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晋国有六卿,为何最后是三家分晋呢?

晋国有六卿,为何最后是三家分晋呢?

春秋时期,晋国随着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晋文公便扩大军队编制,设立了三军六卿,晋国六卿便是由六卿三军“将、佐”构成。不过担任三军将、佐并不是只有六家,而是由晋国的十一个世家大族之人轮流担任,他们出将入相,共同执掌晋国的军政大权。

十一个家族中除了“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氏外,其余八家分别为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和智氏。他们采用世袭制的方式长期把持晋国军政大事,不过三军将、佐职位一共只有六个,并不够十一家瓜分,于是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被称为“晋国六卿”。

由于晋国的国政被这些卿大夫家族所把持,导致晋国君主越来越弱,而这些世家则越来越强。后来这些世家为了争权,或是夺利,又或是为了生存,为此展开了一轮又一轮极其残酷的竞争,十一家互相兼并厮杀,精彩程度不亚于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经过近一百年的斗争厮杀,十一家六卿世家只剩下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刚好每家占据一个卿位,互相之间的斗争也没有之前那么激烈,因此这样的“和平局势”为了较长时间,由于六家长期把持晋国军政大权,因此“晋国六卿“”又被用来特指中行、范、智、韩、赵、魏六大家族。

这种局势一直维持了近六十年,后来范氏和中行氏在“铁之战”中被灭,于是就取消了三军中的中军建制,只剩下上军和下军,晋国六卿也变为四卿。之后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共同执掌国政的模式也维持了近六十年。

当时晋国由于内部世家争斗,导致失去了霸主地位,这时智氏家族首领智伯瑶担任晋国正卿,他为了重振晋国霸业,便主动献出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并要求韩、赵、魏三家也各自献出万户封邑,但赵氏不肯,于是发生了“晋阳之战”,赵氏暗中联合韩氏和魏氏攻灭了执政的智氏。

因此晋国的十一个卿大夫家族最后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之后三家不断瓜分晋国剩余土地,最后干脆将晋国公室的土地也一并瓜分了个干净,因此被称为“三家分晋”。由于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时间点正处于春秋终、战国初,又属于重大事件,因此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晋国三军六卿

“晋国六卿”实际上指的是晋国的三军将、佐,由晋文公重耳初创。

晋献公之次子重耳因为“骊姬之乱”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出兵护送下,重耳才重新回到晋国(公元前636年),并杀死三弟晋惠公夷吾之子晋怀公,即位晋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贤士辅佐治理国家,修明政务,向百姓广施恩惠,很快就使晋国国力大增。随着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楚子围宋),晋文公就改革军事,将原先二军扩编为三军,为此有了“三军六卿”。

《史记》记载:“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矣”。于是晋作三军。”

当时晋文公在位四年,楚国派使者到齐国,晋国,却不向必经的宋,郑两国行借道之礼,为此宋国直接杀了楚国使者,因此激怒了楚国,随后宋国被楚军包围,宋国就向晋国告急。由于宋襄公在晋文公流亡时不仅以国礼相待,还有赠马厚恩,晋国必须要救援宋国。

《史记》记载:“赵衰举郄縠将中军,郄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为右。”

而且此战关系到晋国能否称霸于诸侯,于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创建了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称为“三军六卿”。地位从高到低,分别是:中军将郤榖、中军佐郤溱;上军将狐偃、上军佐狐毛;下军将栾枝、下军佐先轸。并任命赵衰为卿,荀林父驾战车,魏犨担当车右。

这些人便是最早的晋国六卿,包含了郤氏、狐氏、栾氏、先氏、赵氏、荀氏(中行氏和智氏都出于荀氏)、魏氏,占据晋国十一个世家中的八家。另外韩氏、胥氏(晋国公族分支)、范氏三家在后来也成为卿大夫世家,担任三军将、佐,成为晋国六卿家族。

之后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随后晋文公在同年夏天召集诸侯举行了“践土之盟”,确定了霸主地位。在不到五年时间,晋文公便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史记》记载:“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后来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晋文公又增设了三行(中行、右行、左行),因为只有周天子才能拥有六军。由于三行只设了将,晋国军制变为了“三军三行九卿”。不久后,晋文公裁撤了三行,并增设为新二军(新上军和新下军),又变为“五军十卿”。

后来在晋襄公时,由于其中四卿在短时间相继去世,便又恢复了三军六卿建制。晋景公在位时又增设了三军,因此晋国军制最多时达到了“六军十二卿”,不过三军六卿的建制在晋国实行的时间最长。

晋国十一个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斗争

狐氏

狐氏出于晋国公族,姬姓,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曾娶狐突之女为妃,生下了晋文公重耳,而狐突还有两子狐偃和狐毛,因此狐偃和狐毛不仅是晋文公的重臣,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在扩建三军后,二人担任上军将、佐,狐氏成为晋国六卿家族。

狐偃死后,其子狐射姑由于晋国大夫阳处父的原因(劝说晋襄公以赵盾为中军将),没能承袭中军将,而是担任了中军佐,狐射姑从此对阳处父生恨,后来派族人狐鞫居杀死阳处父,事情败露后,族人被赵盾处决,狐射姑便逃亡到北狄,后死在了潞国,狐氏落寞,成为十一个世家中第一个退出晋国六卿的家族。

