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宰相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宰相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分歧很快流传开来。

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

两位客人先后来到了汴梁城内的某处身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兵组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这里诞生了。

北宋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策略。

这两位客人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则是北宋的开国元勋赵普,赵普的原籍在幽州祭县,就是今天北京的西南。

后来,赵普的父亲带领家族迁到了河南洛阳居住后周时赵普在军中担任小吏,以勤奋能干得到了赵匡胤的赏识,很快被提拔为归德军节度使长书记成为赵匡胤的幕僚。

赵匡胤称帝以后,赵普的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在公元九六四年的迁德二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身为朝廷重臣的赵普,并非文人出身,这在极重文治的北宋,实在是个罕见的特例。

赵普虽然也认字读的书却并不多,再加上他评述不善言辞,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从不读书。

宋太祖建立宋朝仪式,决心大量任命文官,开创一个全新的文治国家,因此,宋太祖经常劝赵普在平时多注意学习文化,甚至为此很严厉地批评过赵普。

从此,赵普开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努力的学习儒家典籍。赵普读得最多的是被儒生们分外推崇的论语论语,号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于是赵普将这部书放在卧室的盒子里,每天退朝回家,就关上房门,用心攻读。在后世作为启门读物的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赵中令读鲁论笔记,事学且情。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普宰相认真研读论语,即使做了官,也坚持勤奋学习。

一个小利出身的人,能够得到后世如深这样的推崇,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过了一段时间,同样重视文治的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了,他组织当时的著名学者 编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太平总类收集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全书共1000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读物。

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天至少要看三卷 于是更名为大平玉览这位以好读书文明的皇帝,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陈宇开卷,原意就出自这个典故。

公元九77年,太平兴国二年3月,赵普被宋太宗从河阳,就是今天的河南商梦县召回朝廷,升任太子太保。

公元九81年,太平兴国六年9月,赵普被封为梁国公。此时赵普已经不是昔日的无下阿蒙得到任命后,他自信地对宋太宗说道,臣有论语,一部以半步辅佐太祖定天下,以半步辅佐陛下治太平。

由此传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千古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后来被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释。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读书一定要专精地证明,而崇拜孔子的儒生们则相信这句话说明了儒家典籍包含了世间一切道理,仅仅读熟一册论语。就足以让人出将入相批判儒家文化的人,却将之理解为装聋作哑的权谋之术。

无论如何,北宋开国君臣们开创了以文官治国的先河,在举国重文的浪潮下,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文化高峰,请继续收听下集太宗受挫高良河。

后患无穷,内容更精彩,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历史上的宋朝这个昌文偃武的时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9369.html
上一篇“退翁”孙承泽在北京西山的隐居生活
下一篇新增453件(套)!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