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专栏丨深入推进“两个打造”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嘎仙洞遗址】

专栏丨深入推进“两个打造”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嘎仙洞遗址】

考古人眼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十九

拓跋鲜卑先祖“石室”

嘎仙洞遗址

拓跋鲜卑发源于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经过三次迁徙,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进入中原地区,建立北魏政权,统一中国北方,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对北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从嘎仙洞的重大考古发现到呼伦贝尔草原上多处鲜卑墓葬的发掘,这些考古工作都为研究古拓跋鲜卑起源、发展、迁徙、交往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嘎仙洞远景图

拓跋鲜卑起初生活在大兴安岭。公元2世纪时,迁徙到阴山河套地区,占据“匈奴故地”,建立代国、定都于盛乐。后经多次征战建立了魏国,史称为“北魏”,从此鲜卑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公元443年,乌洛侯国遣使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回先祖故土之祭祖,他们经四个月的奔波,从中原来到拓跋鲜卑先祖“石室”,把皇帝的祝文刻在石洞内的石壁上。这一重大史实记录在《魏书》中,但随着历史烟云的生生息息,这一祝文早已淹没而成为鲜卑历史的未解之谜。

发现《石刻祝文》时合影

关于拓跋鲜卑旧墟石室究竟在何处?原来史学界的中外学者屡有考证,诸说纷纭,争论不休。原呼伦贝尔盟文物站站长米文平等学者多次实地考查与研究,1980年7月30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内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祝文”刻辞。与《魏书》记载乌洛侯国遣使“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基本相符。

这证明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的“旧墟石室”,大兴安岭北段是拓跋鲜卑发源之地。

米文平向学者介绍嘎仙洞《石刻祝文》

嘎仙洞本为天然花岗岩山洞,洞口略呈三角形,高12米、宽20米,方向朝南偏西30°。洞内宽阔宏大,幽暗深遂,南北长120米,东西宽27米,穹顶最高处达20多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依次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四部分。前厅西侧距洞口15米的石壁上,刻有太平真君四年“祝文”刻辞。石刻高度距地面约1.5米,通高0.7米,宽1.2米。刻辞为竖行,共19行,全文共201字。刻文为汉字魏书,隶意犹浓。这是至今已有1580年的历史,是一部原始档案,也是珍贵历史文物。

嘎仙洞西壁太平君(443年)祝文拓片

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的发现,成功揭开了拓跋鲜卑起源地的千古之谜,成为当时震惊国内外的重大考古发现。夏鼐著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认为这一发现“解决了鲜卑族的发源地问题”。1988年1月,嘎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嘎仙洞出土陶罐

复审:王佐政 苏志刚

初审:盖志勇 张煜鹏 连吉林

编辑:王猛 陈乔新月

供稿:长海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852.html
上一篇燕王朱棣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长江边上,南京城是否能够守住?
下一篇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放过了扶苏的儿子子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