先氏

先氏晋国宗室分支,姬姓,先轸为晋文公时期重臣,最初为下军佐,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其后代担任晋国大夫,不过先氏到第五代就败亡了。

先轸的曾孙先榖因和荀林父政见不合,在“晋楚邲之战”中没有听令撤退,而是率部擅自渡河,导致将其余毫无准备的晋军拖入战场,最终大败。先榖担任晋景公会秋后算账,便勾结鲜虞、戎狄等外族偷袭晋国,结果失败,先氏被灭族,其余分支被驱逐出晋国。

郤氏

郤氏出自晋国公族,姬姓,郤氏先祖郤豹是晋献公时期的大夫,后因攻打翟柤国有功被封郤邑,从此分离出晋国公室,称“郤氏”。郤豹之幼子郤榖为晋国三军六卿中第一任中军将,不过传到第五代郤锜时,因内外骄横,被晋厉公和胥童联手杀害,郤氏家族轰然倒塌。

赵氏也是被郤锜联合正卿栾书陷害谋反,从而发生了“下宫之难”,赵氏因此被灭族,后来就有了“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赵氏灭族后,卿位出现空缺,郤锜便将堂弟郤至和叔父郤犨拉入四军八卿之列,号称为“三郤”,此时郤氏家族实力鼎盛,其余卿大夫家族皆畏惧郤氏。

不过这也让郤锜更为强横嚣张,在“鄢陵之战”大败楚军后,郤氏更是不可一世,权势距离中军将栾书只有一步之遥,因此让栾氏不安,于是栾书设计陷害郤氏要废了晋厉公,三郤因此被晋厉公派胥氏胥童杀死,郤氏败亡。

胥氏

胥氏也为晋国宗室分支,姬姓,胥臣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后成为晋国重臣。胥臣之子胥甲曾担任下军佐,胥氏成为六卿家族,胥臣之曾孙便是上文提到的胥童。不过胥童在攻打三郤时,因顺势将执政栾书和上军将荀偃(分支为中行氏和智氏)逮捕,后被栾氏与中行氏联手击败,胥氏败亡。

栾氏

栾氏为晋国公族,栾氏先祖为晋靖侯之孙栾宾的后代,因封栾邑,其后代以栾为氏,世代为晋国卿士。栾宾之孙栾枝曾在城濮之战中立下战功,先后担任过下军将和上军将。

栾枝五世孙栾盈因其母栾祁与人私通,还将栾氏家产私吞,栾祁怕儿子会讨伐自己,便联合与栾氏有嫌隙的范氏诬陷儿子意图叛乱,栾盈不得已而反晋,栾氏因此被灭族,被称为“栾氏之乱”。

此时十一家六卿世家仅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和中行氏六家。

晋郑铁丘之战,中行氏和范氏被灭

铁丘之战是由晋国六卿家族内讧而起,起因是赵氏家族首领赵鞅要求邯郸大夫赵午将昔日卫国进贡的五百户良民从邯郸迁往晋阳,不过由于正值齐国进犯,赵午就请求宗主赵鞅拖延一些时日,结果赵鞅大怒,便斩杀了赵午。而赵午不仅是赵氏旁支,也是中行氏的外甥,于是中行寅便联合亲家范氏范吉射攻打赵鞅。

晋定公为了平息这场内乱,就派兵讨伐中行氏、范氏,两家兵败逃亡,得到了郑国的帮助,赵鞅为了鼓舞全军士气,便解放了奴隶,并按功行赏,最终打赢了铁之战,中行氏和范氏被灭,剩余族人出奔齐国。

此时晋国六卿只剩下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后来智氏在“晋阳之战”中被韩赵氏、韩氏、魏氏联手打败,因此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原本的十一个卿大夫世家只剩下韩、赵、魏三家,之后三家便干脆瓜分了晋国,因此称为“三家分晋”。

结语:

从晋文公在公元前633年设立三军六卿军制,到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在这180年的时间中,晋国六卿十一个世族之间经过极其残酷的兼并厮杀后,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八家先后被灭,退出了晋国舞台,最终只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他们最后瓜分了晋国,自成诸侯。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8548.html
上一篇溥仪两次访日,裕仁虚情假意,上演一出太上皇与儿皇帝的历史丑剧
下一篇痛苦的回忆,诗妮娜纪念四年前被册封,她却无缘参加拉玛十世生日

为您推荐

养由基: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射杀晋国大将吕锜

养由基: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射杀晋国大将吕锜

养由基,楚国将领,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养由基一箭射死晋国大将吕锜,掩护楚共王撤退,名震中原。养由基,嬴姓,养国人,从小就善于射箭。史书记载,养由基双臂可以拉开千斤弓,百步之外轻易射中柳叶,箭无虚发,名气很大。楚庄王时,令尹(丞相)斗越椒叛乱,率兵杀向王宫。楚庄王招募勇士:“谁能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来使,那会怎样?没法联络了呗,还能怎样呢?古代民间通讯基本靠吼,两国之间,肯定逼格要高一些,就不能乱吼了,互相派遣使者,是上策。一来可以通过使者的素质,体现本国的人才水平有多高。二来可以达到基本的对话功能。如果把人家的使者给斩了,那如果人家要求和呢? 还敢派使者过去和谈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