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比教科书详细: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始末

比教科书详细: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始末

1839年一位表情凝重的男人站在海滩上看着平静的池水,他下令将生石灰倒入,水逐渐沸腾带着缕缕青烟,涨潮的海水带走了一池池废水,这里面溶解的是鸦片,这个男人叫林则徐。这样的凝重持续了整整23天。

虎门销烟这一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从各个维度,打开这段被尘封的历史,看看200年前鸦片对百姓的荼毒,林则徐到底有没有决策失误,鸦片战争背后是怎样的侵略,殖民世界秩序又如何沦陷于大烟。

一、禁烟序幕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十(公元1368年6月2日),这一天,久旱不雨的北京城大雨滂沱,一封来自鸿胪寺卿黄爵滋的奏折摆在了道光皇帝的御案之上。这是一封关于禁烟的请事折。

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成为道光一朝大规模禁烟的发端,更没有人会想到它会成为翻覆清朝的原点。

其实禁烟在清朝由来已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因鸦片流入中国,颁布了第一条禁烟令,自此揭开了清朝禁烟的序幕。禁令虽颁,但是鸦片贸易却屡禁不止。越发猖獗的鸦片走私,不仅使清朝的众多臣民成为了瘾君子,也造成了大量的白银外流。

至道光十八年,仅广东一省每年因鸦片而外流的白银就达三千万两之多,福建、浙江等海口每年流失的白银也以千万两计。面对每年堪比国库收入的白银流失,一贯“节俭”的道光皇帝心急如焚,他数次严令广东官员严厉执行禁烟政策,可是效果总是很不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深受道光器中的鸿胪寺卿黄爵滋想了一个办法,改变以往在海口地区严厉打击鸦片走私犯的方式,转而重惩吸食鸦片的瘾君子们。他请求皇上给这些瘾君子一年的时间戒烟,如果一年之后不能戒断,就将他们处以极刑。这封奏折引起了道光皇帝的极大兴趣,他立刻要求各地督抚重臣们对此奏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6月到10月,道光皇帝接到了来自督抚的28封回应。虽然这些封疆大吏们都主张严厉禁烟,但在具体的措施上意见不一,这让道光皇帝犹豫不决,无所适从。就在这时,道光皇帝得到一个消息,大清宗室铁帽子王之一的庄亲王奕劻(kuang),竟然躲在寺庙里吸食鸦片。闻报之后的道光帝难掩雷霆之怒,下旨褫夺了庄亲王的爵位。

就在道光帝余怒未消之际,另一则消息也传到了御前,就在离京师不过二百余里的天津,竟然缴获了十三万两鸦片。天子脚下缴获鸦片的数量亘古未见。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深深地刺激到了道光帝皇室和京畿重地的沦陷,让道光心中的天平终于倾斜,他下定了决心,鸦片务须杜绝。

二、临危受命

为了一劳永逸,道光皇帝必须派遣一位深得自己信任而又为官清正、办事干练的官员,专门处理禁烟事宜。几番权衡之后,道光皇帝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这个人符合道光皇帝之前心中预设的对禁烟官员的所有要求。1938年11月9日,就在接到天津缴获大量鸦片的第二天,道光帝下发了一道谕旨,著林则徐来京。12月26日,林则徐奉旨到京,他在京城逗留12天,与道光帝密谈八次,具体谈了些什么,无从得知。12月31日,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鸦片流毒的重灾区广东办理禁烟事宜。1839年1月6日,新钦差大臣林则徐从北京启程,一路舟车劳顿,于3月10日到达广东省城。就此,林则徐就踏上了这条名为禁烟的不归路,8天以后,林则徐开始了他的禁烟工作。

三、罪恶之源

大家可能在书本上看过这样的照片,面容呆滞,身形消瘦,微斜在床上吞云吐雾,众多国人吸食鸦片身形颓废的样子,令人不寒而栗。在今天难以想象的一幕却是180年前中国寻常的景象,当时英国为了攫取利益让鸦片流毒中国,许多中国人染上毒瘾,他们卖儿卖女清空家财就只为了那一口的欢愉。这些无家可归的瘾君子们只有穿着破袄四处游荡,他们最后不是蜷缩在狗窝里病死,就是倒在野地里被狗吃了。整个华夏大地充斥着一番炼狱的景象。

