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四大野战军,哪一支在解放战争中贡献最大?数据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四大野战军,哪一支在解放战争中贡献最大?数据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始终争议不断,其实大多陷入了“粉谁就支持哪支野战军”的怪圈,而缺少战争数据上的支撑,这样的做法,既难免在论点上有失偏颇,又无法说服不同意见。实际上,如果认真研读解放战争期间的若干历史数据,则客观和正确的结论就会呼之欲出。

剧照

解放战争初中期,我军根据原来的军区划分和战场形势,曾经先后成立过八个以上的“野战军”建制,比如先后取消番号的晋绥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豫鄂陕野战军,以及东北民主联军之野战部队等等。

直到1948年5月间,经过不断地整合,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改称“中原野战军”为标志,才正式出现了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三个野战兵团的番号。

次年初全军统一番号和序列时,再分别改称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五大野战军”的战略格局,只不过华北军区的三个野战兵团,已经改由进驻西柏坡的解放军总部直辖,并没有单独组建“野司”而已。

剧照

01、四大野战军的概况

众所周知,西北野战军是由1947年3月组建的“西北野战兵团”升格而成的,既然早期称之为兵团,显然其兵力规模是有限的,基本是以28000余人起步。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华东野战军最初成立时,许世友第九纵队的兵力规模(31000余人)。

陕北根据地地贫民饥,晋绥根据地也好不到哪里去,是不可能招募和养活太多军队的,因此这两个根据地共同组建的西北野战军,高峰期也不过15万余人。

西野改称第一野战军后,华北军区两个兵团划入建制,才达到34万余人,这已经是1949年6月以后的事情了。

兵力规模小,装备又简陋,加之粮弹供应困难,第一野战军的作战条件是最艰苦的,战果自然有限。

剧照

中原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比较吃力,源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部分,已在序列调整时被划到了华北军区(徐帅的第一兵团主力),加之若干纵队改制为二级军区的地方武装,所以正式更名为中野时,仅有七个纵队14万余人。

其二便是四个主力纵队(刘邓大军的基干),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在大别山苦苦坚持阶段,损失较大且重武器匮乏,确实伤到了元气,直到1949年初才缓过来,二野成立时有28万余人。

后果就是集整个野战军之力,淮海战役期间尚啃不动黄维的一个精锐兵团。如此说来,在解放战争的角逐阶段中,当然是华东野战军(三野)和东北野战军(四野)承担的任务更重,消灭的敌人更多。

剧照

既然我们要评选“哪一支贡献最大”,那么三野和四野还是要比较一番。注意我们讨论的是对战局的贡献,其他诸如一野解放的地区最广袤、四野解放的省份最多等等,是由战略追歼阶段各野战军的任务所决定的。

因为敌人的主力,毕竟集结在东北、华北、中原和华东地区,西北之敌除了胡宗南部队外,多为杂牌军阀。包括在渡江战役之后,三野主打的是中央军汤恩伯集团,四野主打的是桂系和粤系军事集团。

显然,解放战争的中心任务,是要打垮老蒋赖以维持统治的黄埔系中央军,这个无需争论。

剧照

02、牵制敌人数量之比较

专业的数据表明,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1946年7月1日,两大野战军分别面对敌人数量是:

东北战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以下,共五个军16个师161000人。

山东战场:“山东绥靖总指挥”王耀武全部、徐州绥署一部,共十个军27个师191000人。

华中战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武汉行营主任”程潜以下,共十一个军31个师272000人。

说明一下,华中区的敌人并非全部用来对付“华中野战军”,一部分用于长江中游的警备。即便如此,仅山东战场的敌人总数(19万余人),便已经超过东北战场的敌人总数(16万余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兵力部署分布表

如果再加上华中区加强来的10余万敌人,则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共同抗衡的敌军数量不低于30万人。尽管华东野战军尚未正式组建,但是牵制敌人兵力的性质是一样的,大大超过“东北民主联军”所对阵的16万敌人。

