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名始赏,盈数自正—晋国魏氏的开端和发迹

大名始赏,盈数自正—晋国魏氏的开端和发迹

————————————————开篇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老迈的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唆和蛊惑下,先是逼迫太子申生自尽,然后又因骊姬的诬陷,而误以为另两个庶子——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想要准备谋反;于是,晋献公不分青红皂白,悍然派出军队捉拿在封地蒲地、屈地的公子重耳和夷吾。

当时,公子重耳的封地—蒲地的国人们,长期以来受主君重耳的恩德,因此对重耳衷心敬服、誓死效力;而国君的昏庸和无情,让蒲地国人们气愤恼怒不已,于是,蒲地国人们纷纷自发地武装起来,准备和国君派来讨伐公子重耳的军队决一死战。

但重耳从礼仪孝道方面考虑,认为君父之命是不能违抗的,自己宁愿离开晋国出外流亡,也不愿和亲生父亲刀兵相见。于是,重耳命蒲地支持自己的国人们放弃抵抗,不要忤逆国君的命令,接受国君的统治,自己则放弃在晋国的身份地位,远遁流亡他乡。

不过,即使重耳已经决定放弃了晋国公子的身份,主动流亡他国,但蒲地的国人们中,还是有少数人不愿意就此放弃侍奉主君,宁愿和重耳一起流亡国外,继续跟从侍奉他。

就在晋献公派来的的军队预备捉拿重耳之际,重耳原先的侍从近臣赵衰、先轸、狐偃、狐毛、贾陀、魏犨、胥臣、颠颉、介子推等人,也抛弃了家人、产业,和重耳一起逃离蒲地,随同重耳流亡出外;之后十九年中,重耳君臣辗转于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尝尽了艰辛、受尽了冷眼,但诸人一直忠心侍奉主君,不离不弃、毫无怨言,重耳之所以最后能成就大业,这些亲近之臣,确实是尽了全力、立了勋功。

在随重耳流亡的侍从中,有好几个人,如赵衰、先轸、狐偃等,都是将来晋国的无双国士,文武全才;在重耳苦尽甘来、借势回国即位、成为晋国晋国第二十二任晋侯——晋文公后,他们也凭借着晋文公的信任和支持,先后进入了晋国朝堂,成为执掌晋国军政要务的六卿之一、甚至执政大夫,追随着主君晋文公,坚定地走向了诸侯争霸的顶峰;

而在为晋国不断夺取利益、登上霸主地位的同时,晋文公流亡时的这些“元从心腹”们,也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为自己以及身后的家族,争得了绚烂的荣耀、和无上的权势地位。晋国侈卿的开端,也将由他们所开创。

在随同还是晋国流亡公子身份的重耳出国避难的侍从中,魏犨的名字,远远不如赵衰、先轸、狐偃,甚至胥臣、贾陀让人熟悉,他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并不明显;相比赵衰、先轸的才华横溢、文武兼备来说,魏犨作战勇猛、胆识过人,但头脑就简单了些,遇事总不假思索、一味蛮干,由此惹的祸也不少。

鉴于这种情况,所以流亡中的重耳看重魏犨的优点,让他担任自己的贴身保镖,负责驾车、护卫,转运辎重,而轻易不让他参与到重要、机密的议事中来,以免他无视轻重、反而误事。魏犨对此也没有怨言,还认为这是主君对自己的关照。

后来,晋文公成功回国继位后,和魏犨一起侍奉晋文公近二十年的赵衰、先轸、狐偃、狐毛、胥臣等人,大多进入了晋国朝堂,成为六卿之一,长于文事的贾陀也被授命为“少师”,负责文教法律事宜;而赳赳武夫魏犨、颠颉,则只授为普通大夫,没能获得卿士的位置(这也是晋文公量才取用的本意)。