我曾经不明白虎门硝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只看到它与鸦片战争被直接关联。有人将其视为近代中国的转折点,更有人认为是林则徐处理不当导致了其后清政府割地赔款的被动局面,但不要忘了,有一种国际政治叫殖民侵略,有一种古老的大烟叫鸦片。

鸦片这个东西,其实在英国人走私之前就有,作为罂粟的提取物,只是在早期不是用来这么抽,旧唐书把含鸦片的解毒膏药称之为“底也伽”,而宋代也流行过用罂粟煮粥。在唐代《新修本草》中对“底也伽”的描述是 “味辛、苦平、无毒、主百病”,所以当时并没有认定这玩意有毒,而且被看做是一种什么东西能治百病,或者说表面上能治百病且能让你不疼的东西。宋代《本草途经》记载 “罂子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庭多莳以为饰”意思是说罂粟其实很普遍,多作为观赏植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则写道“罂粟秋种冬生,嫩苗作疏食甚佳”,直接能炒菜吃。

反观国外,古埃及用它来治疗婴儿夜哭症,古希腊诗人荷马叫它忘忧草。也就是说罂粟这种植物能让人缓解痛苦,在“底也伽”之前就被人类认知,只是一直都被当成药,毕竟口感嘛一言难尽。罂粟未成熟果实里的白色浆液,风干后就是鸦片,这玩意有种气味。官方一点的说法叫氨味,通俗的说就是厕所里那味。古人稀释一下喝下去就如同喝尿,所以基于口感的限制他无法流行。

根据清末文人李圭《鸦片事略》记载,明末苏门答腊人变生食为吸食。所以溶解、煮沸、过滤、发酵等一系列流程后,在抽鸦片的方式被发明后,尿骚味没有了,于是鸦片就开始让人上瘾,而这种对植物的沉迷所带来的问题,就像15世纪,荷兰人把美洲的烟草传入中国后,崇祯皇帝曾在1637年下令禁烟,规定嗜烟者死,但尽管如此也没有禁绝,更何况是鸦片,所以清朝的鸦片烟枪流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就像那些教材或者视频里面真实的影像所展示的那样,人人抽大烟社会还哪有生产力。

四、中英贸易战

虽然前面说了鸦片古时就有,但在鸦片泛滥的耻辱柱上,历史永远不会磨灭英国人的罪行。英国人对鸦片的理解一方面在于药品食品中的添加剂,就像英国人一开始也把鸦片制作成镇静剂让小孩子喝。

英王乔治三世也喝,他们那最流行的鸦片酒,他们也不知道这玩意的毒性,但是到了1837年登基的维多利亚女王这对于鸦片虽然没有在法律层面严打,她却已经认为鸦片酒让英国男人失去了阳刚之气,这于1888年《鸦片烟论》中的描述,“有用之人无不变为无用,无用之人更无不变为废物” 如出一辙。

此时的鸦片对于英国来说更多是一种荼毒他国的出口赚外汇的商品。因为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一直都在全球寻找出口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但是英国人的羊毛、呢绒啥的在我们这没市场。所以巨大的贸易逆差,就让英国人不得不用他们的金币,换成清朝认可的白银来买丝绸、茶叶。在货币层面长期的贸易逆差就会让汇率失衡,简单一点说当时的情形就是瓷器你用不用吧,茶叶你喝不喝吧,你要戒不掉下午茶,就得认我的货币,找你收点出口关税你还不得不依。这跟现在贸易与货币战争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商品的供需关系,当然还有背后的武力。

