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时期东亚各国不约而同禁海使海盗缺乏支持,客观上减少了倭患

清朝时期东亚各国不约而同禁海使海盗缺乏支持,客观上减少了倭患

在清朝以前,也就是元明之间,日本相对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各地大名实力强大。北条时宗之后的日本时代,无论是南北朝时期,还是室町时代,乃至后来的战国时代,从元朝两次征日无功而返后,日本接近400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能够约束地方大名的强有力中央政府,叛乱、造反频仍。

在这种混乱局面之下日本社会矛盾加剧,人民生活贫困,被消灭的大名家的流浪武士、平民们只能出海讨生活,同时还要加上九州、濑户内海沿岸的渔民以及土豪,最初这些人只是劫掠中国沿海地区,到后来发展到与内地中国人勾结进行走私或者倭寇贸易。

然而这种情形随着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德川幕府成立,江户时代的来临,逐渐消失。从16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葡萄牙、西班牙人东来,天主教开始传入日本,而天主教的传播对日本的统治造成了威胁。早在丰臣秀吉时,日本就开始实行“锁国令”,严禁也学以外的其他船只驶向国外,严禁日本人到外国,违者处死。

到了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实力大名们通过海外贸易经营来累积对抗幕府的财富,也为了驱逐天主教,避免来自国外势力的对统治造成的威胁,进一步强化了“锁国令”。

黑船事件

德川幕府一系列的对外政策,很好地控制住了沿海走私贸易,使得大名无法通过海贸累积大量财富对抗中央,当然这种“锁国”政策之下,所带来的贸易冲击也是巨大的。但好的地方在于,德川幕府得以实现长久的统治,日本自此到“黑船事件”时都没有爆发过大的动乱。

虽然日本国内社会矛盾依然严重,但随着战乱的减少,以及强力执行的“锁国”政策,日本浪人们再也组织不起来对中国沿海的侵袭。

同时,此时的大海之上,已经没有了日本倭寇的机会,随着台湾郑氏家族的覆灭,东南沿海的贸易早已经进入了新时期,实力强大的欧洲各国纷纷参与到这条贸易航线中来,再也不是明朝时那种没有什么国家势力参与的海贸时代了,划着小舢板下海的日本倭寇在大海上弱小得很,根本无力渡到海对面了。

清朝方面,为了对付沿海的敌人(前期主要是郑氏家族,中后期主要是西夷),从顺治元年(164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对东南沿海各省人民发布了内迁30到50里的诏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贸易,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决。

清廷的高压政策早已经把东南的士绅海商们吓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搞走私贸易了,而丧失了中国商人和海盗们财力支持和带路,即便想要铤而走险的日本浪人们连大海都过不来,何谈侵袭沿海?

世界局势的突然变化,西方势力的强势入侵,一衣带水的东亚几个国家同时开启了“锁国”政策,他们拱手将大海让给了欧洲人的同时,自身之间在海面上的利益也就丧失殆尽,缺乏利益支撑的下层海盗,无论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都对入侵内陆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到了17世纪以后,东南沿海的海盗们再也形成不了诸如汪直、颜思齐、刘香、郑芝龙那样动辄间聚拢上百条船而又亦商亦盗的大“海贼王”了。欧洲人的巨炮快船,使得海面上再也没有能够聚集起来肆虐的亚洲海盗们的生存空间了。

时代变了,自然倭寇们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5290.html
上一篇鸦片非常昂贵,为何晚清的穷人也买得起?你看慈禧出的什么馊主意
下一篇唐朝360行的行业划分,以及你无法想象的,繁荣的经济市场

为您推荐

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丨东亚季风林土壤无惧“高温天”?

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丨东亚季风林土壤无惧“高温天”?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长期土壤增温对东亚季风林的影响,从微生物转化和矿物保护的角度探究了增温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生态学机制。       温度升高,会通过影响碳输入与分解以及碳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虽然已有的研究多表明,增温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但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