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看,他麾下至少3支精锐,其中2支是雇佣军

从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看,他麾下至少3支精锐,其中2支是雇佣军

▲袁绍剧照

▲袁绍占据北方四州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昔日的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消灭了称雄北方的幽州牧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青、幽、并、冀四州,一跃成为汉末诸侯中实力最强劲的一个。志得意满之际,袁绍迫不及待的选定了下一个目标,即割据黄河南岸兖、豫二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曹操也对檄文赞许有加

▲陈琳位列“建安七子”

讨伐檄文尽显兵威

正式起兵之前,袁绍令其主簿陈琳首先撰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由于内容精彩、朗朗上口,至今仍广为流传。在这篇檄文中,作者陈琳吹嘘袁绍军容强盛,“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这组辞藻虽然数字上有些夸张,却也毫不掩饰地道出了袁绍军队的优势所在。

▲大戟士

精锐步兵“大戟士”

“长戟百万”实际指代的是袁绍步兵队伍中最精锐的“大戟士”,传说由大将张郃负责统领训练,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百人将,不仅身体强壮,还都久经沙场。据《后汉书》记载,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时,曾遭到2000余幽州轻骑突袭,当时身边仅有“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硬是击退了这股敌骑,可见战斗力之强悍。

▲草原上的游牧骑兵

袁绍军中不少草原骑兵

“胡骑千群”实际指代的是来自北方草原的乌桓等少数民族骑兵。公孙瓒当初为了夺取幽州地盘,杀害了自己的上司、原幽州牧刘虞;而刘虞在任时主张怀柔政策,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非常友善,因此这些人在刘虞死后纷纷投靠袁绍,帮助其攻打公孙瓒,其中就包括自封“乌桓司马”的阎柔等人,后来这些游牧骑兵就以群体或个体的形式成为袁绍阵营的雇佣军。

▲乌获随秦武王扛鼎

不少游侠健儿投靠袁绍

“奋中黄育获之士”一句话涉及了多个先秦典故,也多亏陈琳这位名列“建安七子”的才子想的出来。其中,“中黄”指的是上古传说中的大力神中黄伯;“育”指的是西周时期卫国人夏育,能够力举千钧;“获”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武王嬴荡身边的侍卫乌获,力能扛鼎,勇冠三军。

陈琳引用这些典故,形容袁绍军中那些慕名来投的游侠健儿们。袁绍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又曾被公推为盟主,因此各方豪侠纷纷前来投奔;袁绍的外甥高干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就曾命弟弟高柔“招致四方游士”,随其一同镇守并州。

▲乌巢大火

乌巢大火一切化为乌有

当然,这些游侠、少数民族骑兵个个自负武力值高,不可能像普通士兵那样随意安置,也需要袁氏一族投入重金,就如同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等人养士一样。官渡之战后期,袁绍设在乌巢的粮草辎重大营被烧毁,连吃饭都成问题,也就不可能给这些人什么特殊待遇,估计也与多数人一样逃散了,在官渡决战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官渡之战形势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3125.html
上一篇面对解职回家的高拱,张居正对他的情面,做得很到位
下一篇恩州驿闹得什么鬼?这个鬼之后哪里去了?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