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是李后主成就了李煜,还是李煜造就了李后主?

是李后主成就了李煜,还是李煜造就了李后主?

人的出生无法选择,出生在帝王家的不止李煜一个,但是“千古词帝”却只有一个李煜。

李煜的才华不容置疑,但是,李煜的艺术成就却是因为南唐覆灭,李煜沦为北宋的阶下囚,才写出了那么多首“千古绝唱”,这一点,我认为是无法否认的。

现代的一位作家梁晓声说:

我从来不赞同去歌颂苦难,值得歌颂的从来不是苦难本身,而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依旧不向命运低头的那股血性,那种不屈不挠,以及艰难生活下小人物之间的守望相助……

李煜亡国以后所经受的苦难并不值得称道,难得的是,李煜作为一个阶下囚,在极端苦闷忧愁的环境下,他借助词这种艺术形式来抒发自己对往日美好生活的追忆和对眼前的处境的一种无可奈何。

不可否认的是,在南唐亡国后,李煜的诗词首首都是经典,用词凝练、浑然天成,由他开始,为两宋300年词坛开创了一股“士大夫”的新风气,也为壮丽的宋词大卷谱写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序章。

在李煜之前,词只是坊间歌咏吟唱的一种小众艺术,类似今天的口水歌,是坊间的歌女们用来取悦客人的一种娱乐方式。

从李煜开始,词成为了作者表达人生命运的一种抒情艺术,表达人生的无奈、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李煜把词的思想品味、情感的含量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而这样的转变,正是在李煜成为北宋的阶下囚以后才开始的。

因此,可以说,亡国的遭遇,灭国的苦痛,人生的悲剧,命运的无奈,造就了李煜。

在亡国之前,李煜不过是一个极富才情,缺乏政治头脑的帝王。

李煜的皇位完全是捡漏得来的,如果不是他的父兄相互猜忌,在皇权斗争中牺牲了,皇位根本轮不到李煜,因此,李煜在登上皇位之前,别说他自己了,其他人也都没有想过他会坐上那个位置。

公元961年,24岁的李煜登基,把自己原本的名字李从嘉改为李煜,“煜”有照耀的意思,他的本意也许是希望自己能够像太阳一样,把光辉照耀在南唐的土地和百姓。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位君主,虽然有经略之志,却没有用人之明,重视文化教育,本人极具文采,对于同样颇具文采的李煜,李璟也是悉心教导,在宴请文人骚客的文化盛宴上,经常带上李煜。

耳濡目染之下,先天具有文学细胞的李煜,在诗歌造诣上也是突飞猛进。

江南的旖旎风光,皇室的滋润丰盈,让李煜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充满了各种美好和光明。

然而,李璟和当时的太子李弘翼,因为性格和政见不同,陷入了皇权斗争之中。

在一次争吵中,李璟怒不可遏,脱口而出,如果太子再不收敛,他就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太子的叔父。

这样的话,局外人一听便知肯定是气话,但是性格刚愎自用的太子却当了真,没多久叔父突然暴毙。

而李弘翼害怕太子之位不保,竟然把目光投向一向以闲散皇子自居的李煜身上,尽管李煜不理政务,日日宴饮狂欢,但是因为李煜身有异象——一目重瞳。

也就是李煜的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这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眼科疾病,但是在古代却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为此,李弘翼开始把李煜也当做皇位路上的绊脚石,李煜为了打消皇兄的顾虑,也为了保住性命,愈加沉迷诗词创作,在文山艺海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李弘翼却因为忧思过度,没多久竟然也暴毙而亡。

就这样,皇位一下子就落到了李煜头上。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捉弄和历史的嘲弄。

南唐注定走不长远,李煜注定只能是政治舞台上的配角。

南唐与后周的战争中接连落败,李璟为保国家和平,主动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

李煜继位后,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为了在南边求得一方立足之地,李煜亲自上书《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自己即位的理由,表示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也没有当皇帝的心,表明自己心甘情愿做宋太祖的下属。

随表还附送了两千两金器、两万两银器,三万匹绫罗绸缎。

他几乎是时时进贡、事事进贡,只希望能够得到赵匡胤的信任,让他安安静静地在南方做一个闲散国主。

只不过,天真的李煜怎么能够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他除了天天跟大小周后吟诗作对外,就是在佛前祈祷,“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当有李煜的手笔。

当李煜和小周后一起沉醉在经声佛火的虚妄中时,北方开封大内,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正盯着眼前的地图谋划着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步骤。

赵匡胤的大军破城之日,李煜原本打算自尽的,但是左右都哭着求他不要自寻短见,于是李煜作罢。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国破家亡之日,李煜还能听见教坊演奏的离别悲歌,不向列祖列宗反省自己亡国的罪过,竟然还可怜起离散的宫娥。

因为这首诗,李煜被苏轼狠狠地鄙视了。

虽然沦为阶下囚,但是赵匡胤对李煜还是不错的,尽管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但是依旧给了丰厚的物质供给,吃穿用度跟在南唐的时候也差不了多少。

李煜真正的危机是在赵匡胤去世,赵光义继位后开始的。

赵光义没有赵匡胤的胸襟,一登基就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夺去他的爵位。

同时,还觊觎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频频宣召小周后入宫,一去就是几天,小周后出宫后就啼哭不止,而且还痛骂李煜是个窝囊废。

至此,李煜进入了创作的巅峰时期。

正所谓“诗人之不幸,诗家之大幸”,李煜的人生悲剧色彩给他的诗词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笔画。

王国维说:

“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

词的立意和主题不再局限闺房和男欢女爱,而是反映真实的人生感受。

公元978年的七夕,李煜跟他的后妃们正在花园里庆祝自己的42岁生日,在这场盛宴中,李煜一挥而就,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所透露出的不甘与悔恨,让赵光义终于下定了决心,要送这位南唐后主一程,赵廷美奉赵光义之命,为生日的李煜送上一壶酒,赵廷美也不知道,手中的酒就是能致人死地的牵机酒。

而李煜更加不知道,自己有感而发的一首词,会成为自己的绝名词。

生于七夕,死于七夕,李煜悲剧的一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位千古词帝,在政坛上是一个炮灰,但是在词坛,他是当之无愧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262.html
上一篇战国时期,楚国非常强大,为什么却很少出顶级名将?
下一篇“八抬大轿”到底有多高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