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资治通鉴》208:“立大志”与“志在必得”,是两码事

《资治通鉴》208:“立大志”与“志在必得”,是两码事

学习内容:王允请吕布做内应,成功刺杀董卓

【王夫之曰】

有诡谲鸷悍之才,在下位而觊觎帝位的,其灭亡也必速,所以王莽、董卓都亡了。而那些能霸天下数十年之久,甚至传之子孙,到后来因为无道而后灭亡的,必定是他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无窥窃神器之心,而是奋志勠力以天下为己任,到了后来,功立威震,上无驾驭之主,然后才萌生不轨之心,以不终臣节而获大宝。

关东之起兵诛董卓,自袁绍始。袁绍最开始顶撞董卓说:“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其志可知也。袁绍集山东之兵,声震天下,董卓西迁以避之。此时董卓有崩溃之势,如果袁绍速进扑击,董卓还能抵挡吗?但袁绍等逗留不进,懦弱无略只是一方面,袁术、袁绍兄弟自怀觊觎之志,他们比董卓还盼望汉朝灭亡,才是真心。

当此之时,真正崛起而与董卓死战的,只有两人,就是曹操和孙坚,可以说,此时曹操和孙坚,都没有非分之想,一心要救国救民的,孙坚算第一个,曹操算第二。结果呢,三分天下,曹操得其一,孙坚得其一。

所以,天下不是你一厢情愿,想得就得的,刘邦入关中,也就是想称关中王而已,项羽杀了义帝,他才有王天下之心。董卓死了,李、郭叛乱,袁绍专擅河北,把帝室丢在脑后,袁术、刘表相继僭越,献帝不能制御,曹操才生出篡夺之志。曹操挟天子,灭袁绍,降刘琮,孙权才确立割据大业。所以,曹操篡夺,是袁绍造成的,孙权割据,又是曹操促使的了。如果说在起兵讨董卓的时候,曹操、孙坚就有篡汉之心,那既不符人情,也不合天理,更不是兴废成败之定数。

【学以致用】

01,一个人的志向大小,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能力大小。就像一个人心中装30个人,和心中装300、3000个人,所调用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的志向是前者,即使给你一个带领3000个人的方法,你也不一定能够掌握得好,这是有先后关系

并且,有大志向并不一定就能做到志在必得,这是两码事

如果你特别在乎志在必得,那么,“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句话你将会深刻感受

就像王夫之先生所举例的,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等,三国里面,很多大佬,都想要建最大的业,立最大的那个功,

但是,最后都成为了过客,这些人都有窥窃神器的想法,而一开始只想为国家做点事的人,最后三分天下得其一

这就启示了一句话

我们不要想着去成为什么,我们也成为不了什么,我们只能尽情的存在着

我们的小公司,小企业,不知道能不能做大,但是我们只能尽情的先做好,先活下去

做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老板,管理层,所有员工,股东,上下游,时代,市场等等各种因素的组合,

换句话说,做大,是员工的事情,员工愿不愿意花心思把公司做大,才是老板该关心的问题

所以,老板想着怎么分好钱,怎么带好方向

员工想着怎么赚钱,怎么以客户为中心

2, 商汤王70里地的领土而得天下,周文王不到百里地而得天下,这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

所以,企业的大和小,真不是看资产,看产品,看资金,或者其他资源等等(这些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老板有没有理解这里面隐藏的规律。

二十代刚刚结束,回首百年前那段历史,在“井冈山”的模式里面,就有着这样的规律,用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是极好的。

3,三国这段历史我看的次数不多,书籍只看了一遍,影视剧也断断续续的看了部分,然后就是从《资治通鉴》这一遍,想必很多人对这方面研究极深,我只记录个人看法,是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同时结合王夫之先生的点评来看

1,一位好的企业老板,不一定做的好县委书记的岗位,但是,一位县委书记却能做得好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区别在于政治眼光与能力

从《资治通鉴》的记录来看,曹操比当下出现的很多大佬,比如董卓,二袁,刘表,刘焉,公孙瓒,孙坚等人都要有更高的政治眼光,

所以,如果你把自己的心与曹操的心,隔着时空结合一下,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或许会觉得,

与其由着这些没啥能力,只知道吃喝,贪图享受的的人领导这个国家,还不如我自己来

但是能力还不够,所以就要用“挟天子以令诸侯”

2,曹操,孙坚,刘备,最开始都是赤胆忠心,都想干点正事,为这个国家干点正事,

曹操实力让其顺其自然的走到那个位置,但是,最后他克制了自己没有走篡位这一步,或许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这一步,只是世人的眼光和心态,不管是嫉妒,恐惧,仇恨还是其它,都把他往“篡位”这个词上靠近

孙坚更多的是军事能力,队伍的作战能力,连董卓都怕,但是,当他找到传国玉玺的那一刻,就想为子孙谋大利,而不是把公家(国家)放在第一位了

刘备也是一样,打的是“仁义品牌”,是以汉家利益为最大目标,但是,当他成为蜀汉皇帝,当关羽被杀害之后,他的“仁义”仅仅是小仁义,是个人的,私人的仁义,而不是国家层面的,涵盖大多数人(全天下人)的大仁义,带着大部分军队进攻盟友,最后怎么样,壮志未酬啊

当年的西安事变,教员他们领导人正是因为把国家,把华夏民族的大义放在最高位置,才会做出与敌人握手合作,共同驱逐外寇

这是一个领导人的气量所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在教我们成为一家企业的领导,一家集团领袖的领导力哲学。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万一,你的企业一不小心做大了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2623.html
上一篇侯官郭氏的台湾情缘
下一篇颜天禄:郑和给马六甲留下了什么?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公元189年2月,汉灵帝病重之际,任命董卓为并州牧,朝廷的这个任命应该是把董卓手中的兵权拿掉,在此之前,董卓是前将军,率领2万人协助左将军皇甫嵩与凉州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朝廷之前还想任命董卓为少府,但是董卓拒绝了。董卓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说明此时东汉朝廷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董卓很聪明,他牢牢地控制着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