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第四野战军如何成长为我国当时最厉害的战略机动部队?

第四野战军如何成长为我国当时最厉害的战略机动部队?

1948年8月,辽沈战役爆发,林彪、罗荣桓领命反攻,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是锦州,大军兵临锦州城下时,蒋介石还不甚在意,毕竟锦州重兵把守,防御力不弱,但是没想到东北野战军直接在城门外架起了近千门大炮,黑漆漆的炮筒直逼城门口,仅用时不到两天就攻下了锦州。

东北野战军,后被整编为第四野战军,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第四野战军,那就是“屹立在北方的巨石”,这支军队在我国军史上赫赫有名,只要谈及解放战争就必定绕不开驻扎东北的第四野战军。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兵力和装备是远远比不上拿着美式军械的国民党军的,但偏偏第四野战军这支军队与众不同,四野不仅装备精良,财大气粗,而且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战斗力,都强出当时许多国民党的军队。

那么,入关时仅十万人,仅三年时间就发展到百万人的东北野战军,其装备从何而来?第四野战军装备又究竟精良到了何种地步呢?

关于第四野战军的装备来源,坊间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苏联给了第四野战军非常大的援助,这其中就包括武器装备。

甚至国际间一度流传着刘亚楼用粮食和苏军换装备的无稽之谈,为什么说是无稽之谈,因为真实的情况是,刘亚楼确实和苏联军队签署过协议,用粮食和苏军做贸易,不过并不是为了换装备。

1945年8月,刘亚楼随苏联军队回到大连,经罗荣桓的推荐后成为了我军的参谋长,上任后不久,刘亚楼就发现了东北野战军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北上的许多士兵都是赤手空拳来的,东北地区没有那么多资源供给士兵的吃穿,冬天来临后形势更加严峻,于是刘亚楼就和苏军谈判,用东北地区产的粮食和苏军交换皮衣、皮靴等物资。

刘亚楼此举是为了保障东北野战军最基础的生存条件,和武器装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既然如此,苏军对东北野战军的装备是否做出了贡献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并没有后来苏联所说的那么丰富。

苏联成功赶走了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后,顺利收缴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只有小批被苏联运回了国内,大部分仍然留在东北,因此我党早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四天就派出了吕正操、曾克林、张学思、万毅等人率领旗下部队赶赴东北。

最先进入东北的是曾克林部,在协同苏联攻克山海关后,他们一路挺进沈阳,在这期间,曾克林部收缴了共计3200支步枪,200多架重机枪,20门火炮,以及各式子弹500多万发,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军用物资,当然,关东军的富庶还远不止于此。

这些物资的流入让曾克林部队规模迅速扩展至2万人,但是在这之后,我军收缴武器的过程,开展得就不那么顺利,由于曾克林上报的信件中,多次对东北的形势夸大描述和对时局不正确的判断,导致许多士兵都是赤手空拳去的,结果人到了,武器却不够分。而且在这之后国民党迅速向苏联施压,并签署了《中苏友好条约》,为国民党抢占东北大开方便之门。

时局变化后,我军从苏军手里接收的武器就相当有限了,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入关数十万人,却只得了近乎人数一半的步枪,其他装备也几乎跟不上消耗。

所以当时有传闻说,东北遍地是武器并不属实,而且我军得到的还多是日军的老旧步枪,拿着新式美式枪械的国民党士兵是看不上这些的,当时杜聿明军队,最差的也是半美械装备,他们对日军的老旧步枪压根不感兴趣。

1945~1948这段时间,根据真实的资料统计,苏联方面移交给中共的武装装备大概是步枪23万支左右,冲锋枪1300挺,机枪5300挺,轻重火炮1000多门,与七十年代在苏联档案馆中记载的步枪70 余万支,机枪1.4 万挺,火炮约4 000门,坦克约600辆,汽车2 000多辆,弹药库近700座,800余架飞机和若干炮艇并不完全相符。

而且这份苏联档案中还记载苏联将861战机给了中国,但是如果真的给了中国,为何建国初期空军的发展会如此缓慢呢?所以如果说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全靠苏联的说法太过片面,苏联确实有援助,但并不多。那么,除了苏联给的武器装备外,东北野战军的装备还从何而来呢?

早年虎踞东北的张作霖建设过不少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在东北沦陷后,都被关东军占领,关东军溃败后顺势被苏联接手,不过苏联这样一个以钢铁工业著称的大国家,对东北境内的老旧兵工厂兴趣不大,于是东北地区解放后,这些兵工厂最后又回到了解放军手里。

尽管几经战火,这些兵工厂已经破旧不堪,但解放军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解放军的兵工厂部门到处收集零件,硬是把许多废弃的兵工厂重新运作起来。

没有装备就自己造,当时任炮军总司令的朱瑞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想法,代领人到处搜集关东军遗留在东北的大炮零件,绥芬河、满洲里、长春、穆棱,到处都有当时搜集零件的干部的身影。

就这样连搜集带组装,我军硬生生凑出了700多门大炮,靠着研究这些零散装备,东北兵工厂逐渐也能生产出一些小型的炮弹。

后来东北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兵工厂遍地开花,珲春、鸡西、哈尔滨等地都兴建了兵工厂,除此之外,加西满兵工基地、辽东兵工基地,吉林兵工基地也都开始生产批弹药武器,供给前线。

除此之外,东北解放军还靠剿匪获得了大批武装辎重,不仅保障了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还解了当时武器弹药不足的燃眉之急,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除了苏联援助、解放军自己的收集和建设外,还有一部分至关重要的武器来源,那就是蒋介石的“进贡”。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凯申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凯申为我们造”,这首诙谐幽默的打油诗讲的就是蒋介石旗下许多部队被我军歼灭,装备被收缴,很多精良的美式装备就这样白白送到了解放军的手中,而蒋介石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凯申物流大队队长”。

解放战争打响时,国际上都更为看好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但是解放军韧性强,深扎于群众,最擅长以战养战,吴吉清在书中就曾说过:

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在我们正需要补充时,就及时地给我们运送来了。叫我们吃得饱饱的,穿得整整齐齐地与陕北红军会师。太好啦!

由此可见在战争阶段,我们的许多物资都是靠着边打仗、边缴获来的,东北野战军的精良装备也不例外,这无疑是狠狠打了蒋介石一巴掌。

战略反攻开始后,截至1947年,东北野战军记载在案的收缴武器就有短枪11.5万支,冲锋枪6100余支,轻重机枪9000余挺,各种火炮2568门,子弹70000万发等等,但是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有时候边打边收缴,武器直接被战队收用了。

正是有了这些积累,在后面辽沈战役爆发时,东北野战军才有了千门大炮压城门的磅礴气势,当时留守锦州的国民党将领盛家兴感慨的说道:“解放军炮兵火力的强大,出乎守军预料之外”,随着辽沈战役大获全胜,这些“高级货”最后也到了东北野战军的手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解放战争初期,苏联红军移交的日军装备确实是东北野战军最基础的武器来源,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我党意识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所以,与其说靠苏联老大哥,不如说是解放军靠着自力更生,以战养战的策略,才有了第四野战军如此庞大的规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6335.html
上一篇唐朝初年,大唐是如何重新构建东北亚秩序的?
下一篇尧舜禅让”是礼让还是篡位,历史真相倒底是什么?

为您推荐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

就是这个翠岩山下牤牛村,见证了东北野战军的将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运筹帷幄29天,指挥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辽西围歼站等八大战役,为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