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古代不能做清官

在古代不能做清官

在古代,很多官员都是贪官,而清官凤毛麟角,非常稀少。不然,皇帝不会努力标榜一些清官,要是官场中人人都是清官,何必非得大力标榜呢?

古代书生做官不容易,要经过寒窗苦读才能考中。而在众多书生中,考中的人数比较少。考中之后就要跻身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官员。那么,做官之后就要负担一部分责任,当然手里还要掌握一定的权力。在书生时期,他们立下志愿,要“修齐治平”,而做了官以后,会跟着别人学做官。毕竟,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教人做官的书,读的教科书里面也没有做官的秘诀,都是一些高大上的理想和礼仪,甚至还有算命的《易经》。于是,书生们做官之后就要调整人生的方向,学会做官的套路,而不能逞书生意气,以免遭到排挤和打击。

做官没有什么好的门径,并不是真的手握权柄,为老百姓办实事,而是搞权力寻租,私自加税,打点好上下级,自己落了大头,也就成为富甲一方的人物。手里有权,想要弄点银子,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只要弄了银子,给上级送到位了,就会获得保护伞,也会成为敢作敢为之人。而上级官员也这样做,最终他们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蹦不了你,也跑不了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脑子被书本洗了的书生们可能会做事理想化一些,要做清官,其实就是独立于整个官场之外,要搞一些标榜个人清廉的活动,其实做不了多久,就会被排挤出官场,或者直接被调到边疆,等于是发配。没有什么权力在握,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凄凄惶惶的,再看看同僚,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不但自己富了,而且还能不断升官进爵。读书人大多都是聪明人,能看透里面的一些事实,就要模仿了。

做贪官可以手眼通天,用银子打通道路,要是做了清官,倘若不是皇帝标榜,基本上会被贪官们孤立,甚至被弹劾。也就是说,官场已经成了一个黑色的大酱缸,任谁进来都得变黑,要是不想变黑,那就不要进来。

古代很多朝代对官员权力的监督不是很到位,不会让官员事无巨细都要禀报,也不会公布官员财产,而是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在搞权力寻租,都在大肆掠夺民间财富。皇帝不劳动,却能够享受超级待遇,而各级地方官员仿效皇帝,也要搞特权,甚至成了一方的土皇帝。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做官的目的是为了让一生都好过,不但有权,而且有钱,只要社会稳定,他们就会成为食利者阶层,充分享受体制的好处,还要让子孙们都享受这样的超级待遇。于是,在贪污腐化、加官进爵和做清官两袖清风的选择面前,他们大多都随大流,选择了做贪官,只是贪污大小的区别而已,没有别的太大的差别。

那个时候还没有民主,人们也不知道民主是什么东西,只知道有君主,有大臣,有地方官员,也就成了忠实的奴仆,再加上皇帝的愚民,人们也就死心塌地被压迫被剥削了。只有闹了天灾人祸,吃不上喝不上的时候才会揭竿而起。整个社会,动荡的时候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比较稳定,而这种社会层面的稳定,为官场的架构提供了环境,也让官员们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机。

官员们能够躲在体制内胡吃海塞,能够巧立名目收税,也能够拉帮结派,和其他官员沆瀣一气,也就结成了牢固的关系网,即便东窗事发,被追究责任,也有同僚讲情,保护自己不受制裁。于是,官员即便能做事,也一定要为自己做事,一定要拉帮结派,要上下结连一气,尤其要获得保护伞的庇护。谁要是做清官,谁就会做不长久。即便有一两个做得长久的,也是被主流意识形态当成了工具使用,而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只会搞贪污腐败,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毕竟,官场就是这么设计的,也一定是由皇帝主导的整个享受制度福利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之内,只能把自己染黑了,要是保持清白之身,就会做不成官,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历史记载。毕竟,写历史的都是一帮皇帝指定的官员,要为皇帝避讳,为贪官们避讳,为自己避讳。于是,史书只会记载一些贪官的行为,也就是说,记载的官员大部分是贪官,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而所谓的清官,只是一种笑料罢了,不可当真。体制坏了,说什么都是徒劳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1634.html
上一篇听·红军长征过安顺系列故事——强渡北盘江(第一集)
下一篇阿房宫“为項羽所焚毁”辨——刘云鹤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