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对楚子,古人的外交智慧让人赞叹

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对楚子,古人的外交智慧让人赞叹

引言

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段话阐述了一个孙子关于战争原则的独到见解。即如果能够让敌人举国降服是为上策,如果要动用武力破国,手段就不太高明了;如果能让敌人全军降服是为上策,要是用武力才能攻破敌军那是件费力不讨巧的事儿;百战百胜,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手段。如果能够不交战就让敌人降服务,那才是让人信服。

所以,最高明的军事手段是用谋略挫败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而直接攻打敌人的城池或领地那是最坏的选择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孙子兵法里的这段话并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根据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诸侯之间的战争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没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案例呢?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时,郑文公曾经对其无礼。后来晋楚争霸之时,郑国又依附于楚国。所以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胜,实现了称霸的大业后,就决定教训一下郑国。于是在公元前628年,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郑国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

郑国大夫佚之狐,很有识人之明。他向郑文公举荐了烛之武,说烛之武一定有办法瓦解秦晋联盟。烛之武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和孙悟空一样,是个养马的小官。他因为得不到重用,也有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仍然挺身而出。

话说在郑文公的恳切请求下烛之武出使秦营,面见秦穆公,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并从秦国角度出发分析当时的形势,让秦穆公相信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而灭掉郑国对只会对晋国有利。他是这样说的: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穆公听了这样一席话,感觉烛之武说的在理,于是与郑国结盟,还派杞子、逢孙、杨孙帮助戍守郑国。

我们可以看到烛之武在游说秦公之时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始终站在秦国的角度,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机。道理很简单吗,郑国又不是秦国的邻国,灭了郑国对秦没有好处,但是却有利于晋国。天下哪有为别国作嫁衣之事呢?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伐交的魅力,不动刀兵,就能够让敌人退军,即避免了战争的危险,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盟友,烛之武善莫大焉!当然,这也同时说明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关系极为复杂,朝为盟友,暮为仇敌,反之亦然!

王孙满对楚子

王孙满,春秋时期周大夫,周襄王之孙。

公元前606年,晋楚争霸的大幕尚未完全拉开。楚庄王率军讨伐陆浑之戎,要说伐陆浑戎也就算了,可楚庄王却兵发洛水,在周天子脚下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楚王本来就是僭越称王,从来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天子势弱,搞不清楚庄王的意图,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派王孙满借劳军之名打探虚实。

王孙满是周朝宗室。他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也觉得十分有面子。可是又觉得天子不过如此,就故意询问九鼎之轻重大小。九鼎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啊!象征着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相传,夏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并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置九鼎于王都。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你以一个诸侯的身份问鼎的轻重,意欲何为啊?

王孙满何等聪明之人,他完全洞悉了楚庄王的企图。但是他不慌不忙,对楚庄王说了这样一段话: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话虽不多却句句诛心,王孙满明白告诉楚庄王,天子驾驭天下,靠的是德而不是鼎。你想问鼎天下,先看看自己的德行够不够,诸侯服不服你。当时楚国虽然强大,可是也没有到了可以慑服天下诸侯的地步。北有晋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哪一个都可以跟楚国一较高下。所以王孙满也是在间接告诉楚王,现在问鼎,您的分量还不够啊!

另外王孙满还提到了天命,古代的人还是很相信天命的,更不要说是在春秋时期,诸侯虽然都不瞧不上周天子,但是大义及名分还是看重的,所谓称霸也是在尊天子的名义下进行的。别看楚国以蛮夷之国自许,但是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周室给灭了。天时,地利,人和均不支持楚庄王在这个时间撒野。所以炫耀了一下实力之后,楚庄王就老老实实地撤军了。

王孙满在应对这场危机时,充分抓住了楚庄王在大义和天命上不占理的弱点,如果换个能力弱点的人,也许真就被楚庄王吓住了。王孙满通过外交上的努力,化解了危机,也保住了周天子的颜面。是春秋伐交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伐交,充满军事斗争思想的外交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关系之复杂在历史上是少见的,用今天一句时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地缘政治极其复杂。周武王八百诸侯会盟孟津,到了战国就只剩下七个诸侯大国,这其间经历了多少兼并和灭国之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军事手段和军事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中国历史最为著名的兵法中,像孙子兵法,司马法,素书,鬼谷子等均出于这一时期。军事手段就像是匕首,是国与国的直接斗争。

而外交则好比长弓,虽然没有短兵相接,但同样充满了凶险。在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的外交中充满了军事斗争思想,形成了春秋时期特色鲜明的伐交战略,也就是具有军事思想的外交斗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6790.html
上一篇60年陈赓到唐生明家做客,沈醉感到诧异:他怎么和陈赓这么要好?
下一篇一场改变世界格局,无数人命运的战役—钓鱼城之战

为您推荐

一代霸主楚庄王,到底是怎么称霸的?为什么楚庄王的地位无人质疑

一代霸主楚庄王,到底是怎么称霸的?为什么楚庄王的地位无人质疑

公元前597年,楚国和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大战,史称‘邲之战’。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楚国这边首先出手。当时楚国正是楚庄王在位期间,而且楚庄王已经在位十七年之久。在楚庄王的带领下,楚国的国力在原本就很强大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降服了不少诸侯国做小弟。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楚国终于有能力,对晋国
一鸣惊人楚庄王:若无必胜的把握,则需尽心韬光养晦

一鸣惊人楚庄王:若无必胜的把握,则需尽心韬光养晦

春秋时期是十分混乱的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虽名义上是周天子统治,实则真正的掌权者早就是各地强势的诸侯国;所有的小国都不敬周王朝,只会选择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作为强国的楚国,一开始便是被依附的对象;在……
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花咪读史0042】

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花咪读史0042】

第四十二章 一鸣惊人这时位于南方的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实力是最强大的,一直以来楚国国君们都很想坐一坐霸主的位子,但是由于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周王朝的人一向觉得那里属于蛮荒之地,他们从来就没把楚国当作“自己人”。之前周天子给楚国国君的爵位只是个子爵,虽然他们现在自称为王,但他们的王位并不被大家承认,在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