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一个月,因一颗红丸丢了命,阴谋论还是自作孽

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一个月,因一颗红丸丢了命,阴谋论还是自作孽

图:网络/侵删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一,天还没亮,一个太监踉踉跄跄地从乾清宫跑出来,嘴里不断喊着:“皇上驾崩了,皇上驾崩了!”

就在刚刚,刚登基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被人发现暴毙于寝宫之中。此事很快传遍朝野,内阁首辅方从哲听闻后大惊:“难道是因为那颗红丸?”

要说这朱常洛也是可怜,从小不受神宗待见,苦熬了20年才得以登上帝位,却只当了短短一个月的天子。

朱常洛的生母是慈宁宫的一名宫女。一天,神宗朱翊钧来到慈宁宫向李太后请安,在他身旁伺候的正是宫女王氏。也不知怎么的,看惯了美女如云的神宗居然瞧上了平平无奇的王氏,当晚就临幸了她,不过神宗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第二天一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没多久,李太后发现王氏怀孕,怀疑是自己儿子干的,就去问他。神宗自是拼命否认,说自己后宫三千,怎么可能看得上一个小小的宫女?李太后不信,命人找来起居注(记录天子每天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当场让神宗无话可说。

距离神宗立后已经过去整整三年,皇后却一直没有传来好消息,盼孙心切的李太后就劝神宗:“身为一国之君,理应早早诞下皇嗣,方是立国之本,王氏的出生虽说不好,但如能诞下个皇子,也算是社稷之福了。”

万历十年(1582年),神宗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同年八月,神宗长子朱常洛出生。

自古以来,立太子均以“立嫡立长”为原则,皇后一直无所出,这头衔自然该落到朱常洛身上。然而这场“国本之争”却持续了十多年,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20岁的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

至于为何会耽搁这么久,这其中有神宗宠妃,郑贵妃的一份功劳。

要说这郑贵妃,也是心机颇深之人,还没立太子那会儿,就时常对神宗吹起枕边风,不断贬低出生卑贱的朱常洛,还鼓吹神宗立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立自己为皇后。

然而,迫于朝中群臣及李太后的双重压力,神宗还是把他最瞧不上眼的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可郑贵妃却没有就此放下她的“皇后梦”。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一天夜里,一个壮汉手持木棍,如入无人之境般穿过重重宫门,来到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眼看就要冲进去把当朝太子一棒打死,幸得东华门守卫及时赶到,方得以制止。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梃击案”

在审讯的过程中,壮汉声称自己受人指使,说只要他把穿黄袍的人(指朱常洛)打死,那么下半辈子都衣食无忧。指使之人,正是太监庞保和刘成。

可两个小小的太监,怎会有如此胆量谋害当朝太子?这于他们而言根本无利可图,此案背后肯定另有主谋,那么谁会是当中最大的受益者呢?

要知道朱常洛一死,那么下一任太子必定是三皇子朱常洵,也就是郑贵妃之子,这是她毕生所求。而庞保和刘成均为郑贵妃宫中内侍,要说这事跟郑贵妃没有半点关系,没人会信。

很快,有关“郑贵妃谋害太子”的消息在朝中不胫而走,可由于神宗有意包庇,此案仅以庞保和刘成两人性命草草结案,至于真相,已经永远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所以,正值壮年的朱常洛刚登基一个月,便在寝宫中无故身亡,无论怎么看,都像是有人故意为之,而这最大嫌疑自然落到郑贵妃的身上。但真的会是她吗?

可以说,泰昌帝朱常洛之死,虽不能确定这幕后之人是不是郑贵妃,但她的确与此事有所牵连。

有人评价:明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怠政就长达28年。可想而知,接下这么一个烂摊子的朱常洛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工作量。

史料记载,在朱常洛继位第一天,就立马招呼群臣上朝议政,然而那些大臣们太久没上过朝了,就连站都不知道往哪站,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熙熙攘攘宛如一个菜市场。所以泰昌帝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肃队形。

随后,泰昌帝又接连出台了六大政策,包括自掏腰包犒劳边防战士、减免税收等等,无不让朝野上下为之“感动”。

也许是用力过猛,登基大典后的第十天,咱们这位泰昌帝就一病不起了,而这病就是郑贵妃给招来的。

史籍《国榷》中记载,郑贵妃在皇上登基之初,进献了八位美人,皇上白天忙于朝政,晚上又纵欲过度,这才得了急病。

其实郑贵妃这一举动,还是为了她那皇后梦。

神宗临终前,曾说要封她为后,不过刚说完,人就断气了,这事自然也就落到儿子朱常洛的头上。而郑贵妃进献的八位美人,一是为了讨好这位未来皇上,二是提醒他别忘了他爹临终前交代的事。

