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赵匡胤要封曹彬为相,曹彬为何对潘美说:此相做不得?

赵匡胤要封曹彬为相,曹彬为何对潘美说:此相做不得?

一天,潘美对曹彬说:“你若擒获李煜,官家必封你为相。”曹彬却说:“此相做不得。”等到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宋太祖要拜曹彬为相时,曹彬果然拒绝了,可他的一番话反而让宋太祖更高兴了。

提起曹彬,可能许多人会感觉陌生,如果您看过《清平乐》,应该对曹皇后很熟悉吧?曹皇后正是曹彬的孙女。

曹彬和潘美都是北宋的开国功臣,更是宋太祖赵匡胤深为信任的两个能臣。

宋太祖曾这样评价曹彬:“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就是说,在宋朝官员中,唯独曹彬从不欺瞒主上。

曹彬最初效力于后周,即五代十国最有实力的政权。曹彬的姨母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贵妃,而他自己则随奉郭威的养子柴荣(即后来的周世宗),可谓是颇有地位。

在《清平乐》这部影视剧中,曹皇后始终端庄可亲,有着大家风范。其实,曹皇后的性格多半是遗传自祖父曹彬。曹彬在少年时代就展现出了持重谨慎的性格,以至于当时便有人断言:“此子非平常之辈,他是有志之人。”

后来,无论曹彬立下何等军功,受到何种礼遇,他始终不骄不躁,从未恃宠而骄。

当时的赵匡胤还是后周统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可是他早就慧眼识珠地看重了曹彬,几次三番地要与他结交,都被曹彬推辞了。

依附赵匡胤的人不少,可是曹彬与其相处始终如常,既无攀附,也不深交。

一次,赵匡胤向掌管茶酒的曹彬讨要酒喝,曹彬却直接拒绝道:“这是公家的酒,是不可以给你的。”说罢,便自掏腰包地请了赵匡胤一顿酒,也是蛮尴尬的。

为此,百思不得其解的赵匡胤问曹彬:“我是诚心想与你交朋友,为何你总是故意疏远我呢?”

曹彬则十分谦卑地说:“我是周室近亲,又有官职在身,唯有恭敬做人才是正道,哪里还敢攀附您呢?”

曹彬的回答可谓非常周全,这就与他讨伐南唐后,要领受军功前对赵匡胤的说话风格极其相似,说明他自始至终都是谦逊恭谨的。

公元974年,此时的北宋已经开国七年,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以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磨刀霍霍向后唐。

在即将南下之时,曹彬的好友潘美私下对他说:“曹兄,此次你若成功降服李煜,待你荣耀归来时,便是官家封你为相之日。”

果然,就在曹彬出征之前,赵匡胤便许下誓言:“爱卿攻克李煜后,相位非你莫属。”

被任命为副帅的潘美立刻恭喜曹彬,曹彬却淡然地对潘美说:“这个相位,我是不配做的。此次南下,我仰仗的是天威,若非官家深有谋虑,震慑天下,单凭我一人怎能成功?所以,我不过是仗着官家在我身后罢了,没有功劳的人也不必称相。”

说到这,曹彬又反问道:“难道相位就那么好吗?”

潘美一愣,立刻请教道:“此话怎样?”

曹彬淡然地说了六个字:“太原尚未平定。”机敏的潘美立刻了然。

太原当时由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汉所占据,即便收复了后唐,北宋依然不算统一,毕竟当时还有让北宋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所以,唯有收复太原,才算是暂得圆满。

曹彬也算料事如神,就在他将南唐后主李煜带回京后,赵匡胤果然没有立刻封他为相,而是语重心长地说:“本想让你做丞相,但如今刘继元(北汉皇帝)还一息尚存,不如晚些再议此事。”

一旁的潘美见状,竟忍不住偷看了曹彬一眼,脸上便没藏住笑意。这一切偏巧被赵匡胤看在眼中,责备地问潘美:“卿为何发笑?”

潘美并没有随意编个理由搪塞赵匡胤,而是一五一十的将他曾经和曹彬的对话回禀给赵匡胤听。赵匡胤非但没有生气,竟也禁不住爽朗大笑,随后便赏赐了曹彬二十万钱。

出了宫门,曹彬洒脱地对潘美说:“瞧我说着了吧?人生在世,何必非要为相,宰相也不过是比他人多得些钱罢了。”

有趣的是,曹彬最终还是被封为了“使相”,不过是赵光义继位后的事了。

其实,曹彬本就不是贪财之人。当时,赵匡胤攻伐后蜀,这个十国中最富庶的政权。为了立威,许多将领都用屠城来满足杀欲,唯有曹彬收敛部众,廉明纪律,算得上是仁义之师。攻下后蜀时,这些将领不是抢夺财物,就是掠人妻女,而曹彬只是拿走了一些书籍,足见他的品行高洁。

待赵匡胤清算之时,责罚了不听管束的将领,唯独曹彬受到了表扬,赵匡胤决定要提拔他。可是,曹彬却谦虚地拒绝道:“征西将士全部获罪,只有我一人受到赏赐,这样可不是勉励众人的方式。”

赵匡胤执着地说:“有功自然当奖,何况你立下的是大功呢!”

攻后蜀是如此,伐南唐时亦然。

当时,曹彬一早就包围了南唐的金陵城,可是迟迟不肯动手,以至于赵匡胤屡屡催促。其实,曹彬只是不想滥杀无辜,更想兵不血刃招降。时间一长,就连曹彬的部下都忍不了了,总想一举攻进城里。结果,曹彬竟然“病”了。

主帅一病,众将哪敢轻举妄动,这时,曹彬发话了:“我这病也好治,只要大家保证攻城之日,绝不滥杀无辜就好。”曹彬的作法不仅让部将心悦诚服,更让城中百姓感激涕零。

这便是曹彬,一个众人独醉,他独醒的人物。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更在意仁义至上。他宅心仁厚,谦逊有礼,堪称一代儒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9287.html
上一篇古人被灭九族时,亲人为何不逃跑?其实逃跑的都是傻子
下一篇“五胡乱华”是哪“五胡”?到底有多乱?看西燕叔侄互掐仅存十年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