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替元抗明的汉人算不算汉奸?在大元长大的宋裔士大夫也算吗?

替元抗明的汉人算不算汉奸?在大元长大的宋裔士大夫也算吗?

算。

朱元璋抗击元朝的声明:

就对这群人的本质进行了定性。与之类同的是近代的那次申明。

古华夏不存在“民族”这个提法,不意味古华夏不存在民族。古华夏哪怕不存在叛徒这个提法,不意味古华夏不鄙视叛徒。古华夏不存在“民族英雄”一说,不意味我们不存在“民族英雄”。

明:《论宋元正统》论。更加清晰地诠释了什么叫“替元抗明的汉人算叛徒”这个概念。

稍微延伸一下。张弘范——这个出生在大元朝版图的汉人士大夫也要算个叛徒。与之类比的:

为大清效力屠戮汉人的清代士大夫算。

出生中国,从小送到小日子国,后来3、40年代为小日子国效力在我国搞渗透的女人算。

祖籍福建,高中以前接受汉语教育,毕业后改了个小日子国名字的男人算。

被占领后,替小日子国征伐某大圈子的岛屿军队也算。

在他国长大就不是了?想得轻松,张弘范说汉语、持汉礼、写汉诗,却帮助大元灭掉南宋,即可谓叛徒。需要标定的标准是母语。

毕竟,在《最后一课》里不准讲法语,只能讲德语了,你说他们是哪国人?

当然了,你要学大元的叛徒元帅不考虑后来五个孙儿辈被杀、妻子被先辱后杀的结果,那请随意。

“叛徒”与血统无关,融合也要区分手段,是来扶贫还是来入侵,这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

汉人从来不提血统,喜欢搞血统等级的向来是胡儿。诸如“四级制、升八旗、屠满城、扫清风”:从来都是玩得贼溜。而华夏一直在讲宣教德化,只可惜是胡儿们听不懂先礼后兵,于是只好跑到草原上跳舞至今。

说得很清楚,只要归附能为我大汉所用的,我们乐意接纳。汉人向来讲开放、自信和平等。奈何如今一群不识时务、不受宣教的人,还请“自窜于塞外”为好。谢谢你,快点走!

换句话说:汉人抵抗外族时期,投敌效力者称为叛徒。中华发展壮大时期,窜外谋独者称为叛徒。这2项标准请自行对照检查。

这当然不是搞对立,而是在增强抵御胡化的抵抗力。我们既要会以礼相待、包容自信,还必须筑紧篱笆、排除异己。这矛盾吗?并不矛盾。

叛徒永远不可能改变其性质,其行径可能会一时被模糊、美化,甚至跳出来大放厥词,但只要华夏又将经历危急关头,他们就一定会被拉出来作为比照的对象,反复接受拷问和鞭挞。

叛徒者,既然你家先人决定了归汉宣教而非窜走海外,那就得学会既来之则“永安之”。

民族主义,并非自近代才渲染出来的一种情绪。《太祖实录》之对外国书:

像老八这种人,恐怕很难把高大上的理论讲得如此圆润,这大概率是刘基、宋濂等士大夫捉刀带笔的功劳,同期汉族士人是怎么思考类似问题的,不言自明。

哪怕是没有形成相关成体系,类似于民族主义的情绪在华夏依然存在。元明换代时期的清除异己、光复华夏明显高出传统儒家的“君纲臣子”的桎梏。这使得明太祖在其本身言论里也时时处处“破口大骂”。

大明1朝代3个时期非常显著的特征:

1、明初:

说这话的叫方孝孺,老朱死后也是活蹦乱跳的,还获邀驻翰林院授课。请问,如此显而易见的极端情绪,大明为何不出于影响融合、团结等因素而扒了他的皮?

无论是处理外国关系,还是对内庙堂教育,都清楚地在讲明朝得国为正的原因,觉得以明代元是理所当然的。也体现在给高丽等邦国普及常识、重塑大明外交方略等方面。

2、土木堡到嘉靖时期:

还是方孝孺,第一次指出“华夷之防”,在继承历代《正统论》观点——避免先进的汉文化被落后的夷文化拉垮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保护华族整体生存发展“的“危险”论调。

与之相似的学说还有:丘浚、王世贞等等,代表了汉族士大夫的集体认知。也算是历经“土木堡惨案”后,汉人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保持民族独立的“极端”潮流。

换成武将的说法就是:

全文虽然没有一句提到“民族主义”,反应出来的却是十分强烈的“民族情绪”。

3、明末。伴随着东南沿海“城市化”和“市民化”,带动了各类《演义》《小说》《英雄记》等大众文化兴起。

那些在勾栏瓦肆里广为流传的:无不是在宣扬“以汉为正”——三国、“汉夷之争”——《宋志传》以及“庙堂正确”——《开国英雄传》等等故事。

那些听“岳爷爷死而涕流满面的市井小民”,那些为“刘皇叔开基立业鼓掌叫好的贩夫走卒”,说明了在整个社会阶层,都充溢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

有人说直到20世纪初华夏才知道什么叫“民族主义”。其实清初的吴三桂等“叛徒”形象就已经非常实锤了,只不过不叫这个词而已。

即便没有建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本土朴素的民族主义也同样具有着激烈性、感动性与振奋性。

这是历代骂叛徒的民族主义名言警句:

容易混淆的概念1:责任划分。

在大元长大的宋裔士大夫没有为老赵卖命的责任。你看不惯亲手葬送南宋也无所谓,但只要你从小吃着中国饭,身为宋裔为大元抛头颅就算叛徒。

参考后世改小日子人名那位,即便赵家没资格统领华夏,但你也应该找老张家、老王家、老李家……而不是找拖雷家、脱脱家、铁木真家……

再不济也得效仿大隋起势,前期在南北朝广积粮,积极策划北方夷族四分五裂,然后再从北至南,完成大一统工作。

容易混淆的概念2:清满不分。

反清不代表着反满。以下为国父的战斗檄文。

国父推翻满清庙堂,却并不排斥满族,天经地义。就如同鄙人憎恶百多年前满清,但依然平视满族,理所当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0086.html
上一篇刘伯温筹谋天下定,古军垒怀古寓意深|元明清诗撷萃
下一篇如果你穿越成朱由校,你该怎么延长大明国运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