然后英国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说是 “熊猫鉴定过的竹子,真损”不仅派出茶叶间谍从中国偷走了茶种,然后把茶叶“国产化”不对,应该说是“印度化”了,搞偷袭不说还压榨阿萨姆的茶农,老空手套白狼了。另一方面英国对于逆差就想方设法的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于是就有了鸦片的走私出口。把种在印度的鸦片运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丝绸运往英国。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大烟不能被当成普通商品,因为一旦沾染,这个需求很可能是终身的,而且吸毒者对于价格极不敏感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抽。就像18世纪英法就会用几口廉价的朗姆酒交换印第安人最上等的皮草。葡萄牙人更早就知道烈酒能让非洲土著失去理智,在资本眼中饮品就是永动机,大烟更象征金钱与权力。所以结果就是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据相关记载,1817年鸦片进口值为61.1万银元,1825年就到了978.2万银元,1833年英国大搞市场化鸦片甚至成为大宗商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加上中国本来就不是银储备大国,于是银贵钱贱,国库被掏空。就像林则徐所说“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五口通商,香港、上海都成为贸易中转站,鸦片贩子日进斗金,钱赚到手软。怎么办,开银行呗,于是那些洋行开的各种外资银行如雨后春笋。你看汇丰银行的发展史就会发现。1865年在香港成立,其股东之一就是垄断鸦片贸易的沙逊家族。所以这里其实要为林则徐证明鸟枪打不过坚船利炮被侵略是战争的铁律,落后就要挨打,而即使是在禁毒问题上妥协,一再妥协也未必能免受侵略。前人苏洵在六国论中早就写明:“以地事秦,犹报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种恶性循环的起因是大烟、是大英帝国。

正如林则徐在一篇奏折中提到一起银票诈骗案,说到诈骗的原因是因为白银稀缺,白银稀缺的起因是鸦片走私,所以要禁烟而始作俑者是大英,可见鸦片在经济层面造成了极大危害,它的影响是间接导致战争失败,而它在源头上还荼毒了百姓,只可惜从1729年雍正颁布《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到1813年嘉庆帝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鸦片吸食者的法令规定再到1821-1834年的8次颁布禁令哪次都禁毒不利,这次面对英国的大烟倾销道光确实站在了转点

于是 1839年《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贩、

禁吸、禁种的综合性禁毒法典。其禁令中直接规定:贩毒者死刑一年半,戒毒不成的吸毒者死缓,可见当时道光皇帝对此事的重视以及严厉程度。于是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道光下达的命令是禁毒必须用铁腕。

五、正面交锋

一到广州林则徐就开始了他的雷霆整顿,按照当时的体制,为了防止封疆大臣勾结洋人里通外国,也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清朝官员是不能与外国商人直接交流的,而是需要通过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就是广州十三行里的行商。

林则徐将这些行商招来,命他们责成外国商人。在三天之内呈缴所有走私鸦片。他直接谕告外国人。第一,把带到中国尚未卖出的鸦片“尽数缴官”,第二,写保证书如果以后再敢带鸦片来,货物直接没收,人就地正法。

钦差大臣的严谕下达了,却没有一个外国商行遵行,走私鸦片的商人在英国人颠地的怂恿下,认为这不过是广东官员索取贿银的常用手段罢了,为此他们拒绝交出鸦片。从烟商到官府差役、胥吏查办也视林则徐的话如无物,然后多方僵住,在这期间,林则徐还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也就是外交信件质问女王你明明知鸦片有害,为什么却在殖民地印度种植生产,还批准英国人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原话是 “岂有反以毒恶害华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安在”,他告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全面禁烟,要求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然而没啥卵用。 3月21日三天期限已到,林则徐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他准备向行商开刀,他谕令行商第二天要将一二个办事不利,与外商有私相授受的行商问斩。

在林则徐直接谕告外国人之后,按理说外商都应该心怀戚戚按谕办事,可他们都不当回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也来华多年,大清官员是个什么鸟样子他们都门清。你林则徐一上来说狠话不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吗?装模作样大话几句,实际上还不是要钱,到时候钱给到位了鸦片该怎么卖就怎么卖,但不曾想林则徐视物质如无物,视金钱为粪土。林则徐还以为是外商们不懂中文,没理解谕告的含义还特意张贴了英文的告示,结果这些外商还是不为所动,他才知道是没把自己当回事,于是他当即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断无中止之理”。

