遗憾的是,陈得才行走到湖北时,湘军已经攻克天京,而洪秀全在一个月前升天,太平天国气数已尽。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8007.html
上一篇18年来,这位日本僧人捐献4500余件南京大屠杀史料
下一篇为何代善能放弃皇位?他放弃皇位后得来的铁帽子王爵位又铁在哪?

为您推荐

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洪秀全

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洪秀全

作者:肖靖第三次考秀才再次失败后,洪秀全大病一场。洪秀全不像曾国藩,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连续考七次秀才而不气馁;也不像左宗棠,少年才气纵横,师友眷顾,自知自信,考秀才不中可以另寻找别路来走。毅力不如曾国藩,自信不如左宗棠,自身命运所遭受的荆棘仿佛处处都在掣肘他,令他的自尊心受到最强烈的刺激。于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