接下来的篇幅中,就将从魏氏家族的视角,为大家解读从晋文公时期开始,晋国、乃至天下诸侯之间那场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争霸历史,以及一幕慕鲜活的历史场景和鲜活的人物经历;也将魏氏家族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保镖身份,历经五世不懈的努力,从残酷而血腥的晋国卿士内斗中生存并壮大发展,最终掌握命运,成为终极赢家封历史。

魏犨,是晋国大臣毕万的孙子(史记—魏世家记载是毕万之子),而毕万,则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叔高的后裔。因此,魏犨和晋文公之间,还有着极为遥远的血缘关系(重耳所在的晋公室的先祖,是周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子唐叔虞)。

当初,周武王灭商之后,大封同姓及异姓功臣为诸侯,其中武王第十五弟叔高被封到毕地(陕西咸阳附近),建立了毕国,叔高就是毕国的开国国君毕公高。

毕国在西周时期的记载很是简单,毕公高曾经在周武王去世后,和周公旦一起担任过辅政,辅佐侄子周成王治理国家;许久之后,周成王也去世了,此时周公旦已死,因此年事已高的毕公高受成王遗命,和召公奭继续辅佐太子钊,继承周天子之位,即周康王。

毕公高先后两度“辅政”,佐周成王、周康王参预国政,历时四十余年,期间建树颇多、礼遇甚隆,是西周初期重要的辅政大臣之一;他辅政之时,还给后世留下了《顾命》、《毕命》等重要的文献。

毕公高年老去世之后,他的封国——毕国大约又存在了二百七十年,到西周晚期的周幽王时(约前780年左右),由于西戎的不断侵袭,毕国最终消亡,其公室宗族四散奔逃,各自谋生。其中有一支毕公高的后裔来到了晋国境内,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以国为号,改氏为“毕”。

此后,晋国内部发生了小宗并大宗的“曲沃代翼”事件,以曲沃桓叔为代表的晋公室小宗发起了向翼城大宗的兼并战争;而在晋国公室激烈争斗的同时,毕氏家族成员大多支持曲沃小宗,协力对抗翼城大宗。这场晋国内部的宗族争斗,前后持续了近七十年。

周釐王三年(前679年),曲沃小宗首领曲沃武公(曲沃桓叔之孙)击败了大宗的晋侯缗,以武力夺取了晋国的君位,然后用珍宝货物贿赂周王室,取得了周天子认可,正式成为晋国第十八代晋侯——晋武公。

周釐王五年(前677年),晋武公去世,晋太子诡诸继位,即晋献公。献公继位之初很是英武,以“富民强兵、尊王攘夷”之策,大力扩充晋国的实力,先后攻灭骊戎、狄戎,又消灭同为诸夏的虞国、虢国,晋国的疆域在晋献公统治时,扩张了三倍还不止;晋献公也是晋国后世霸业的开创之主、晋国历代霸主国君的直系祖先。

在晋献公不断出击、扩张晋国疆域之时,留居晋国的毕氏也积极参与到晋献公的扩张计划中来,以便在接下来的攻伐行动中,为家族获取更多利益。毕氏家族的重要成员毕万,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晋献公的侍从行列,并很快以敏捷果敢的品性,和忠诚干练的表现,得到了晋献公的青睐,成为晋献公的心腹重臣之一。

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年)冬,晋献公再次发动开疆拓土的对外战争,并将晋国军队从单独的一军扩编为上、下两军,自己亲率上军,命太子申生率下军,南北同时出击,展开了对绛都(晋国国都)以南的耿国(山西河津)、魏国(山西芮城),及绛都以北的霍国(山西霍州)这三个小国的攻击。

晋献公让太子申生率下军攻打霍国,自己则亲率上军进攻耿国、魏国;晋国国内的卿士大夫家族也都随同出征。晋献公以赵氏的赵夙(赵衰祖父)为自己驾御战车(车御),毕氏的毕万则作为自己的车右(即贴身保镖),一同出征。

