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恶霸强占民妇,官员却懒得管,朱元璋大怒道:渎职官员,全部处斩

恶霸强占民妇,官员却懒得管,朱元璋大怒道:渎职官员,全部处斩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最杰出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出身草根,嫉恶如仇,对待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他从来不手软,总会以万钧之势给予雷霆之击。只要百姓受到了欺负,朱元璋便一定会为他们做主。洪武十八年,一件突然其来的“小事”让朱皇帝勃然大怒,竟一连处死了数十名官员,而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有个兵痞名叫唐闰山,他大哥小时候定了一个娃娃亲,对象叫史灵芝。然而唐闰山大哥没福分,很小就夭折了。于是史灵芝便另外嫁给了一个名叫姚小五的洪洞县人,还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唐闰山当兵回乡后,自恃武艺高强,竟从姚小五家中抢走了史灵芝,非要逼她与自己成亲。同时,唐闰山还大言道:“按照以前大元的法律,“兄死,嫂子就应由弟弟继承“,我抓走史灵芝,不过是拿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

后来,唐闰山还告到了兵部,让兵部尚书为自己做主。兵部尚书不知脑子里少了哪根弦,居然觉得唐闰山的歪理非常有道理,于是直接给洪洞县下命令,要求县里把史灵芝作为军属送去给唐闰山。对于这个决意,姚小五一家自然不服,于是他们逐级上告,希望能要回自己的妻子。然而官员们才懒得给草民做主,他们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非要执行兵部命令。

后来这事还闹到了刑部,当时刑部尚书王峕也认为兵部的判决很合理。在给朱元璋的奏报中,他引经据典,说中国的“弟弟收继嫂子”古已有之,而且在元朝法律中也明确规定这是合法的。因此,唐闰山可以合法“占有”史灵芝。朱元璋听到奏报后,心里十分不痛快,而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诛灭暴元,就是为了恢复汉家江山和礼仪。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将他们落后的草原习俗带到了汉地,当时汉人很大程度上都出现了胡化。当时的汉人以说蒙古语,穿胡服,留胡人头型为荣。同时在婚丧嫁娶习俗上,许多汉人也逐渐开始借鉴蒙古人的习俗。自汉唐以来,儿子收继庶母,弟弟收继嫂子,都被视为禽兽之行,要治罪。但这对于蒙古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他采取了许多措施,就是为了除去蒙元给中原留下的落后痕迹,以此来恢复汉唐雄风。然而从这些刑部官员的表现来看,朱元璋的行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人居然还在秉承元朝的落后习俗,简直是以“前朝的尚方宝剑,斩杀今朝之人”。因此朱元璋命令刑部尚书放开此案,交给都察院,由御史查问。

谁知刑部官员犯了牛脾气,非说朱元璋任用酷吏,与自己作对。他还指着办案的御史说:“你们这些酷吏,别看你们现在嚣张,以后早晚和义纵、来俊臣一个下场!”朱元璋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这帮混蛋!夫妻关系是纲常的核心,怎容肆意破坏!把这帮贪官庸吏全部抓起来杀了!”随后,从洪洞县令到兵部、刑部尚书,涉案的大小数十名官员全被抓了起来,最终一个不落,全部斩首。

最终,在朱元璋的亲自过问下,霸占他人妻子的唐闰山得到了严惩,被斩首示众,而史灵芝也回到了丈夫和孩子们的怀抱。朱元璋的行为虽然看似不近人情,但是这是基于“乱世必用重典”原则的需要。试问如果放任唐闰山这等恶霸强抢民女,社会岂不是要乱了套?而官员们撞在了朱元璋的枪口上,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356.html
上一篇不能发现人才的制度
下一篇宁辰:“什么?要参我一本?尽管放马过来,难道我怕了你不成?”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