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花甲军长赴前线遭蒋介石质疑,美记者:打得好,日军这下丢人了

花甲军长赴前线遭蒋介石质疑,美记者:打得好,日军这下丢人了

1938年初的抗日战场因为山东的丢失,作为徐州北大门的临沂,自然成了中日双方的又一个必争要点,由于当时的临沂地理位置特殊,又属陇海、津浦、胶济三大铁路的安全所系,因此临沂的得失牵动全局,而负责防守这个地方的将领也必然会受到各方关注。

拐子军长

1938年2月21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率领3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骑兵大队,以及辎重工兵部队和部分伪军部队大约两万余人,杀气腾腾的扑向了临沂。

在日军第五师团的计划里,他们企图先占领临沂,之后再与津浦线上的第十师团会师台儿庄,以此达到瓦解津浦铁路上中国军队的抵抗,进而完成攻取徐州的战略目的。

此时拦在日军第五师团进攻正面的,是中国军队庞炳勋所指挥的第三军团,对于这支部队,板垣征四郎是非常的瞧不上,甚至一度对他的部下说:庞炳勋不过是一只蚂蚁,他所率领的部队,是蒋介石手下一支即将解散的杂牌军,不堪一击

作为对手,日军口中的庞炳勋究竟是谁?为何又会在两军还未开战之际,就遭到日军如此蔑视呢?

庞炳勋,河北新河县人,因其早年在内战中右腿受伤致残,因此在军阀混战时期,他也被其他军阀称作为“庞拐子”。早期的庞炳勋曾在北洋军第三镇当兵,后来加入了保定义勇团任队长,1929年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

抗战以前的庞炳勋善于避重就轻,常以保存实力、为人圆滑的形象,而成为内战时期“不倒翁”式的军阀。而这位军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与底层士兵同甘共苦,还非常关心辖区老百姓,因此在中下级军官和群众当中倒也落了个好口碑。

而李宗仁派庞炳勋去驻守临沂,看中的恰恰就是他体恤士兵,在群众中有口碑这一特点。因为在李宗仁看来:论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自己一方肯定是比不过日军王牌第五师团的,可是在民心上,自己一方就是王牌了

于是基于以上判断,李宗仁便在自己指挥所第一次接见了庞炳勋,而在赋予庞炳勋重任之际,李宗仁为了收取庞炳勋的人心,也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排忧解难

因为知道庞炳勋是一个非常圆滑,不好对付的人,尤其是内战时期善于避重就轻、保存实力的名声是人人皆知,因此李宗仁在谈话中有意不点破这一点,而是晓以大义的说道:过去我们在内战当中打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能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战死沙场,那才真的是死得其所呀

李宗仁见庞炳勋听得非常认真,就接着说道:庞军长,我今年47岁了,但您已是花甲之年,我们为国牺牲也值得了,这样才不愧为一个真正有良心的军人。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该是我们为国效命的时候了

当然,李宗仁也知道仅凭几句谈话还是略显苍白的,因此在了解过庞炳勋部虽然顶着一个军团的编制,实际只有5个团大概13000余人的实力,还面临着一个团被归并(解散),否则就停饷的窘境,因此李宗仁当着庞炳勋的面就给武汉统帅部的白崇禧去了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李宗仁把庞炳勋的苦衷通通说给了白崇禧,并让他找蒋介石请示,要求军政部收回成命,允许庞炳勋的部队维持现状。

没多久,军政部就回复了同意庞炳勋维持现状的电文,如此,庞炳勋不仅解决了部队编制问题,还同时避免了自己部队被归并的风险,这是庞炳勋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毕竟在来第五战区之前,他就一直担心自己被李宗仁的桂军吃掉。

而在解决了庞炳勋人员编制问题后,李宗仁又安排部下为庞炳勋部重新补充武器弹药,这就使得庞炳勋实力、信心大增,当即表态绝不会为一己之私利而保存实力,一定坚决执行命令,和日寇拼到底,随后便率部开赴临沂。

蒋介石的质疑

随着日军主力师团沿胶济铁路南下的消息传来,一直坐镇武汉的蒋介石也开始紧张起来。于是在1938年2月27日清晨乘坐小型飞机匆匆赶往徐州。

在第五战区司令部里,李宗仁正站在地图前,向蒋介石汇报徐州前线中日两军的态势,在说到日军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分别向藤县、临沂进攻,然后配合南路日军汇攻徐州的时候,蒋介石却突然插话问道:是谁在守临沂?

其实在之前第五战区的战报当中,已经把徐州会战的方案详细地报告给了蒋介石,方案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防守临沂的中国部队的番号。而蒋介石肯定也知道是谁防守临沂。他此时的明知故问,显然是对现定人员和部队的不满。

当李宗仁再次陈述了庞炳轩部以后,只见蒋介石非常气愤地指着李宗仁说:你怎么能叫他去守呢?临沂在军事上是战略要点,临沂一丢徐州无法固守,你必须如实告诉我,是谁提出了让庞炳勋去守的。

眼见蒋介石发火了,李宗仁赶忙向蒋介石解释说:临沂告急,我第五战区已经没有预备队了,庞炳勋部就在陇海线一带,他们靠近临沂,我不调他们去还能派谁去呢?