鉴于两人多年来的恩怨,朱常洛不可能如此大方地说封就封,于是便把事情下放到礼部,美其名是查阅古籍看看是否存在先例,实际上就是在拖延时间。

所以有人猜测,正是因为这一举动,才彻底惹恼了郑贵妃,让朱常洛丢了性命。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朱常洛一病多日都不见好转,而太医只会在一旁解释说:“皇上这是精损过度,需要慢慢调养,急不来。”也许是病糊涂了,也许是病急乱投医,朱常洛把太医全都轰出乾清宫,转头请了内侍崔文升给自己看病。

这崔文升虽说掌御药房,懂些药理,却不是一个正规大夫。他看过泰昌帝的病症后,认为皇上这是上火了,需要清热解毒,就给朱常洛开了大黄。谁知这大黄根本就一泻药,朱常洛吃下后,当天晚上连泻三四十次,本就身体欠佳的泰昌帝差点把命给丢了。

事后崔文升被问责,有人指出他此前曾是郑贵妃宫中太监,于是矛头再一次指向了郑贵妃。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时,却传来了朱常洛逝世的噩耗。

自那一夜后,朱常洛越发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甚至找来首辅方从哲交代遗言。

一天,朱常洛在乾清宫召见方从哲,问他:“是不是有鸿胪寺的官员要献药?”

早在几天前,方从哲曾收到鸿胪寺丞李可灼的奏章,说有“仙丹”要献给皇上,保准能让皇上药到病除。然而方从哲却不以为然,所谓“仙丹”,不过是骗人之词,根本不可信,所以方从哲也没想过要上奏朱常洛。

可朱常洛不知从何处听来此事,甚至直言“我就要试试”,方从哲无奈,只能把李可灼引进宫献药。

在李可灼再三担保下,朱常洛先是在当天早上服下了一颗“仙丹”(红色的药丸),没一会便感到神清气爽,人也恢复了些许力气,还让御膳房传膳。当天傍晚,朱常洛又感觉到不适,于是服下了第二颗红丸。次日五更天,乾清宫传出泰昌帝驾崩的消息。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明王朝先后迎来两位皇帝驾崩,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事。

有人把崔文升、李可灼和郑贵妃串联起来,认为这就是一桩阴谋论;也有人说方从哲身为首辅,却让天子服用这种“来路不明”的药丸,根本就是有违其职,需要负大部分责任;还有人把“红丸案”与多年前的“梃击案”看作是同一主谋,目的就是要把泰昌帝置之死地。

朝堂之上众说纷纭,可这“红丸案”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很可惜,在正史的记载里,此案并没有所谓的幕后之人,因受到党派之争的影响,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审理,此案最终以“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边疆”结案,至于方从哲,则自辞告老还乡。

不过对于泰昌帝的死,明史里就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吗?那颗红丸又是什么?泰昌帝真的是因它而死吗?

这几个疑问,似乎都可以在御史王安舜在为方从哲辩解时说的一番话中找到答案。

王安舜认为:泰昌帝本就“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却被投喂了大补之药,岂不加速“亡逝乎”

对于红丸,其成分至今都没有定论,但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大补之药。

试想一下,这药是呈给天子的,如果有毒,早就检查出来了,怎么可能没有蛛丝马迹?无非里面都是一些对人体无害的补药。如果泰昌帝身强体健,吃了它或许没啥问题,可在此之前,泰昌帝的身体早就出状况了,偏偏还被“庸医”崔文升下了一剂猛药,一夜之间拉了三四十次,大虚之后又大补,这人自然受不了。

按王安舜的说辞,泰昌帝的死根本原因在于虚不受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中最该负责的是泰昌帝朱常洛自己:不听医嘱,相信偏方,追求快速,才导致这样的结局。

然而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留下一层又一层的迷雾让我们去探索、去求真,却终归如一个谜团般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8191.html
上一篇今 “宿迁”非古“宿国”所迁
下一篇它曾是“西域中的乐土,沙漠中的天堂”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