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纪念史可法诞辰四百二十周年

纪念史可法诞辰四百二十周年

纪念史可法诞辰

四百二十周年

作者:史锡腾

史可法公遗像

史可法受到御史左光斗的关注和培养

明朝万历三十年冬月初四日寅时,大约是公历1602年的十二月底某天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史可法在顺天府大兴县(昔日的大兴县附郭北京城,在城内东北隅,位于今北京市城东朝阳区一带)。

东四牌楼一所略显破旧的四合院老宅中呱呱坠地,一位值得为后人尊敬的著名人物来到了世上。今年(具体公历时间为11月27日),就是他诞辰四百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在此,我写下此文,衷心悼念这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日子。

史可法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是我国历史上与岳飞、文天祥齐名的民族英雄。1645年的这一天,身为南明辅臣的史可法为了阻止清军进犯江南,在扬州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保卫战,他率领不足一万将士与清兵的十万之众苦苦战斗了十天。但因寡不敌众,扬州城最终被清军攻陷,他也在被捕后壮烈殉难,时年仅四十三岁。

史可法生活在明朝末期,当时朝政腐败,国库空虚,灾害频仍,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后金不时进犯侵扰,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尽管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禅心积虑,一心要扶危定倾,但终于未能保住朱家一统江山。在他苦心经营了十七年后,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王朝,自己也在煤山自缢,明王朝宣告灭亡。

但是李自成并没有保住胜利的成果。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清军顺利地进入关内,大顺军一败再败,退回陕西境内,清军轻轻松松取得了北方大部分疆土,将都城从沈阳移至北京,随时觊觎江南沃土。

史可法,崇祯元年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来又以右参议、副使的职衔先后任安(庆)池(州)、安庐(庐州,即今日合肥)兵备道,分巡安庆、池州、庐州等地;崇祯十年,史可法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驻节六安;崇祯十四年到淮安总督漕运,兼抚凤阳;十六年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史可法在南京燕子矶

在得知崇祯皇帝大行的消息后,他以南京兵部尚书的身份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与高弘图、姜曰广、王铎等官员并为东阁大学士;五月十五日,福王称帝于南京,建立南明王朝,国号弘光。由于受到马士英、阮大铖一伙奸臣的排挤,史可法于三日后辞朝离开南京,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前往扬州督师。

第二年三月,清兵在豫王多铎的率领下大举南进,准备收拾江南,一统天下。而在这关键时刻,驻守武昌的总兵左良玉起兵犯阙,以清君侧为由引兵东下,接连攻陷九江,东流、建德、安庆等地,直指南京。一时间,南明都城处在两面夹击的危险状态下。

仓皇之间,首辅马士英不顾北方形势危急,将江北守军全部调往长江上游防御,并命正在准备北上泗州抵御清兵的史可法立即率部前往浦口抵御左良玉军。待到史可法从南京燕子矶脱身赶往泗州,清军已趁虚而入。

他们从归德出发,迅速占领泗州,并渡过淮河天险,向扬州进犯。情急之下,史可法只好退守扬州防御。从四月十五日起,清军围攻扬州十日,并在二十五日 (公历5月20日) 开始猛烈攻打扬州。史可法求救兵不得,只好以数千守军拼死抵挡十万清兵的攻击。

城破之时,他知势难支,便长叹一声,持刀自刎,虽血溅战袍,却被部将救下。被捕后,尽管清军首领多铎对他相待如宾,一再规劝,但他至死不降,最终殉难于扬州南门城楼上,表现出了坚贞不屈、悲壮激昂的英雄气概。

早在四月十九日,史可法在一直得不到南京支援的情况下,知道已经事不可为。由于他早已做好了与扬州城共存亡的准备,从清兵围城开始,便开始安排后事。

首先,他将副将史德威招入内室,向他表达了自己要殉死扬州城的决心,并对他说:“这次扬州危急,形势断难逆转,老夫恐怕只能与扬州城共存亡了。我受朝廷重禄,今上厚恩,不能保国家疆土,只能以一死报朝廷。你是我麾下副将,我死后,有不少后事还等着你去完成呢,无论如何你都要设法活着才是。”

史德威是山西平阳人氏。崇祯十四年,史可法任漕运总督时,他就成为史可法部下,任援剿都司,算起来已随史可法从征三年多。他英俊魁梧,为人忠义,战斗中亦很英勇,史可法内心对他一直十分喜爱。

史德威听史可法如此说,便流着泪说:

“大人决定与扬州城共存亡,我作为大人身边的副将,岂能偷生怕死,在人间苟活?我应该与大人一同战斗到最后才是!”