至解放战争进行了整整一年之后,根据南京方面1947年6月30日的统计,我两大野战军分别面对的敌人数量是:

东北战场:杜聿明指挥的正规军七个军21个师156000余人,非正规军11万余人,合计为332300余人。

华东和中原战场:“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的正规军四十三个军115个师671000余人,非正规军209000人,合计1023000人,已经超过了百万大军。

说明一下,顾祝同接手的是“徐州绥署”和“郑州绥署”两大坨的部队,因为薛岳和刘峙已经双双被撤职,陆军总司令部分别设立了徐州、郑州两个司令部,其中“陆军总部郑州司令部”所辖部队,主要用于对付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

兵力部署分布表

而在此期间,顾祝同用于进攻鲁南和苏北地区的正规军,达到了24个整编师45万人,加上地方武装的数量(以半数计),华东野战军需要对付的敌军数量,绝不低于55万人,是不是也大大超过东北民主联军应对的33万敌人?

及至1948年秋冬的大决战期间,历史爱好者对双方的兵力数字更是耳熟能详,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含东野和东北军区部队)是以103万人,歼击卫立煌的55万人;而华野和中野的60万人,面对的是刘峙的70余万大军(80万有点水分)。

一边是2比1的绝对优势,另一边是总兵力相对劣势,结果两大野战军(中野只能起到少部分作用,牵制黄维10万余人)均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就难度而言,也是华野稍微大了一些。

剧照

03、牵制敌人质量之比较

为什么1947年3月敌人所谓“重点进攻的”目标,选择了陕北和山东?一方面是战略位置使然,因为华野活动的区域,距离国民政府腹心地区的南京、上海非常之近,几乎有卧塌之侧的意思,陈粟抬抬脚就可以过淮河奔长江。

另一方面就是在这个时段,华野的平均素质和整体战斗力要高于东北民主联军,敌人的评价其实是最中肯的,老蒋就公开说:“贺龙部,聂荣臻部,陈赓部,刘伯承部,陈毅部,此五部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部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

老蒋评价的是关内我军五大集团,并没有包括东北我军,但是完全可以从战果中体现出来,在1948年元旦之前,东北民主联军虽然多次取得重大胜利,却没有歼灭任何一支敌人的军级部队!

剧照

而从1947年初开始,华野先后全歼了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鲁南战役)、第46军、第73军(莱芜战役)、整编第74师(孟良崮战役)、整编第57师(沙土集战役)至少六支军级部队,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

东北野战军(1948年1月1日改称)直到1月3日,才第一次全歼敌人的军级建制:陈林达的新编第五军,而在此之前,东北蒋军的新一军、新六军、第13军、第52军、第71军、第60军、第93军,最多只有师级建制覆灭的先例。

这跟部队底子是大有关系的,1946年初“东北人民自治军”完成整合时,拥兵27万余人,跟华野1947年初刚刚组建时的27万人,惊人的巧合。

剧照

但问题是,东北我军的老底子,只有八路军、新四军出关的11万人(还有一定战损呢),那么其他近20万人的部队,都是从东北就地扩军而来的。而华野各纵队,基本都是山东老八路和新四军的队伍,部队素质较高。

在东北战局最凶险的1946年6月间,也就是四平保卫战失利退守松花江以北时,正是山东我军在陈毅司令员的指挥下,主动向敌人发起大规模进攻。连续攻克泰安、德州、枣庄等要点,歼敌30000余人。

这就迫使老蒋无力向东北增兵,之前答应调给杜聿明的两个军,都被拖在华东战场。换言之,华东我军的出击,有力支援了东北战场,从而使东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林彪曾经专电延安说明: “1946年5月四平、长春撤退后,因主力来不及休整补充和装备,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我们能够缓过气来”。

