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不一样的“烟”

不一样的“烟”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烟”有7个义项,其中第六个义项指鸦片。今人对“烟”的这个义项或许有些陌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义项却是时人所熟知的,甚至被写入当时的法律中。例如,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禁烟治罪暂行条例》规定:“本条例称烟者,指鸦片、罂粟及罂粟种子。”那么,历史上存在哪些以“烟”为词根的鸦片词汇?

表示鸦片意义的“烟”来源于“鸦片烟”一词。清代“筹台宗匠”蓝鼎元1724年成书的《与吴观察论治台湾事宜书》记载:“鸦片烟,不知始自何来,煮以铜锅,烟筒如短棍……”这是关于“鸦片烟”一词的最早记载。1729年,“鸦片烟”一词还被写入法律——《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中。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蓝鼎元文中的“烟筒”一词和《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中的“烟馆”一词都是以“烟”为词根的合成词。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两词中“烟”的语素意义都是鸦片烟。这说明,早在18世纪20年代,表示鸦片意义的词根——“烟”就已经诞生。

随着对鸦片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以“烟”为词根,通过对鸦片的不同形态特征加以说明而产生了诸多的表示鸦片意义的新词。下面,笔者结合学者马模贞著《中国禁毒史资料(1729年—1949年)》等资料,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19世纪10年代,“烟泥”一词在官员奏折中常有出现。例如,1815年《两广总督蒋攸铦等奏为审拟朱梅官等私卖鸦片烟案情折》记载:“安多利随给朱梅官鸦片烟泥一百二十个,……嗣后如有夷商携带鸦片烟泥至内地售卖者……”又如,1817年《著两广总督蒋攸铦晓示外商私运鸦片烟泥者将从重治罪事上谕》记载:“兹该夷人所带鸦片烟泥,系例禁之物。……以鸦片烟泥产自外夷,不准私入内地,……此次奥地夷船私贩烟泥,因其未经进口,又屡遭劫掠,是以只将烟泥烧毁,免治其罪。”仔细阅读上文发现,行文开头一般以词组——“鸦片烟泥”的形式出现,然后才以词语——“烟泥”的形式出现。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烟膏”一词在皇帝谕旨和官员奏折中偶有出现。皇帝谕旨如,1823年《酌定失察鸦片条例事上谕》记载:“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官员奏折如,1831年《贵州巡抚嵩溥奏为查明黔省现无种植鸦片并报禁烟等情折》记载:“……是以尚无栽种取浆,煎熬烟膏之事。”

19世纪30年代初,“烟土”一词在官员奏折、皇帝谕旨中频繁出现,且常常和“鸦片烟”一起出现。官员奏折如,1831年《湖广道监察御史冯赞勋奏陈夷人夹带鸦片烟入口积弊请饬查严禁折》记载:“窃惟鸦片烟流毒无穷,……惟内地所种之烟浆易绝,而外洋所来之烟土无穷,……查鸦片烟来自外洋,……溯查夷船私带烟土来粤,……其实暗中包售烟土……”皇帝谕旨如,1832年《著李鸿宾等严饬来粤洋商勿夹带烟土以杜私入之源上谕》记载:“谕内阁:李鸿宾等奏查鸦片烟来源一折。鸦片烟来自外洋,……并严饬洋商向洋人开导,勿将烟土夹带货舱……”

19世纪30年代初,“烟浆”一词在官员奏折中偶有出现。例如,1831年《湖广道监察御史冯赞勋奏陈夷人夹带鸦片烟入口积弊请饬查严禁折》记载:“惟内地所种之烟浆易绝,而外洋所来之烟土无穷。”

1847年,林则徐在《复署江南抚州府文钞》中说道:“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这里的“洋烟”“土烟”都是偏正型合成词,其中,词根“洋”“土”分别表示“外国的”“本国的”的意义,词根“烟”是中心语素,表示“鸦片”的意义。

“大烟”是鸦片烟的俗称,大多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例如,刊于1878年龙启瑞著《经德堂文集》记载:“尔等有不知自爱,或吸大烟、嫖娼、聚赌……”又如,刊于1906年李伯元著《官场现形记》记载:“本来躺在床上抽大烟,站起身来把烟枪一丢……”

此外,还有“乌烟”“公烟”等词。例如,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鸦片,……曰乌烟,曰药烟,……曰公班烟,曰公烟……”

综上分析,以“烟”为词根的鸦片词汇,既有词根在前面的词语——如“烟土”“烟泥”“烟膏”“烟浆”,也有词根在后面的词语——如“鸦片烟”“洋烟”“土烟”“大烟”“公烟”。检索“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数据库发现,上述词语中,古籍里最常用的词是“鸦片烟”,其次是“烟土”,其余词语的使用并不多见。

(作者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副教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4690.html
上一篇沈阳发现100年前张作霖创办的工厂,曾经资金雄厚,路人:赝品
下一篇常明:后董卓时代的权力内卷(《三国志演义》的文学再造之十)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