外商们一看这愣头青是玩真的,于是纷纷表示愿意把鸦片上缴,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他们只是认认真真做形式,踏踏实实走过场,只交了很少的鸦片来意思意思。林则徐大怒,他准备抓人但又无计可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商藏的很深,卖鸦片又不是敲锣打鼓闹市卖,具体的经办人、分销地、运货人都是偷偷操作,各级官吏还被他们收买了,抓捕的难度极大,可林则徐却不慌不忙,这是为啥呢?因为他早有对策,不久后他召集三大书院“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的600余名学子入贡院进行选拔考试。虽说是考试,但试题就4道,而重点就在前两道题,第一题:鸦片买卖的地方有哪些?经营者叫什么名字?第二题:鸦片零售商都有谁?通过这场考试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和贪官污吏的名单。一时间所有和外商有瓜葛的中国人全都不敢轻举妄动,林则徐趁势对外商下达了交出鸦片的最后命令,如果不交出鸦片,明天10点我就先杀两个人立威,不仅如此他还封锁了外商聚居地,广州十三洋行,断绝饭食。这些外商哪见过这种铁腕手段,于是准备乖乖的交出1,037箱鸦片,但是远远达不到林则徐的心理预期。

3月22日,他得知英国商人滇地是阻扰外商上缴鸦片的“首恶”,于是派遣行商前去将他“请来”。3月23日,两位行商身带枷锁到商馆,声泪俱下的祈求从命,不然他们就要被杀头。不知一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道光君臣看到严厉的钦差大臣谕令,变成了声泪俱下的乞求,会作何感想。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颠地对行商的祈求无动于衷,对钦差大臣的严令无所畏惧。

3月24日,忍无可忍的林则徐下了最大的决心,他下令封锁外国商馆,中止中外贸易,商馆内所有外商不得离开,撤去商馆中仆役,停止商馆供给。这一招对外国人可能是非常管用的。因为三天以后,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就表示了屈服。

3月27日清晨,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国商人将船上携带的鸦片交给他,并由他交给清朝政府。外商看到义律以英国政府名义出面,认为英国政府可以保障他们的权益,于是纷纷上缴鸦片,就连美国的走私商人都将自己的鸦片交给了义律,以寻求保护。

这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突然冒头,他立马劝住外国烟商让他们不要把鸦片交给林则徐而是交给自己,让自己再交给清政府。大家看到这可能就纳闷了,他这么拐一个弯没啥意义啊,错了,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巨大。让我们重新看看查理·义律的身份,他是英国驻华商务总监,这个职位是英国政府任命的,换句话说就是英国的公务员。经过这么一转手这批鸦片就从英商的个人资产变成了大英帝国的公共财产,英国就有了开战的理由。

于是在义律给林则徐上缴了所有鸦片后他马上给母国英国去了一封信,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大英帝国财产被“抢掠”的“悲惨经过”英政府煞有其事的开会讨论后决定对清政府宣战。同一天,林则徐收到了来自各国商人的一份联名禀帖,帖中声称鸦片之事,兹事体大,请求林则徐直接和他们各自国家的领事或是总督对话。毫无任何现代外交概念和经验的林则徐答应了外商的这一请求。此后林则徐的各项谕令不再经过行商,也不直接对着外国商人,而是发给他们的领事或是总督。而那个时候的林则许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做法,直接将主权国家打击大烟走私的行为上升到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行为。他更没有意识到一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收缴外商的鸦片,已经将商人货物变为英国政府的财产。义律已经打好了算盘,准备以此为借口向清朝发动战争。