史可法对他说:“我为国而亡,但你要为我家而活着。我母亲已经老矣,而我又无子,有些后事无人托付,今后只有靠你了。今天请你来,是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嗣子,将来能服侍我的老母。我不负国,你也不能负我!”

原来,在这最后的时刻,准备以死来殉国的史可法希望将史德威收为义子,让他为自己完成死后的遗愿。虽不敢断定是否同宗,但毕竟姓史,关系上应该还是比较近的。

史德威听了这番话,连忙在史可法面前跪了下来,推辞道:

“德威不敢有负大人,然德威家是山西世族,并不与大人同宗,现在无父母之命,安敢为大人之后。”

当时刘肇基也站在一旁,听了史德威的话,流着眼泪劝他说:

“大人不能照顾他的亲人了,而君又不从大人之言,是重负大人也。”

史德威听了这番话,便毅然跪拜在史可法面前,流着泪点头表示同意:

“若大人不弃,末将愿为大人嗣子!”

史可法这才点着头将他拉起来,高兴地对他说:

“好,我这就上书太夫人,请她将你谱写到她诸孙辈中去。”

接下来两天,史可法利用防守间歇时间,先写好一封遗表,上呈弘光皇帝。然后又接连写了五封遗书,以寄托后事。这第一封是留给清朝豫亲王多铎的,信中说: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实有余恨。得以骸骨归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于愿足矣。弘光元年(史可法原信落的时间是“弘光元年”,表示奉弘光朝为正统。后来留下的史料经清人挖补,改成了“乙酉”二字)四月十九日,大明罪臣史可法书。

第二封到第五封信分别是留给母亲、夫人杨氏、家族叔伯兄弟及义子史德威的遗书,信中除了表明自己以死报国之志外,并对家中后事做了安排。这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恳求家人将史德威作为自己的儿子列入家族宗谱。

遗书写好后,他将史德威再次叫到身边,与他诀别,说:

“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我不负国,汝毋负我!我死,当葬我于高皇帝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将这些话和遗书都向史德威交代后,即擐甲登陴,投入到扬州城的防守之中去了。

史可法率军在扬州城中抗击清军

在扬州遭到军民的顽强抵抗,多铎在史可法劝他“扬州百万生灵,既属于你,当示以宽大,万不可杀”时,并没有做声。是在攻破城邑后,立即下令屠城,对扬州军民进行报复。

据当时的扬州幸存者王秀楚所写的《扬州十日记》称,这场大屠杀进行了十天,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惨案。据当时由和尚记载的《焚尸录》统计,屠城期间,刽子手们屠杀了八十万城乡无辜百姓。

不管这些记载是否有根据,但当时扬州城内约有一半以上的无辜百姓死于清兵的刀斧之下是没有疑问的。

史可法宁死不屈,只要求多铎不要屠杀扬州居民

五月初七日,在多铎下令“封刀”,停止对扬州的屠杀之后,被敌人抓而复释的史德威即进城寻找义父遗骸。

那天清兵杀死史可法,被绑在一边的史德威本来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是想到史可法的托付,便对清兵喝道:

“慢!我乃史阁部之子,史阁部有一封写给豫王的亲笔信在我身上,让我交给豫王!”

在刀斧手迟疑之时,他将史可法让他交给“某王”的遗书拿出来,让他们转交给多铎。

多铎命左右接过,半信半疑地展开一看,但见上面写着: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实有余恨。得以骸骨归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于愿足矣。

弘光元年四月十九日,大明罪臣史可法书

多铎一时也无暇处置这些事情,便命将史德威押送到许定国营里,让他酌情处置。虽然许定国对他是百番劝降,但史德威坚决不从,无奈,许定国只好将他放出来。

清军统帅豫王多铎虽然杀死了史可法,但他对史可法的一身正气十分敬佩。在五月十五日进入南京后,尽管乾坤初定,百事繁杂,但他还是在百忙之中下令为史可法建立墓祠,并命有司优恤其家人。