其实细究之下,蒋介石之所以会对庞炳勋防守临沂不放心,还是因为曾经与庞炳勋共过事的冯玉祥、石友三、刘峙等人都在蒋介石耳边说过庞炳勋的不好,言称其善于保存实力,打仗不肯出力。

正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蒋介石一直担心庞炳勋会成为第二个韩复榘,所以对庞炳勋也是一万个不放心,好在通过李宗仁的不断劝说,蒋介石才没有做出临阵换帅的决定。

日军丢人了

1938年2月下旬,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逼近临沂,而在庞炳勋部队调防临沂之前,中国军队在临沂的守备力量,仅仅只有第三区专员兼临沂城防司令所率领的保安团2000多人。

当时庞炳勋的第三军团下辖只有一个军,但这个军经过李宗仁的鼓舞和换装之后,整个部队的士气都非常高昂,因此当第三军团刚一到达临沂,便立刻派人观察了周围地形及日军军情。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庞炳勋先是在汤头、葛沟一带修筑前沿阵地,并从白塔起,沿着沂河向南至豫九曲一线构筑主阵地。但由于日军的机械化作战速度过快,庞炳勋部只是刚刚修筑了部分阵地,县城还未来得及调整布防力量就遭遇了日军的激烈打击。

当时日军板垣征四郎压根就没有瞧得上庞炳勋,在他们的计划里是直接平推临沂,接着再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于是在首轮攻守中,庞炳勋部就对上了日军配有山炮1团、骑兵1旅的优势兵力。

随着日军夜以继日地反复冲杀,原本由庞炳勋部构筑的前沿阵地已被日军尽皆占领,而庞炳勋此时已经抱定了要与临沂城共存亡的决心,所以庞炳勋第三军团的指挥部,便利用沂河这一道天然屏障集中火力与日军展开了旷日血战。

就在庞炳勋逐渐支撑不住的时候,李宗仁却发来了一份电报:临沂为徐州屏障,必须坚决保卫,拒敌前进。除已令张治中部前往增援外,我部同派本部参谋长徐祖诒前往就近指挥。

当徐祖诒来到临沂之后他发现,第三军团的指挥部距离前线过于靠近,日军发射过来的炮弹不断炸响在指挥部附近,于是他就主张第三军团将指挥部后撤,以免影响到参谋作业时的环境。

对此,庞炳勋坚决地说道:即使只剩下一兵一卒,我也不撤,我一定要与临沂共存亡。如果我庞某临危后退,前方的士气一定会动摇的,临沂城也就保不住了

庞炳勋也确实说到做到,因为他为了顶住日军的疯狂进攻,不仅将自己的卫队送入了第一线,而且连马夫、伙夫、担架兵、运输兵也都投入了战斗,身边只留了几名贴身卫士和传令兵,这是他38年的戎马生涯中第一次下这样彻底的决心。

1938年3月10日,中国军队的阵地上一片火海,广大守城士兵付出了无数牺牲,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顽强地坚守住了阵地,顶住了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的疯狂进攻,临沂城下日军的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

而中国军队第三军团成功拒守临沂城,这是让不可一世的日军第五师团始料不及的,当时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对此也是一片哗然,纷纷报道日军铁军竟然奈何不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

其中一位美国记者在观战后,也是对身边人感叹道:中国战士打得好,日军这下可丢人了!的由衷赞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4843.html
上一篇司马懿的儿子都很有才华。诸葛的儿子为什么不能自己上台?
下一篇先帝驾崩,新君是先守孝还是先登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为您推荐

临沂十大特色小吃

临沂十大特色小吃

起源和历史:临沂煎饼是山东临沂著名的传统小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沂蒙人民就开始食用煎饼,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时所带的食物就是煎饼。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上出现过很多猛人,有人一战独自击毙日寇数十人,还有人利用地形独自消灭200余名日寇士兵。但是很少有人,能吓得日寇连他的名字不敢提,但是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1940年,中原地区3名日寇少将级军官接连毙命,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至于低一级日寇军官则更是死伤惨重。而调查显示,所有的日寇军官死亡
红色特工英勇就义50年后,侵华日寇老兵污蔑:最后关头变节投敌

红色特工英勇就义50年后,侵华日寇老兵污蔑:最后关头变节投敌

“这就是中国的红色特工,最后还是臣服在了天皇陛下的脚下,还在最后关头出卖了战争情报。”一名侵华战争的余孽,在所谓的“回忆录”中不屑一顾的写道,中国的红色特工不值一提。如果不是吉林档案局一直留存着证据,国人实在是没有办法反驳这样的指控。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侵华战争的余孽,过去了50年,仍要恶意中伤中
抗日战争中,日寇为什么一直没有攻占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抗日战争中,日寇为什么一直没有攻占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日本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宣布投降,侵华战争持续了14年时间。到了侵华战争后期,日寇共侵占了我国21个省、5个直辖市,共计600多万平方公里,到处烧杀抢掠,罄竹难书。不过,日寇还有一些省份没有侵占过,比如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以及后来并入四川的西康省。可能有人会问:日寇对这几个省没有发起进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