剧照

04、两者自身条件之比较

在东北的蒋军部队,主要以驻印军、远征军和滇军为主,真正属于一流的只有新一军和新六军(五大主力之二),二流的有第52军和第71军,滇军的两个军则主要担负守备任务,换句话说,东北敌人的精锐,其实就那么四个军。

东北蒋军的三个头目:杜聿明(熊式辉不计)、陈诚和卫立煌,在敌方高级将领群体中,都不算顶尖的,一般般吧。

而在华东战场上,敌人投入了是黄埔系中央军的半数以上主力、桂军主力和粤军主力,包括一流的整74师(74军)、整5师(第5军)、整11师(第18军),也就是五大主力之三。

剧照

另有整73师(73军)、整83师(第100军)、整25师(25军)、整7师(桂7军)、整46师(桂46军)、整48师(桂48军),以及粤系的整63师、整64师和整65师,大略统计,二流的军级部队不少于十个军。

并且华东蒋军的指挥官们,堪称是“名将如云”,比如什么薛岳、顾祝同、汤恩伯、王耀武、范汉杰等等,其整体水平和级别之高,肯定是要超过东北的,也足以说明老蒋对华东战区的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华野还先后丧失了两淮、临沂(沂蒙山根据地中心城市)、胶东三大块解放区,征兵和筹粮日渐困难,战争潜力遭到严重破坏,也没有系统的军工生产能力。

剧照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野始终保有松花江以北的大片根据地,未曾被敌染指,遂有条件招募新兵、征购粮食和组织军工生产,还有“沙发形”的国际环境可以依托,假以时日,军队肯定会壮大起来。

到大决战开始之前,东野的“解放战士”比例仅不到10%,而华野的这个比例高达40%,两个数据的差异,既能反应华野的歼敌数量,其实也说明了华野的困难程度要大于东野。

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付出的总伤亡为59000余人,而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期间的总伤亡超过130000人,是东野的两倍以上,难道是华野的战斗力比东野弱吗?非也。

一方面,说明东野的装备和火力优势较大,主要体现在炮兵数量和炮弹消耗量上;另一方面,得说华东蒋军的精锐部队确实比较顽固,其中有不少比较难啃的骨头,比如黄百韬和黄维兵团。

剧照

05、歼敌数字之比较

之前撰文介绍过,三年多时间的解放战争,就我方而言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战争序幕期、战略防御期、战略反攻期、战场拉锯期、战略决战期和战略追歼期,“大决战”固然重要,然而前四个阶段却是最难的。

解放战争第一年(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东北我军累计歼敌为8个师,而华东我军累计歼敌为30个整编旅,被主席称赞为全国战绩最好的战区。

其中的战略反攻期,是以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算起的,为了减轻刘邓的压力,华东野战军被迫实施了“七月分兵”,以主力出击外线牵制敌人的兵力,这个期间华野打得很苦,但仍然全歼了整57师。

剧照

逐鹿中原的结果,是解放战争的胜负手所在,陈粟、刘邓和陈谢三路大军,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作战,终于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整体形势,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仍然是华野各部,毕竟刘邓、陈谢的兵力有限。

华野主力1948年5月打响的豫东战役,是中原战场的决定性一战,从此战略主动权尽在我军掌握,主席因此在接见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时说:“我们过山坳了!”

为了让陈锐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主席以左手握拳,手背向上,用右手食指沿着弧形手背越过拳头顶端比划过去,非常形象地表示:解放战争好比爬山,现在已经越过山的顶端了。

综上所述,在解放战争的前四个阶段,仍以华野对战局的贡献最大,而到了战略决战和战略追歼阶段,东野承担更多任务的原因,那是“林彪现在肥得狠”。

剧照

根据最新版的解放军战史数据,解放战争中我军共歼敌1065.8万人,五大野战军的明细如下:

第一野战军歼敌约65万人、第二野战军歼敌约330万人、第三野战军歼敌约247万人、第四野战军歼敌约323万人、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歼敌约101万人,于是一些网络文章据此给出了二野(1)、四野(2)、三野(3)、一野(4)这样的排名。

这是非常外行的歼敌数量排列方式,比如第二野战军排名第一,明显是有违军事常识的,因为二野歼敌的高峰期,是在战略追歼阶段的西南战役中,歼敌数字中大部分是起义、投诚和剿匪的数量。

仅成都战役中,胡宗南所辖的五个兵团约40万人中,就有四个起义一个投诚,解放军并未经过特别惨烈的战斗,便基本解决了敌人,二野需要改造的的敌军数量高达90万人,且相当数量为川军和滇军等杂牌。

剧照

真正能够进行比较的,仍然是三野和四野,其中最关键的数字,是歼灭敌人正规军的数量,这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四野累计消灭的323万人当中,只有188万正规军,其他皆为西南和中南地区的剿匪数字。

即便这188万敌人当中,还要包括平津战役中接受和平改编的傅部25万余人,如再去掉战场起义的张轸、陈明仁兵团,四野真正在战斗中消灭的敌人正规军,应该在150万左右。

而三野的剿匪总数为232784人,也就是说,别看歼敌总数排名第三,但是消灭敌人正规军的数量,去除吴化文、张克侠、何基沣、廖运周等起义部队,至少也在200万人以上,战争中的贡献实际排名第一!

剧照

结语: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共进行了大型战役134次,每役歼敌30000人以上的共38次,其中华东野战军遂行的有12次,占比约三分之一;每役歼敌50000人以上的共23次,其挥华野遂行的有8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解放战争中第一年共歼敌112万人,其中有44万人是华野消灭的。在整个解放战争进程中,人民解放军牺牲的干部战士总数约30万人,其中华野(三野)牺牲指战员即达11万余人(114191人),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实话实说,以红军时期、抗战时期的资历和职务,1955年林彪封帅是毫无悬念的,几乎不存在什么变数。而资历较浅、职务晋升并不快的粟裕,能够在1955年授大将衔,且排名在陈赓、张云逸、徐海东等老资格的前面,后来居上成为大将之首,凭借的是什么?

当然是解放战争中率领华野浴血奋战,取得的赫赫战功?因此总体来看,华东野战军和后来的第三野战军,才是在解放战争中的各大野战军中,贡献为最大者。

剧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1301.html
上一篇守护记忆 传递和平 “不可忘却的记忆”阅读寻访行动开启“云寻访”
下一篇密折制度多好玩?康熙、雍正为此经常被“撩”,心情不好批阅时破口大骂

为您推荐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

就是这个翠岩山下牤牛村,见证了东北野战军的将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运筹帷幄29天,指挥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辽西围歼站等八大战役,为
他用二十天打开解放战争大局面,卧底将军太能打!

他用二十天打开解放战争大局面,卧底将军太能打!

话说在卢沟桥事变刚爆发的时候,在一次激战过后,我军艰难地取得了胜利。日军眼见占不到便宜,就派出了一个佐官来假模假式地和谈。说是和谈,其实就是找个借口拖延时间、等待援军。这位耍无赖还耍得非常硬气,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提了一大堆无理要求,比如什么给日军当面赔礼道歉,把获胜的军官全都撤换掉之类的,还嚣张
八路军留守兵团,兵力装备堪比主力师,为何授衔仅1名大将?

八路军留守兵团,兵力装备堪比主力师,为何授衔仅1名大将?

作者:相忘于江湖全面抗战爆发后,陕北红军改编为一个路军和3个主力师。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又在这3个师抽调部队组建了一个留守兵团。可不要小看这个留守兵团,1937年8月25日成立时,留守兵团的兵力和装备都和三大主力师的120师和129师不相上下。全面抗战爆发后,陕北红军有7.5万人完全可以编为4个军。这7.5万人包括朱毛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