这期间,义律代表英国一方也是反复横跳于配合和不配合之间,比如说愿意见任何一名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他又不出现,最后林则徐向义律下了最后通碟《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义律在18天后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但是他又留了个后手整活,说外商的鸦片不能直接交给林则徐,要先交给他,并且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身份给给外商收据,这个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让林则徐收缴鸦片的性质,从找英国商人收缴鸦片变成向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收缴鸦片,然后义律还在被困商馆期间向英国外相写报告,呼唤武力报复,包括具体的侵略计划和勒索要求。、

在他一切都铺垫好后,上交了20,280箱鸦片,而这个动作就为后面从商业冲突变成国家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1839年6月3日,根据道光帝谕令,林则徐在广州虎门公开销毁所有走私鸦片共19,176箱零2119袋,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公开销毁的数量最多的鸦片。而就在道光君臣为禁烟的胜利欢欣鼓舞时,他们没有预料到战争已经悄然而至。原来早在3月30日刚刚上缴完鸦片的溢率,就向英国外相巴麦尊写信,要求对清朝政府的行为实行武力报复。

8月29日,巴麦尊收到来自义律的信件,而此前他也已经从其他的渠道知道了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于是一向醉心于强权霸权的巴麦尊决心以此为借口说服政府向中国出兵。1839年10月11月间,英国政府做出了侵华的决定,并向中国派遣侵略军队。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马上就要到来了。

严禁鸦片走私是正确的国策。黄爵滋的奏请,道光皇帝的决心、林则徐的查禁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言行。但在禁烟期间,道光皇帝君臣并不通晓现代外交规则,以至于使义律等人找到借口发起侵略战争。包括略通“夷情”的林则徐在内的天朝君臣被长久以来的上国思维迷昏了头脑,以至于看到英国的军舰到达,林则徐依旧认为不过是鸦片贩子在利用武装走私而已。思想的封闭最终导致了天朝的崩溃。制度的落后终究难敌坚船利炮。然后这个事情确实引起了关于林则徐的争议,包括还有个重点就是义律暗中整活,拖延缴烟期间林则徐选择刚正面中止一切中外交易同时封锁商馆,断绝供应也就是说林则徐将一个6.6万平方米的商馆,变成一个大拘留所,将其中的约350名外国商人通通关了禁闭。

虽然封锁了商馆让义律最后还是无奈如数缴烟,但是封锁商馆事件在后来被直接写进了南京条约,英方以此为借口索取赔款600万银元,条约是这么写的:“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也就是因为义律不交鸦片林则徐被迫封锁商行,在英国人那就变成了把英国官员强制扣留在广东交出鸦片才能放人,所以要索赔600万银元。这分明是小人从中作梗,你们说这义律难道不是小人吗,另外按照清朝的法律。贩卖鸦片是充军流放的罪行,在实际执行中对嫌疑犯无需取证就能拘捕,然后清朝法律又规定外化人犯罪同例,也就是外国人在中国,就按中国的法律执行,所以林则徐,完全可以将商馆里的外国人,通通抓起来定罪,只采取被逼无奈下的封锁简直是无比宽大了。      从1839年3月抵达广州到6月3日,林则徐克己奉公高效地完成了任务,总重量2,376,254斤的鸦片,在虎门海滩上被全部销毁。

不仅在国人眼中,在《澳门月报》、《广州周报》、《新加坡自由新闻》、《广州纪时报》等外文媒体及外国人眼中也是支持与肯定虎门硝烟,可以说是世界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实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而后面的事情,你说虎门硝烟是不是成为了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但事实上没有这个借口,还有其他的借口。那这个事情到底跟林则徐有没有关系,有,但根本上这不是他的问题,从明代开始中英就开始通商,但是一直到19世纪初,清朝对英国人在内的外国人,都是不怎么待见的态度。

1793年和1816年英国先后派了两个使者来聊通商,然后朝廷把他们当做英吉利贡使来接待,就是以为人是来进贡的结果不欢而散。1834年英国又派过一个驻华商务第一监督,当时负责通商事务的两广总督卢坤就因为他“平行款式”递交文件而震怒,呵斥封面上竟敢不写个“禀”就拒收原路退回,清朝傲视四夷的天下观念也有迹可循,从16世纪西方人初次来到这,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外交啥的没这个概念。他们的钟表、玻璃、羊毛啥的也就是玩玩,不香。但是尽管现代人已经对战争下了数以百计的定义,从古至今战争的本质还是军事实力。不通商没问题,拼武力就有问题了。