那是五月二十二日,离进城不过七天时间。后来又敕令将汉西门(又称旱西门)附近一所房屋赐给他的母亲、妻子等居住,地方政府并发给粟帛以养之。

第二年(公元1646年)春三月清明后一日,史德威按照史可法生前所嘱,在扬州梅花岭前为义父建墓立碑。梅花岭位于扬州城北广储门外,那是万历二十年扬州太守吴秀开疏浚城濠时,将挖起来的土堆在一起,积土为岭,后来又在上面栽种了梅树,因而得名梅花岭。

由于史德威一直找不到义父的遗骸,只好将史可法身前所用的衣冠及朝笏葬入墓中,在墓前树石立碑,碑刻“明大司马史公之墓”,这就是后人敬仰的史可法“衣冠冢”。

扬州梅花岭上史可法的衣冠冢

我的父亲史旭是一位当了一辈子语文教师的老人。通过江都仙女镇史氏家谱得知,自己是史可法的九世孙,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就决心为史可法撰写一篇完整的传记。

可是那时中国国内一直是战争不断,他辛辛苦苦搜集起来的资料和写成的部分草稿在颠沛流离中散失殆尽;解放后生活稳定了,他利用业余时间又操起笔来做这项工作,不想在六十年代的那场动乱中,大量珍贵资料和手稿再次丢失;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家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他初心不改,又以顽强的精神重新开始,决心要这件事情继续下去。

潜心为史可法立传的父亲史旭

尽管他做了毕生的努力,尽管他得到了各方面的热情帮助,只是父亲年事已高,已经无力完成这项工作了,他经常望着我说:“看来想把这件事完成是不可能了……”

有一天,我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回答他:

“现在想出版一部书很不容易,更何况你的这部书学术性又极强。这样吧,要不然我就用你这些资料将它改写成小说吧,说不定到时候还有人看。”

那一年,我接过了父亲史旭花了毕生精力收集的资料和初稿,又精心写作了八年之久。2015年,一篇长达130万字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史可法》终于完成了第一稿,并抓紧时间对前面的几个章节作了细心修改,只为赶在史可法的殉难日在自己的博客上连续发表,以悼念这位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

2018年,在多方面朋友的帮助下,终于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受到各方面的一致赞誉。可是,这时父亲已经逝世9年,他只能在天国感到欣慰了。

今天,在纪念史可法诞生四百二十周年之际,以一首满江红附在文后,作为对先祖史可法的赞誉和追思。

陈列在史可法纪念馆中的《史可法全传(上下册)》作者史锡腾夫妇(左)与堂姐史溶胞弟史锡华夫妇(右)祭奠史可法

满江红

纪念史可法诞辰四百二十周年

2022年6月17日

万历壬寅,曙光现,史公仙降。梦天祥*,家中来访,举家欢畅。巧遇恩师多教诲,常摹御史坚强样:斗群阉,赴死气如钢,难相忘**。

官任上,常惆怅,民受苦,心难放。为修城献俸,六安无恙***。劲虏合围攻势紧,孤军镇守扬城上。誓不降,千百世英名,梅间放****

注:*据说母亲尹氏怀史可法的时候,曾经梦到文天祥来到她的房里,全家满心欢喜,都在想,这个梦是否预兆着史家也会出一个和文天祥一样的贵人呢?

**指左光斗赞赏并收留史可法为学生,留他在家中跟子侄一起读书。后来左光斗遭阉党迫害时,史可法冒险入监探望的故事。

*** 在巡抚安庐时,用自己的薪资修缮六安城墙,而对家中困难却无力资助。

****史可法就义后,其衣冠安葬在扬州梅花岭。

另附父亲二十年前纪念史可法诞辰四百周年遗作:

满江红纪念史可法诞辰四百周年

史旭

景仰欧阳,绳祖武,匡持社稷。贤弟子,服膺趋步,肺肝铁石。壮志凌云难解惑,军民涣散今非昔。结“门户”,论旧党新朋,扪心疾。

烽火烈,危旦夕。援饷撤,难飞檄。谢诸生献策,己饥忘溺。入寇骑兵成瓮鳖,江淮黎庶如鱼溢。督师出,救百万生灵,扬城泣。

文中部分照片感谢扬州史可法纪念馆提供

责编:黄素梅 方迎欣

赞一下你最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9949.html
上一篇叶轻眉是庆帝的小妾?
下一篇高层严重误判,动员兵过多,战俘死亡率高!简述苏军惨烈伤亡的背后

为您推荐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