此次晋国的出兵行动十分顺利,南北用兵都大获全胜、战果辉煌,一举消灭了三个小诸侯国。顺利凯旋之后,晋献公大赏英勇作战的将士,其中战功卓著的亲信赵夙和毕万都得到了丰厚的酬庸,晋献公将耿地赐予赵夙,魏地则赐给了毕万,并让他们二人入朝堂,以大夫的身份参与朝会。

毕万受封到魏地时,晋国的占卜师就预言说:“万是满数;魏是巍巍名称。一开始入仕就得到这样的赏赐,是上天已经启示吉兆的体现。封地名称高大,臣子又名满数,必然会得到民众支持。毕万的后代必会昌盛!”后来的历史,果然是这样。

受封魏地后不久,毕万就去世了,卒年不详;其子芒季承袭了毕万的爵禄,担任家族首领。毕万的子孙众多,他们在毕万去世后,以其封地为氏,改称“魏氏”;这也是晋国魏氏的起源。

晋国的疆域扩大后,晋献公就想让自己的儿子们分别出掌地方,作为国家的屏障。但献公晚年宠爱的骊姬、少姬姐妹想以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申生的地位(这时候,晋献公夫人贾姬,太子生母齐姜都已去世),于是她们蛊惑晋献公说,要让太子和成年公子们出外掌握宗邑曲沃,和重镇蒲地、屈地,以防地方国人有变、或者防备戎狄攻打。

献公因此派太子出守曲沃,公子重耳、夷吾则分别出守蒲地、屈地。而骊姬、少姬则以自己的儿子还年轻、不便出守外地为由,将亲生的奚齐、卓子这两位公子留在了绛都(以便将来夺取太子之位)。

晋国的仪制,公子出守外地,不能单独就任,需要安排侍从、家臣一同前往,以便侍奉、照顾;因此,决定让重耳和夷吾出镇蒲地、屈地后,晋献公也预备从国内的卿士家族中,挑选优秀子弟作为公子的侍从,服侍他们前去封地。

经过一番挑选后,赵衰、先轸、狐偃、狐毛、魏犨等人被选为公子重耳的侍从,随其赴任蒲地;而吕甥、郤芮、郤称等人则成为公子夷吾的侍从,侍候其前往屈地。魏犨因为年轻强壮、孔武有力,所以被任命为重耳的车御,负责给主君驾车。

就在这不经意间,晋国后世二百年的风云激荡,和诸卿士家族的兴衰起伏历史,就此落下了萌芽的种子。

而被选中给主君重耳驾车,兼领保镖重任、向着蒲地进发的魏犨,根本没想到,这一次简单的人事安排,将为他、以及他的家族和后世子孙带来怎样的奇异境遇,和多么光耀辉煌的无上尊荣。

之后的事情,前文已经叙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总而言之,魏犨自从跟随重耳之后,就不离不弃,一直侍奉在其身旁;重耳流亡外地的十九年间,魏犨和赵衰、先轸、狐偃等人时刻不离,忠心不二地侍奉这落魄的公子;即使是其他国家的君臣,在会见了重耳之后,都赞叹晋公子的家臣们才华突出、心性坚贞、品德高尚,晋公子有这些干城之才的辅佐,必将最终返回国内,承受社稷、兴盛晋国。

周襄王元年(前651年)夏,晋献公去世,晋国相国(第一位相国)荀息受献公的遗命,辅佐少主奚齐继承晋侯之位;但晋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不忿于骊姬的乱政,以及前任太子申生的无辜冤死(里克是申生的旧部),又想要趁机夺取晋国大权,于是发动了政变,先后弑杀奚齐、卓子两位幼君,迫使荀息也内疚自尽。之后,里克派出使者前往狄国,请流亡在此的公子重耳回国继位。

但重耳流亡已久,不清楚国内的形势,又听说两个幼弟都被里克所弑杀,害怕自己也重蹈覆辙,于是以“违父命出逃,无颜回国”为由,谢绝了里克的邀请。里克大失所望,无奈之下,只得再派人前往避难在梁国的公子夷吾回国,继承君位。

