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它曾是“西域中的乐土,沙漠中的天堂”

它曾是“西域中的乐土,沙漠中的天堂”

它曾经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物产丰富、熙熙攘攘……曾被称为“西域中的乐土,沙漠中的天堂”,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它的民间传闻数不胜数,真假难辨,以至于成为玄幻小说和盗墓文学的流行之地,它就是中国西域的神秘古国——楼兰。

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各国的探险家和考古专家乐此不疲、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探险考察?那里到底有什么?它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楼兰古城到底在哪里?是怎样的民族?

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

这座古城坐落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处,西南距今新疆若羌县城220千米,东距罗布泊西岸28千米。

它建在平坦低洼的地方,近正方形,面积约16000平方米。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至白龙堆,通敦煌。

城北有小河流过,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分路前的最后一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历史中是一直有记录的。

楼兰遗址最早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900年发现,在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汉文文书和木简,并且还发现了粟特文文书、佉卢文文书以及五铢钱,与此同时,他还找到了一些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建筑构件。

此后的100多年间,国内外有无数的探险家来此探险、考古、挖掘,试图揭秘它的神秘面纱和消失之谜。

1980年,新疆罗布泊出土了一具女干尸,通过相貌复原的那幅画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楼兰美女”。再后来考古人员对尸体DNA进行分析,证实楼兰小河文明的居民是欧罗巴人(白种人)。

他们从何而来还不得而知,从墓地里散落的人偶来看,这或许要追溯至生活在黑海北岸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

曾经繁华一世,为何会消失?

千百年来,楼兰国和楼兰道共衰共荣。在旅行者和商贾的陪伴下,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震撼人心的沙漠生活画卷。

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匹,珠宝等都是在此交易。因此,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从城池到屯田戍边,从精美器具到西域异服,楼兰可谓是应有尽有。

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设立西域都护,以国家的名义将西域的广袤疆域纳入中国版图,楼兰国在中原的经营和治理下,两汉时期也达到鼎盛。

此时的楼兰,生态环境很好,孔雀河的水量丰沛,城内水道密布,林木葱郁。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楼兰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群,其东西融汇、兼容并包,颇似20世纪香港之于中国的地位

然而曾经一座极度繁华的城,一夜之间成为黄沙,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能解释,甚至连民间传闻都没留下。小河公主、沙漠王子、楼兰、鄯善,一切故城、故事、故人都已经一去不返……

有人说楼兰古城的消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的因素,也就是气候和环境所致,楼兰人才决定迁移他处,但楼兰人并未因为气候和环境等因素而灭绝。

早已灭国,唐代人为何热衷“斩楼兰”

这是源于一个荆轲刺秦王式的故事。

在汉昭帝时期,权臣霍光曾经派一个名叫傅介子的刺客,刺杀了楼兰国王,扶持了一个亲汉的政权。傅介子也因此立了大功、得到了很大的功名。

这特别吻合唐代人的想象,他们在唐诗中极尽一切地渲染这个故事,也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求取功名、为国家效力。

因为西汉在进入西域之前,曾和北方的匈奴王朝争夺西域。楼兰就是他们争夺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两个大国,楼兰是一个小国,它两边都不敢得罪,于是只好采用一个骑墙的做法,由国王两边各派一个质子。

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曾经屡屡有抢劫商客、谋财害命的行为,所以中原人深恶痛绝,再加上楼兰的墙头草行为,为中原人不耻。

所以这个因为傅介子斩楼兰王一事而走入中原人视线的西域国家,就被当作了“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诗句中西域边的战争的代名词。

有研究文学的学者专门统计过,楼兰在有名的唐诗中出现的次数不下几十次。

最出名的就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再然后李白也用了两次斩楼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

从此后世大多都说斩楼兰,由此“斩楼兰”这个短语自身就成了“典”,被诸多诗人乐此不疲地用。

遥想当年,楼兰拥有着金碧辉煌的宫殿,无与伦比的城堡,百姓安居乐业,无忧无虑。时光流逝,岁月流年,没想到一切都瞬间皆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8192.html
上一篇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一个月,因一颗红丸丢了命,阴谋论还是自作孽
下一篇薛岳是百战名将,构筑了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为什么却不堪一击

为您推荐

不破楼兰终不还,赵破奴如何攻破楼兰的?

不破楼兰终不还,赵破奴如何攻破楼兰的?

如果说占据河西走廊是断匈奴右臂,那么控制西域就是再断匈奴一条右腿。  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满朝鲜同年,武帝对西域楼兰和姑师(车师)用兵。    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来自北欧,与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相近,头发金黄、眼睛蓝、鼻梁高、须髯浓密。在我国夏商时期,吐火罗人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迁,在塔里木盆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