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曾国藩:外交不要争面子而要争里子

曾国藩:外交不要争面子而要争里子

张宏杰·《曾国藩传》·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这一章,原标题是“洋人也是人”,读者可以在这一章节中逐渐了解曾国藩是如何看待洋人的,他做了什么。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清王朝松了一口气,但实质上,整个清朝要面对的还有一个“大敌”,即洋人。和太平天国“老戏重演”的官逼民反不同,“洋人”大家并不熟,老祖宗也没有留下怎么对付洋人的办法。

【洋人也是人】

在讲曾国藩如何看待洋人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之前的“大清”是怎么看待、对待这些外来人的。大家都是知道,古人称自己的王朝为“天朝”,国际观念就是外夷就该俯首称臣,见了中国皇帝要三跪九叩;他们不能和中国人等同,中国人是人,外国人与鸟兽无区别;外国人不得在城市里定居,来通商贸易的外国人,只能住城外,不允许外出,不允许与普通中国人交往;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大臣们不痛惜割地赔款,却痛惜将中国皇帝和英国女王并列书写......

当时中国人对外观念的一个心理症结就是无法接受洋人和中国人“平等”,很多时候,清朝君臣对待外国人的手段用的是“羁縻”,更直白的意思是“糊弄”。外国人并没有被认真对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丧权辱国,但皇帝和大臣都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件事,可以随时不作数,“不过是权宜之计”。洋人是坏人,所以糊弄洋人就是爱国,这没什么不对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朝人的观念和做法无疑引起了外国人的愤怒,无法平等相待,是他们最为气愤的事。

曾国藩对待洋人一开始和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让他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原因自然是他看到了洋人身上的优点,例如洋人的武器、洋人的文化水平,他们厉害且诚信,厉害到足以打败大清的精锐部队,诚信体现在他们主动帮清政府管理海关,收税廉明有效,还主动交给清政府......

这些做法让曾国藩意识到洋人的不同:他们没有想推翻清政府,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信仰、文化体系和做事原则。

“英法两国,素重信义”

“米利坚人性质醇厚,其于中国者素称恭顺”

这些话出现在曾国藩的文件当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洋人之患,此天所为,实非一手一足所能补救。”曾国藩意识到洋人的到来标志着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然如此,要想不处于下风,就必须知己知彼。

在建立湘军的期间,他就已经开始学习借鉴西方,打造水师军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他认识到不能停留在购买西式武器,而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

在当时地方督抚中,曾国藩是对兴办近代工业最感兴趣也是最努力的人。他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仿造西式枪炮弹药;和李鸿章等人建设了兵工厂---江南制造局(今天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上海江南造船厂,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曾国藩一直把制造轮船与“自强之道”联系起来,他为官谨慎,却在洋务运动上,积极鼓动,足见他把自强的希望放在了军事工业上。

【大事苦争,小事放松】

前面说到曾国藩主张平等看待外国人,要诚信外交,摒除“羁縻”手段,师夷长技,另一方面,他有个超前的观念,即:“外交不要争面子而要争里子。不要争小处,而要争大处。

“鄙意办理洋务,小事不妨放松,大事之必不可从者乃可出死力与之苦争。”

“凡与洋人交际,小事可许者,宜示以宽大平恕,大事不可许者,宜始终严执力争。若小事处处争竞,则大事或反有放松之时,不分大小,朝夕争辩,徒为彼族所轻视也。”

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的事为大,不应该在“外国人进不进城”的小事上纠缠。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国家主权的维护的把握还是相当有度的。

更多关于曾国藩外交的实践,大家可关注第十六章领读部分。敬请期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0949.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男子都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下一篇隋唐为什么要屡次征伐高句丽?

为您推荐

中堂——中国人客厅面子

中堂——中国人客厅面子

中堂是中国人客厅最高礼仪的家具。家中摆中堂代代永相传,家有珠宝虚富贵, 家有中堂代代富。他既是中国人的面子,也是中国人的里子。唐宋时期就有中唐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