夷吾起初也怕回国后,里克连自己也杀,但经过和亲信郤芮、郤称、吕甥等人的商议后,夷吾最终决定冒险回国继位,搏一次机会。当年冬天,在秦国的支持下,夷吾从梁国返回了晋国,顺利继位为君,即晋惠公。

晋惠公继位后,先是用计诛杀了里克、邳郑父等人,然后又和周王室以及扶持自己的秦国翻脸,相互交兵;另外,晋惠公害怕兄长重耳会借机回国和自己争位,于是在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后,于周襄王八年(前644年),派出刺客到狄国刺杀重耳,逼迫在狄国已经住了十二年的重耳逃离居所,带着家臣们到齐国去避难。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秋,晋惠公在绛都薨逝,晋太子圉事先从为人质的秦国偷偷跑回国内,顺利继位,即晋怀公。而怀公继位后,担心流亡在外的伯父重耳会趁着父亲惠公新丧的时候,率亲信返回国内、夺取君位,于是他下令“勿从亡人”,命令国内凡是有子弟跟随重耳流亡的家族,都要限期回国,过期不回国的,一律处罚乃至诛杀。

重耳的外祖父狐突此时还在世,于是怀公命他召回两个儿子狐偃、狐毛;但狐突拒绝从命,回复说不愿儿子们背上不忠主君的罪名。怀公震怒之下,杀害了狐突,这就激怒了晋国国内的诸卿家族,怀公从此人心尽失,晋国的卿士大夫家族及国人们不愿再遵从于他的号令。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二月十六,晋国国内的局势因怀公的滥杀无辜而变得十分紧张,即将发生变乱;这个时候,在秦国的大力协助下,流亡在外十九年的重耳,率包括魏犨在内的诸家臣渡过了黄河,抵达晋国旧都曲沃;晋国的大夫们得知公子重耳已经返回晋国、进入曲沃后,纷纷抛弃国君晋怀公,从绛都赶来曲沃朝见。

在曲沃,重耳隆重参拜了祖父晋武公(曲沃武公)的宗庙,然后在武公庙正式宣布即位,成为晋国第二十二任晋侯;重耳就是晋文公。

随后,晋文公于二月十八派出军队赶赴高粱,将躲藏在此的侄子晋怀公杀死,消除了最后的隐患,牢牢掌握了晋国军政大权。这一年,晋文公已经六十二岁(以此推算,此时的魏犨,也是五十上下的人了)。

————————————————————下一篇继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874.html
上一篇“手势”知多少?【第二集】
下一篇俄罗斯发现一座千年宫殿,俄专家:主人竟是“惨遭灭门”的中国人

为您推荐

养由基: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射杀晋国大将吕锜

养由基: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射杀晋国大将吕锜

养由基,楚国将领,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养由基一箭射死晋国大将吕锜,掩护楚共王撤退,名震中原。养由基,嬴姓,养国人,从小就善于射箭。史书记载,养由基双臂可以拉开千斤弓,百步之外轻易射中柳叶,箭无虚发,名气很大。楚庄王时,令尹(丞相)斗越椒叛乱,率兵杀向王宫。楚庄王招募勇士:“谁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平淡中传承的晋国魏氏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平淡中传承的晋国魏氏

————————————————接上篇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9年),晋文公在清原举行大蒐礼,检阅晋军,并在晋国三军之外,再设新上军、新下军,合计五军。这时候的晋国朝堂排名是:中军将先轸、中军佐郤溱、……
君臣相争晋国没落 楚王问鼎百步穿杨【花咪读史0043】

君臣相争晋国没落 楚王问鼎百步穿杨【花咪读史0043】

第四十三章 楚国图霸楚庄王想要称霸中原,他首先瞄准的对象自然还是郑、宋、曹、卫、陈、蔡等等那些小国,由于这时中原地区的霸主晋国正片于内忧外患之中,因此他们也顾不上那些小国了。当晋国国君晋灵公长大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