从那个时候的军事装备来看,英国已经属于火器时代了,而清军还是冷热兵器混用,仅有能用的火器也都是仿造明代从西方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夷炮”所以有个俗语叫鸟枪换炮。清军的火器就真的是鸟枪,原型可追溯到1548年的葡萄牙火绳枪,比起英军落后了200多年,就像清军最普遍的兵丁鸟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每分钟只有一到两发,而英军的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枪击发枪射程达300米,射速为每分钟3到4发,加上铁的质量差,工艺落后瞄准器具不全,子弹只有最基础款的实心弹,这事就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了,更何况还有吃空额、克兵饷等清军内部的问题,就像林则徐被革职后说过:“粤营以水师为最优,其岁入得自粮饷者百之一,自土规者百之九十九,”土规就是鸦片走私的规矩,也就是水师的工资极小部分来源于军费,极大部分来源于鸦片走私,那当军队的收入都来源于鸦片时,这种内忧外患还是因为林则徐吗?不如说是鸦片致其溃散。再说禁毒的方式,在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临危受命,从北京启程前往广东的7个月前,朝廷其实对于禁烟的方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比如:

观点一 :禁烟重点是不是在海关这,因为稽查员可能从中获利,还有大量渔民帮英国人的忙,而且海岸线长,走私实在难防。

观点二:白银外流让清朝经济面临崩溃,那能不能内地种植替代进口,这种方案就属于饮鸩止渴,最后也因为治标不治本被否。

观点三:对于吸食者采取限期一年戒烟的政策,戒不了的,诛,这个方案看起来很美好,从需求端让人不敢再吸,但有个问题就是按照清朝的法律,杀一人需经县、府、省三级审理,有省一级判决后还要写揭贴(副本)13份送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等有关衙门。那么多瘾君子工作量巨大,所以这个方案就没太大可行性。所以从以上来看,以外商为切入点硝烟刚正面可能是相对理性的选择,毕竟从目前各国禁毒的法律来看基本也都是重点打击毒贩,而另一方面,虽然清政府禁烟,禁的是英国等国走私来的烟,但各地官员在奏折中,竟然几乎没有提英国会对这事有啥反应,朝廷上下都认为,这是和英国商人之间的问题,就像先前义律,故意把矛盾升级到与英国的矛盾,没有任何提防,这其实也暴露出整个朝廷对于国际事务,没有任何处理经验,不屑于过问“外夷”之事,就连道光皇帝让他们针对禁毒这事,各抒己见的谕旨,也是通过刑部会或户部咨会发出,而不是有礼部咨会或兵部会的方式。还是认为是贪官污吏,和商业行为导致的问题,并不是国际问题,那对于后面的鸦片战争,虎门硝烟也显然只是个导火索,而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军事侵略并未终止,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略,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这场把中国拖入世界的不义战争,其实就是用枪炮与战火,苦难与折磨点醒了沉睡的中国,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我们犯了多少错,或者说这些错能否避免,

在我看来禁烟不会错,林则徐虽然被革职亦称不上有过。林则徐也不是神,他不是一个统帅三军与外蛮夷交锋的军事家,更不是一个擅长斡旋与谈判的外交家,他难以避免出错克服自上而下的轻敌,也不能以一己之力破除官场旧习,而起衰振弊 ,他只是一股恶浊之中的清流,坚守自律与操守。他只是公正清廉,办事认真,彼时无人能出其右。

