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两个人谁更正确?

为什么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两个人谁更正确?

柴荣和赵匡胤两代君王在位期间,都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但赵匡胤的战略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不管是柴荣还是赵匡胤,他们一统天下的战略,都是同一个人制定的,这个人叫王朴。

他写了一篇《平边策》献给柴荣,为一统天下制定了高明的战略。

这篇文章被柴荣所采纳,并作为自己一统天下的行动步骤。

文章的前半部分说的是要内修政理,改革内政,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以壮大国力。

后半部分正是一统天下的蓝图,他在文章中主张“先南后北”。

具体的行动方案是:

先攻取南唐的江北地区(今安徽、江苏大部),然后再从江北地区民众中征调兵员,调其赋税充作军饷,壮大自己。

丢了江北的南唐,必定实力大为削弱,此时再挟胜利之威一举攻灭南唐。

南唐作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一旦被灭,那么南方其他割据势力,比如南汉、后蜀必定十分惊惧。

到时候再一举将其攻灭,完成南北统一之后,版图和实力大增,这时再挥师北上,攻灭北汉,收复燕云十六州。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平边策》

这就是王朴提出的先南后北战略,柴荣也将其视为一统天下的行动方案。

最开始,柴荣也是按照这个方案在落实的,他通过两次战争攻取了后蜀的陇右地区和南唐的江北地区。

但真正让柴荣放弃先南后北战略,转而先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柴荣在进攻南唐江北地区时,北面的契丹就联合北汉趁机来打劫,威胁中原。

虽然被当时镇守北面的大将李谦溥给撵跑了,但契丹对中原的威胁是致命的,而且你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来打你。

此时南唐、后蜀已经被打服,南唐为了求和,干脆自行取消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向后周称臣。

这些南方割据政权已经没有实力和胆量对后周造成威胁,反而契丹才是心腹之患,北伐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契丹内部这时候出问题了,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契丹新任的皇帝耶律述律,是个十足昏聩暴虐的皇帝。

这个耶律述律奇葩到什么程度呢?

他这个人嗜酒如命,日日狂饮,把自己灌得不省人事,大白天也经常呼呼大睡,晚上喝醉了则是睡到第二天中午以后,完全不理国事。

所以这家伙还有个外号叫做“睡王”,就是因此得名。

但这些还不够,也不致命!

最严重的是,他喝醉之后喜欢乱杀人,身边的侍从被他杀掉无数。

如此荒唐的皇帝,自然引起契丹内部大臣和贵族的不满,于是耶律述律的舅舅和弟弟都先后发动叛乱,事败后被处死。

除此之外,还有个更关键的事儿。

耶律述律每日除了沉迷喝酒外,还喜欢四处游猎,对南方的燕云十六州以及小弟北汉根本不怎么理睬。

958年,后周军进攻北汉,攻破束城县,北汉连续数次派出使者到契丹请求援兵,但耶律述律忙着打猎,根本不予理会。

959年,柴荣亲自统率大军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连续攻克燕南三州,兵锋直指幽州(今北京)。

但这位耶律述律竟然说,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是中原汉人的土地,现在正好还给汉人,没啥大不了的。

周师下三关、瀛、莫,兵不血刃。述律闻之,谓其国人曰:“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新五代史》

如今的契丹不仅陷于内乱,而且无人治理国政,实力削弱,最重要的是,他们连燕云十六州都不想要了。

这就是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间窗口!

但可惜的是,柴荣在攻取燕南三州后,就病逝了。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建立北宋,先收了亲信大将的兵权,稳定了内部政局后,也开始考虑一统天下。

这个时候,一次君臣对话改变了历史——雪夜定策。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造访北宋名臣赵普家,君臣三人在这天夜里确定了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赵普提出,北汉已经被打残,但北汉和契丹是联盟,攻灭北汉等于和契丹开战。

所以不如先留着北汉,作为北宋和契丹之间的屏障,以绝契丹之患。

再效仿前朝王朴的《平边策》说的方案,先南后北,平定南方后,再挟胜利之威,攻取北汉和燕云之地也不迟。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续资治通鉴长编》

赵匡胤非常认同这个战略方针,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正是围绕先南后北的顺序实施。

但是,赵匡胤在攻灭南唐、南汉、后蜀之后,派出五路大军攻伐北汉。

就在五路大军接连取胜时,赵匡胤突然离奇死亡。

之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但赵光义这个人军事能力极差,在攻灭北汉后,连修整都免了,急于北伐契丹,结果招致大败。

后面不甘心,又发起第二次北伐,结果在他的瞎指挥下,宋军再次失败。

此后,终宋三百年,始终无法再收复燕云之地,最后连中原也丢了。

柴荣和赵匡胤的战略到底谁更好呢?

我认为柴荣先北后南的战略要更胜一筹。

当时契丹内部出了大问题,而且耶律述律根本对燕云十六州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扬言,丢了就丢了吧,正好还给中原汉人。

这种情况下,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最佳时间,一旦得到燕云之地,就有了对契丹的防御屏障。

即使收复燕云之地后,再去统一南方时,契丹再度南侵,那时候中原也拥有足够坚固的防御屏障,契丹很难有作为。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耶律述律一直活到969年,赵匡胤活到976年,客观上来说,赵匡胤错失了最佳时机。

先南后北的好处是,完成南北统一后,北宋版图和人口、赋税收入将翻几倍。

到时发动北伐,也有足够的实力和契丹较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错失了最佳机会,以北宋一统天下后的实力,再北伐契丹,还是有希望打赢的。

只不过这时候,契丹不是之前的那个荒唐皇帝当政了,新的皇帝很重视燕云十六州,所以打起来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但可惜的是,赵匡胤没有活那么久,北伐大军才打出去没多久,他就归西了。

所以,总的就一句话,柴荣的战略,打下燕云之地,不会花很大的代价,赵匡胤的战略,打下燕云之地,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赵匡胤的战略本身只能说略逊一筹,并不能说就是错误的,他也不知道自己命短。

结果赵光义继位后,瞎搞才把北伐这事儿弄黄了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9294.html
上一篇谈氏字辈、字派、派行、派语汇总,快来看看有没有你们家的!
下一篇(社会)浴血荣光丨致敬抗战老战士——汪凤歧

为您推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930年,也就是后唐的长兴元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接待了一位来自远方的特殊客人。此人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子,昔日契丹的皇太子耶律倍!身为契丹皇位的继承人,耶律倍为何背弃自己的国家,离开北方草原,辗转来到中原地区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耶律倍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一、人皇王899年,耶律倍出生
契丹崛起:600年建国之路

契丹崛起:600年建国之路

▲辽 银鎏金对凤纹冠饰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凌源市博物馆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数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魏、辽、西夏、金、元和清。在这些政权中,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具有一定特殊性。根据《魏书》的记载,契丹人在不晚于4世纪末的北魏初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直到10世纪前叶才真正建立起政权,与五代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