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激荡之后是平静:北宋与辽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

激荡之后是平静:北宋与辽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

在北宋的北面,有一个叫着辽的国家,这个国家与北宋的关系很奇怪,前期打得不可开交,后期休战交好,关系融洽得不得了。据说宋真宗死后,辽圣宗与大臣、后妃“皆为沾涕”;宋仁宗死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哭得一塌糊涂。有人说,宋与辽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是真的吗?

(赵匡胤)

一、25年战争,双方撕破脸对抗

公元916年,契丹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建立北宋。所以,辽的产生比北宋早,辽与宋的关系应该从960年北宋的建立开始算起。北宋一建立,就与辽交上火,一打就是25年。

宋对辽开战,主要是为了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是后晋皇帝石敬塘送给辽国的,可是中原很多有识之士都不服气,想把幽云十六州夺回来。比如北宋建立之前,公元959年,雄才大略的周世宗北伐,就是想夺回幽云十六州,北伐军在42天内收复3州17县,形势一片大好,结果周世宗却病了,只好放弃北伐南返。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又一次对幽云十六周发起进攻。宋军在高梁河一带遭夹击而惨败,在河北满成之战中又大胜,在山西雁门一战中又胜,在河北瓦桥关之战中又败……北宋终不能取得最后胜利,只好收兵。

公元986年,赵光义第二次北伐,三路大军围困幽州。辽国萧太后亲临幽州战场鼓舞士气,先在河北岐沟关击败东路曹彬,再败中路军、西路军,收复失地。宋军引退,第二次北伐又失败。

两次北伐失败后,北宋实力削弱,对辽只能采取守势。辽国萧太后以为宋衰,趁机攻宋。公元986年,辽军在河北瀛州取得君子馆之战的胜利,宋军数万骑覆没。不过,辽军也经历了唐河之败、麟州之败等败仗。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决定一鼓作气拿下宋朝,于是亲率大军侵入宋境。当时宋太宗已死,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亲征。澶州一战,宋军击败辽军,辽军提出议和,宋真宗答应,于是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赵光义)

二、交好百年,亲密无间

“澶渊之盟”后,宋辽都变得佛系了,懒动刀兵,而握手成欢,双方热乎得像一对夫妻。

首先,宋与辽在经济上的合作亲密无间。澶渊之盟后,宋朝在今天的河北设立了四大“榷场”,分别为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在今天的河北新城设立了“新城榷场”。

所谓“榷场”,是宋辽双方在边境设点的、专门用于商品交换的互市市场。打个比方,辽人吃肉,需要喝宋朝的茶叶以助消化,宋人骑兵较弱,需要购买辽人马匹,这就形成了需求庞大的“茶马贸易”。在河北四大榷场里,茶马贸易相当火爆。

除了榷场贸易,还有官使贸易和互赠礼物。辽国统治者喜欢赠予宋统治者御衣、金带、玉带、金鞍髻、铁鞍、良马等;北宋赠送给辽囯的,则主要是金银器具等物,也有颇具中原风味的玉带、衣物等。宋与辽统治者每逢生日、节假日、婚、丧之日,必派使者携礼问候。《宋史》载,为贺生辰,宋使赴辽140次,辽使赴宋135次;为贺正旦,宋使赴辽139次,辽使赴宋140次……

辽国的天子和大臣们,还特别喜欢北宋诗词与经典书籍,在文学与文化上的交流更深。

北宋有的是诗词大家,声名远播于北境,他们的诗词一经传入辽境,辽人便爱不释手,很多人抄录、刊刻,广为流传。至于中原的经典书籍,也是辽人的最爱,榷场里的书往往一到货,就被辽人买光。宋真宗不得不下令禁止一些书的出口:

“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自非九经书疏悉禁之,违者案罪,其书没官。”

意思是说,九经以外的书籍,不准流出宋境,违者重罚。但根本禁不住,这些书还是通过民间通道,流出了宋境。可见辽人与宋人在文化上的亲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北宋与辽这段亲密交往的时间,持续了百年之久。

(宋真宗赵恒)

三、从战到和的根源在哪?

北宋与辽为何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之后,转为了持久的和平,变得越来越亲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方实力相当,你消灭不了我,我消灭不了你,于是罢兵求和。

最初,北宋赵匡胤与赵光义在时,以为北宋实力强于辽国,可以一战而夺回幽云十六州,于是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北伐。多次北伐无果,实力消耗后,北宋认识到理想丰富、现实骨感,于是转入防御。而此时,辽国在顶住北宋几番进攻,打退宋军后,自信心也膨胀起来,以为挥军南下,或可踏平北宋,一统天下,建不世之功。于是反守为攻,几次南征,结果却是每次南征都有胜有负,无法获全功,更无法吞并北宋。

最终,双方领导人都认识到,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打起来,吞并对方纯属妄想,互相削弱是唯一结果。而互相削弱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最坏的结果。

这种情形,很有点像当前社会的夫妻关系。初婚之后的夫妇,心高气傲,往往会争夺对对方的控制权。争夺阶段,你来我往,激烈交锋,互不服气。几年下来,你制服不了我,我制服不了你,于是认识到包容对方、以和为贵的重要性,终于罢兵休战,化激荡为平静。

(赵恒)

看起来,势均力敌是宋辽百年和平的基础,一个国家若想赢得和平,还是要拿实力说话。我们要从宋辽的“战”与“和”中,领悟到始终不渝地发展经济与科技,始终不渝地提升实力的重要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8712.html
上一篇1945年苏联逃兵掳走9名日军女战俘,19年诞下73胎,最终为何自首
下一篇史书中有哪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细思恐极的细节?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用的是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略,诸葛亮派赵云与邓芝为疑兵,出箕谷,与曹魏大将军曹真对峙,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五郡,同时派出马谡镇守街亭,以阻止曹魏援军进入陇右。第一次北伐的关键点就在街亭,赵云与邓芝拖住了曹魏关中主力,而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主力则没有敌手,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