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写了348首诗词,真是因为男女之情吗

清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写了348首诗词,真是因为男女之情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上面的这两句诗词,也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两句诗词出自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甚至还知道这个著名的词人是英年早逝,不过知道纳兰容若为何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词的原因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虽然开启了女真对大清的进攻,但是当时的他并知道自己的族人未来真的能打败大清,所以他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其他北方入侵者没什么来去,就是想劫个财,所以他当时只对大清的物质资源感兴趣,而对人力资源却缺乏兴趣。

等到皇太极继位以后,这个很早就受过中原文化熏陶的女真大汉,和他父亲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在继承了努尔哈赤“劫财”的同时,也开始“劫才”,并利用弄到手的中原人才,在女真内部推广中原的优秀制度文化。

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继位以后,也基本承袭了皇太极的套路,不过因为他去世的较早,继承人康熙年纪当时又小,所以在鳌拜等人的挟裹之下,清廷曾开过一段时间的回头车,但是随着康熙的成长,这件事又慢慢回到了正轨。

康熙亲政以后,不光继续面向中原士林开科取士,还通过让各地举荐在野的乡贤,开设博学鸿儒科,邀请中原主流文人编纂《明史》等方式吸纳各阶层的中原文人。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为康熙这个当皇帝的十分重视中原制度文化,所以当朝的满族大臣自然也会让自己的子弟深入接触学习中原文化,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也是其中一员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明珠可能就是个善于权谋争斗的权臣,但是根据《清史稿》等资料记载,明珠曾参与过《大清会典》、《明史》等很多大部头作品的编纂,而且还是部分书籍的总编纂官,在公事之外,明珠还是清初的藏书大家

从明珠的这些“业余爱好”推断,纳兰容若应该算是出生在书香门第,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名著的权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纳兰容若应该受过良好的中原文化熏陶,所以有关他幼年时就“饱读诗书”的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纳兰容若作为明珠的长子,又身在上三旗的正黄旗,他就是不用太努力,也能有一个不错的出身,但是纳兰容若并没有混吃等死,而是凭借个人努力,在国子监赢得了这个国家大学校长(祭酒)的青睐,并在入学后一年就考取了举人,第二年又考取了贡生

如果不出意外,他将会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再放光彩,但是意外出现了,公元1673年的那场殿试,他因为有病而错过了,不过他当时还年轻,这点挫折算不得什么,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耽误就耽误了他一辈子

公元1673年,是康熙继位的第十二个年头,那一年纳兰容若的老爹明珠,刚刚赢得康熙的青睐,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如果此时纳兰容若能顺利殿试,那么康熙对这个满族的子弟一定会有所照顾,可惜......

公元1676年,纳兰性德再次参加殿试,这次他的殿试成绩非常不错,是二甲第七名(相当于全国第十),所以他如愿的拿到了进士出身,但是纳兰性德并没有因此而进入本该进去的翰林院,而是在“蹉跎”了两年之后,才被康熙收了个一等侍卫。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容若在“蹉跎”期间,曾拜了一个叫徐乾学的人为老师,这个人本身的学问虽然不错,但是人品却不怎么样,李光地曾评价他是谲诡奸诈之辈,且是当朝最危险的人物之一,后来乾隆皇帝也说他“阿附权门”。

据史料记载,康熙朝曾有两党,一党以明珠为首,而另一党则以索额图为首,这个徐乾学先是依附于明珠,后来又自成一家和明珠反目,由此可见,纳兰容若拜徐乾学为师,应该是受了明珠的影响,且这件事也说明,当时的明珠已经成了朝堂上的重要力量。

从康熙的角度来看,明珠当年已然成势,如果任由其发展,那么可能会尾大不掉,而从后续的发展来看,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记载,在公元1676年,治河大拿靳辅提出了一条治河方略,于成龙等人因为一些原因持不同意见,康熙亲自下场支持老于,结果在明珠的坚持之下,康熙竟然只能让这件事前后争议了近两年

索额图当年之所以崛起,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家世渊源,另一方面还因为他和太子是亲戚,按理说太子是未来的皇帝,索额图的地位应该等闲人不敢动摇,但是当时的明珠强大到深程度,索额图和太子的人都被他打得节节败退

按照惯例,纳兰容若本应该进翰林院,然后一步步成为阁臣,但是康熙竟然没给他这个机会,这充分说明康熙已经开始提防明珠,所以不想明珠的势力继续壮大和继续传递。

而这对于当事人纳兰容若来说,这是让他非常受打击的,他自幼成名,又在科举中连连如意,眼看着就要平步青云,说不定以后的发展比他爹都不差,但是因为康熙的刻意压制,他的大好前途基本上就这样了......换谁谁能受得了。

受不了怎么办呢?你反正不能跟皇帝撕破脸,所以他只能开始想办法转移注意力,而吟诗作词就成了他排遣失落的最好方式。很多人看了纳兰容若的诗词,都说他是个情种,甚至还有人说他之所以诗词写得这么婉约,应该是因为他老婆的早逝,甚至还有人说,这是因为康熙抢了他的女人。

但只要大家稍微留点心就会发现,纳兰容若在殿试结果出来之前,人家是一个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在没入翰林院之后,他才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情种”的,这可能只是因为他的感情问题吗?

由此可见,纳兰容若之所以能写出348首诗词,成为清初的第一词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时代背景,康熙等清廷统治者,为了治理好天下,从制度等方面鼓励大家学习中原文化;

第二,家庭影响,他爹的文化层次就不低,且有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所以他的成长环境就充满书香;

第三,个人因素,俗话说文章憎命达,古代的诗词大家大多生活不顺,如果纳兰容若在官场上平步青云,那么他一定写不出那么好的诗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7041.html
上一篇为什么崇祯刚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亡了?王承恩说了句很中肯的话
下一篇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偷心写情歌”已成往事,《听海》《哭砂》作词人林秋离去世

“偷心写情歌”已成往事,《听海》《哭砂》作词人林秋离去世

“听,海哭的声音,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一曲婉转哀伤的《听海》,曾击中许多在坎坷恋情中颠沛流离的人。曲中人伤怀,写词人已逝。12月12日,知名作词人林秋离的妻子熊美玲发文宣布,林秋离已于12月11日下午去世。林秋离正是这支写尽无数歌迷情愫的深情之笔。其实就在本月初,熊美玲曾发文透露,“秋离老师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