从林则徐到达广州之日追溯到1729年的第一个禁烟法令清政府禁烟已有110年而既要禁绝鸦片又不构成挑衅,道光帝的这一训令可能任何人都无法执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名,是侵蚀人心的大烟,鸦片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腐蚀清朝的统治结构鸦片削弱军事实力鸦片荼毒国民身体,但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对鸦片一事只字不提只是拿封锁商馆索要鸦片说事,索赔600万银元。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也对鸦片走私这个战争起因避而不谈。对于这件事1858年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是这样写的:“摆着一副基督教伪善面孔,标榜文明的大英政府,假装同违禁的鸦片贸易毫无关系,甚至还订立禁止这种贸易的条约,可是作为印度政府,他却强迫孟加拉国省种植鸦片,强迫一部分印度莱特种植罂粟,用贷款的方法引诱另一部分印度莱特也去种植罂粟”。

大英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仅要依靠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而且还要依靠这种贸易的不合法性。而连当时的英国人蒙哥马利都这样写道,“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之人的精神后,还杀害了他们的肉体”。

六、罢官流放

在3月28日义律将两万零二百八十三箱鸦片上交林则徐。29日,林则徐恢复了对商馆的供给。二万多箱鸦片,让林则徐认为他的戒烟工作取得了圆满的阶段性胜利。他满心欢喜地向道光皇帝奏报广东禁烟的胜利。道光皇帝也称赞林则徐办事精炼,不负众望,一时间君臣相得。他收缴了那200多万斤的鸦片后当即前往虎门,在挖的两个池子里撒盐抛石灰将鸦片置于其中煮沸,花了整整23天才将其彻底销毁,道光知道后高兴极了。他批示说:“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而且旁观者无不震惊,称赞林则徐坦然无私,硝烟不是他该做的事吗?怎么扯上坦然无私了,因为那时他是钦差大臣大权在握这么多鸦片,他随便捞点就发财了,可他愣是一毫不取,全部销毁,所以让人觉得坦荡无私。正当虎门硝烟大获成功之时,一支庞大的舰队正踏着加纳利寒流朝着远东驶来,他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在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后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在抵达中国后英军首先攻陷了定海,定海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道光皇帝愤懑极了,我天朝上国岂是你这蕞(zui)尔小邦能欺凌的,于是当即下令调陕、甘、云、贵、湘、川各省绿营奔赴沿海剿灭英夷,而这时道光也没忘了罪魁祸首林则徐,特发一道上谕骂他,你办事不但没点效果反而搞出这么多幺蛾子,我越想越气,我倒要看看你要怎么解释。

夸林则徐禁烟好的是道光皇帝,骂他禁烟失败的也是道光皇帝,跟现在苦命的打工人是不是如出一辙,出门打工啊,就要有被拍脑门决策折磨的觉悟。虽然调军作战但清军承平日久,武备废弛,统兵将领多是贪生怕死之辈,自然是一触即溃。而且更让人糟心的是军队也吸食鸦片,在浙江前线,前营总指挥张应云率部作战时,这位将领竟然烟瘾大作,杵着烟枪在床上动不了。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于是英军很顺利的攻下上海、镇江,最后竟然直取南京。而这时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也抵达了南京,他们急忙和谈不假思索的答应了英国提出的所有条件,签订了晚清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不仅赔偿白银2,100万两还割让了香港,香港就此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屈辱的近代史也就此发端。

故事到这并没有结束,战败后清政府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种种问题,而是一股脑把责任全推给了林则徐,说都是他去硝烟惹毛了英国人,不然怎么会生事端呢?当然这种说辞也能理解,不是林则徐的问题,难道是道光皇帝错了?朝廷错了吗?总有人要为此背锅。

就这样林则徐被清庭罢官放逐到新疆伊犁,这位民族英雄只有伴着大漠的风沙,在黑白分明的天山脚下深深的忏悔自己在虎门犯下的“罪行”。其后随着晚清的对外屈辱,鸦片一直荼毒神州大地长达百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鸦片才被彻底清除,这片神州大地才重新焕发朗朗正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8819.html
上一篇琅琊榜:霓凰背后是坐拥大军的云南强藩,为何太子还敢设计毁其清白?
下一篇旮旮角角贵州史丨贵阳的“皇殿”究竟在哪里

为您推荐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