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东北解放战争:国军冲入东北,杜聿明推进速度多快?20天打穿东北

东北解放战争:国军冲入东北,杜聿明推进速度多快?20天打穿东北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在苏联百万大军进入东北、美国空投原子弹后,果断认怂投降。

那一刻的蒋介石无比着急,因为自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双刀开路,分别从北京、上海两个地区切入,形成了“半月形”的横扫区域。

国军边战边退,直到抗战后期大多集中在云南、贵州两地,而在北方战场,因八路军、新四军大踏步开辟敌后战场,占据了陇海线以北的大片区域。

日军突然投降撤离,陇海线以北大中城市便成为了真空地带,随时有被我军占据的可能。

所以,蒋介石异常着急。

一、东北新征途

国共双方在面对东北问题时,开启了一段奔袭大赛。

1945年,8月20日。

毛主席给山东分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分局、冀察晋分局发电:

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

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 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

山东之两团限电到十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

每团官兵不得少于一千五百。

必须明确宣布去东三省之任务(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

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

必须有良好之纪律。配备及出动情形望告。

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省。

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这是我军首次指示东北派兵的最早电报,此次东北派兵,共计九个团,合计兵力达13500多人。

但这种数量的调兵,远远无法完成抢占东北这项重大任务。

为此,随着这封绝密电报的发出,我军又陆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运兵运动,陕北、晋北、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六地八路军、新四军,分别由陆路、海路进入东北,算上前期第一批进入东北的军队,合计11万人。

那一年的夏日,处于南方战线上的国军也同样踏上了征途。

只不过,与大多数徒步进入东北的共军相比,国军士兵待遇优渥,在蒋介石的操盘下,美海军大队率先控制了上海、青岛、北平,并且派出飞机、舰艇没日没夜的帮助蒋介石运兵。

这些国军,大多数进入了东北,也有人进入上海、青岛、济南、邯郸、北平。

这些人,目标一致,目的一致,可命运的结局却天差地别。

东北是中国人抗战14年以来的悲伤之地,它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亦是四万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落幕之地。

1931年,日本入主东北之后,果断整顿报刊、影业。

仅仅几个月后,日军方面成立了弘报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全面接管以前的报刊、影业,扛起了所谓的“舆论大业”。

基本切断了可能引起舆论宣导的可能性途径。

军事上,日本人为了苦心经营东北,以强力抹掉了数支曾经活跃在东北的武装力量,唯一没抹掉的就是那些啸聚山林的土匪。

十四年以来,东北的百姓在日本人的管控下,几乎与世隔绝,无论是共产党亦或是国民党,对于隔绝十四年之久的东北人而言,他们只知道踏入东北领土的是另一支军队。

如果要给这支军队附加一个名字。

他们只知道是「中国军队」。

陕北的红和南京的蓝,他们区分不了,他们所欢欣鼓舞的是,可恶的日本人终于败了~

他们也并不知道,此时的东北,拥有全中国最发达的工业,拥有全中国最发达的铁路。

那时候大多数的东北老百姓可能也不会想到,这里还将再次成为迸发星火的高热战场。

时代重启,一切未知。

那一年,一位38岁的统帅,随着三封临时调令,在路上来回折腾,他的终点是东北。

林彪出关是个偶然。

1945年,8月26日。

林彪搭乘一架美国飞机在黎城降落。那时候的他,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准备前往山东就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太行山的崎岖山路并不好走,加上雨季来临,林彪此行走得异常艰难。

他前脚刚刚抵达濮阳,一纸电令又传了过来,他得去冀热辽军区担任司令员。

这个冀热辽军区,就是紧贴着辽西走廊山区开辟的一块根据地,它就像一扇门板,挡在了华北面前,门板两侧各牵着两条铁路。

一条是北宁路,一条是锦承路。

刚刚上路的林彪,一路向西,马不停蹄的往河北赶去。谁知道,命令又来了。

毛主席又让林彪、肖劲光令人均赴沈阳,愈快愈好。

而很快,坏消息也来了。

东北已经打起来了~

二、国军来了

毛主席还是低估了美国人的运兵能力,当我军各部队仅凭着两条腿踏上东北征途的时候,老蒋已经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将第13军、第52军经由秦皇岛登陆,怼在了山海关面前。他们的到来,将成为国军在东北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黄金时代。

因为东北的初代命运,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对于停留在坚城下的国民党雄兵,负责驻防山海关的李运昌却毫无办法。他和曾克林最早进入东北,扩兵速度前所未有。

然而,李运昌却过度轻视了国军的进攻速度。他的兵力沿着山海关到锦州布防,过度分散了核心防御力量,导致杜聿明在最初进攻辽西走廊的时候出奇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阻击,便直接打通了辽西走廊。

11月23日,杜聿明进入了锦州。

这天,距离林彪进入东北尚不足一个星期。林彪果断给中央军委发电: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准备放弃锦州及以北二三百公里。

锦州以北二三百公里的极限,差不多是通辽、四平、临江环形圈。

当时,可能所有东北的将士们都不会想到,林彪当年电报中提及到“放弃计划”中的极限区域,会成为此后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地盘的高热区。

林彪在准备放弃部分土地的同时,杜聿明却并没有暂时停止进攻的打算。

他的部队在进入锦州之后,杜聿明又马上下达第二阶段的作战命令:

12月24日。

杜聿明又下令第13军、第52军伸出锦州,以东西两个方向展开,对营口、沈阳、黑山、义县、承德地区发起进攻。

林彪为了避其锋芒,将直属部队机动控制在法库、彰武地区,等待机会。

众所周知,在杜聿明进攻的这些日子里,我军的部队也陆陆续续到达了东北,除了林彪手里控制的部队,其它陆续抵达山东的部队大多活动在沈阳东南两个方向。

这两支初期就遭到分割的部队,也就是后来我们常听到的北满根据地和南满根据地两部分的军队。

此时林彪所忧心忡忡的早已不再是作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东北的军队在艰难环境下的生存问题。

1945年,12月28日。

毛泽东发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篇文章不算长,但核心的指示有两条:

(一)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

(二)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一切军队,均须有确定的地区和任务,才能迅速和人民结合起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简直来得不要太及时,东北局包括林彪在内的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咱接下来的任务不是打仗,不是和杜聿明硬碰硬,而是想着谋生!!!

基于毛主席的指导思想,东北局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东北部队不做大规模聚集,野战军常规聚集状态下不超过四个团,其余常态化以一个团为核心开展清剿土匪和发展农村根据地。

但完成这一切的前提是,杜聿明的部队也得停下来。很快,毛主席就送给了林彪一个好消息:国共在东北地区暂时停战,限定日期为1946年1月13日24:00起。

至此,国共双方的这场东北角逐,终于暂时停下了脚步。

东北战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林彪走了一条和杜聿明一样的路。

如果倒推整个东北战场,林彪南下作战势如破竹拿下整个东北,就是当年杜聿明初入东北势如破竹将林彪极限碾压林彪的最真实写照。

那些年,林彪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他进入东北之后,从山海关启端,边打边撤,一直撤退到了松花江北岸。

林彪大军的退无可退,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军的追无可追。

因为,对于国军而言,追击战线太长,后勤物资供给困难,实在无法继续深入。

但是,历史的戏剧性可能往往正是如此。

它让我们见证无数的历史,看到无数的可能。

而那个唯一的答案,不到最后的那一刻,我们永远无法知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0258.html
上一篇生有一百多儿子的北燕文成帝冯跋在位期间缔造了可贵的和平局面
下一篇唐太宗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标准是什么,为何秦琼排在最后一名?

为您推荐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