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明目张胆地夺朝篡位,建立史上最混乱的朝代,却屡屡有中兴之主。

他明目张胆地夺朝篡位,建立史上最混乱的朝代,却屡屡有中兴之主。

商朝绝对是历代王朝中的异类,不按套路出牌,频繁迁都15次、大臣流放君主、王位传给弟弟不传给儿子、存在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整个王朝的兴衰历程就像一幅心电图,让人看着揪心不已。

今天解读《史记》第三篇《殷本纪》,看看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的兴盛和衰亡。

原文概括

商朝,后人因为商的国都在殷,所以称商朝为殷,或殷商。

商的始祖叫契(xie四声),据传他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因为吃了玄鸟(黑色的鸟)的蛋怀孕生下了契。契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在商地,赐姓子,自此,商部落经过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后来成为了夏朝的一个方国。

汤,又叫成汤,名字其实是履,商自契开始到汤共有14位君主,期间有过8次迁都的经历。汤时的都城是亳(河南商丘)。

汤由伊尹辅佐,先征伐了不祭祀天地的诸侯“葛”部落,又征讨了作乱的诸侯“昆吾氏”,随后在鸣条彻底打败夏朝的最后帝王夏桀,夏灭亡。汤登临天子位,建立了商朝。

商自汤建国始至纣亡国止,历时554年,共传了17代,30位君王(太丁未立而卒不算),其中同代相传13次。

商的历史中,出现了几位能力突出的中兴之主,稳固了当时衰败的政权,并使得国祚得以延续。

第一位:太甲,称为太宗。因昏乱暴虐被伊尹流放三年,后重新执政,修行道德,国家再次强盛。

第二位:太戊,称为中宗。在位时,出现了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因此反思自己的行为,更加注重修行自己的德行,国力再次强盛起来。

第三位:盘庚。迁都于亳,后又迁都于殷(河南安阳),此后273年,商的国都再没有迁移过。遵从汤的政令,国力又强盛起来。

第四位:武丁,成为高宗。在说(yue四声)的辅佐下,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也有几位不修德政,反而暴虐的君主。

第一位:武乙。暴虐无道,侮辱天神,最后死于雷电之下。

第二位:辛,即纣王。非常聪明,文武全才,但是却荒淫无度,残暴异常,迫害臣民,藐视上天,导致人心背离,最后在“牧野之战”中败北,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姬发建立周朝。

纣王与妲己,来源剧照

解 读

汤灭夏,本质就是夺朝篡位。

1. 汤的复仇心理,。

上篇《夏本纪》中有过交代,桀曾囚禁过汤,后又释放了他。对汤而言,这相当于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后怕肯定是有的,对权力的欲望也达到了顶峰。所以自汤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开始修行德政、广施仁义、招揽人才,他不再屈服于桀的地位和武力,他要为自己复仇。

2. 汤的野心。

商是夏朝的方国,而且是一片区域的诸侯首领,有征讨诸侯的权力。随着商实力的不断增强,他对地位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先征讨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不听话诸侯“葛”,使得自己政权内部实现统一。

后来又去征讨作乱的昆吾氏,实质是剪除自己的竞争对手,检验自己的军队作战能力。在感觉到自己的实力强大后,马上就对夏政权展开了强攻,为此还做了战前动员,从“汤誓”中我们可以看出,商的部分民众对此次的战争是有想法的,是不情愿的,汤是打着代天行事的旗号,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整合了部分诸侯和自家势力,才取得了灭夏之战的胜利。随后自己就顺其自然做了天子。

汤誓原文“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意思就是你们要相信我,跟我一起推翻夏,好处有你们的,如果不听我的命令,我就要去惩罚他。

成汤像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汤的灭夏行为,不止于救民于水火的仁德,也不在于夏桀有多暴虐,百姓有多可怜,政治有多黑暗,而是时机成熟了,夏朝的历史该落幕了,汤所建立的新政权该上场了。无所谓谁对谁错,只是历史的规律而已。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

商朝建立前,从始祖契到汤,共迁都八次,商朝建立后,又迁都七次,最后在盘庚迁都至殷后才安定下来。如此频繁地迁移自己的都城,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史记中没有详细阐述具体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水患,有人说是因为政治斗争,我觉得都是不准确的。

商的迁都原因应该依据商的历史进程分成两个时期来看,第一阶段是在商取代夏之前以部落或方国的形式存在时。第二阶段是商朝正式建立之后。

第一阶段的迁都是由商部落最开始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也可以说是游牧民族的习性。这个地方的农业和经济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我就要搬走。哪里更适合我的居住和生活,就在哪里建立根据地。这种游牧的生活习惯使得部落的战斗力都比较高,可以参考后面的匈奴、蒙古。所以商的军队素质很高。灭夏的时候基本没有借助其他诸侯太多的力量,灭夏之后才由伊尹昭告各诸侯。

第二阶段的迁都有着明显的政治需要。自中丁开始不知什么原因废除了王位由父传子的模式,改为兄终弟及,这样隐患就多了,叔侄之间,兄弟之间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王位的内斗,商朝在此期间经历了九代的混乱,国力极其衰弱,商建立之后的迁都也都发生在这个时期。迁都的实质变成了打不过就跑,战略性撤退的代名词。迁都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民众苦不堪言,每次迁都都使商的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消耗,所以自盘庚开始,估计是订下了规矩,商不再迁都。

商的灭亡原因。

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l 内部因素:纣王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太重,一个文韬武略的君主,没有了可以约束他的规矩,又不能克己自持,由着他的喜好折腾,就会变得目空一切,暴虐无道。所以纣宠信奸邪佞臣,杀戮正直忠臣,挖空了商的政治支柱。可谓自掘坟墓。

l 外部因素:商的日益强大,已经有了和天子抗衡的资本,而商的领袖汤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一山不容二虎,天子的座位只有一个,所以夏、商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时强大的诸侯不止商一个,上面提到的昆吾氏也算是,只不过最终被汤当做了垫脚石。

商朝君主的名字。

我们认为商朝君主的名字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命名的,很有规律,也很有意思,其实这是不对的。

带有天干的名字,是后代在祭祀时为避免直呼祖先姓名而起的新名字,生前是用不到的。商朝君主的名字都很正常。他们都是子姓,比如汤:姓子,名履,祭祀名天乙/大乙,庙号高祖。

纣:姓子,名受,祭祀名辛,谥号纣。纣是周朝给的谥号。

庙号自商朝开始,一般有作为的君主才配享有,以**祖,**宗冠之。

谥号自周朝开始,是后代君臣对前任君主一生的评价,有表扬型,同情型,批评型等。

真正起名字有讲究的还得看明朝,依据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关系起的名字。

趣知识

汤,是位勇武的君主,打仗时经常冲锋在前,自称为“武王”,万万没想到,500多年后,汤打下的江山最终也是葬于武王之手,只不过此武王姓周。真是天道轮回。

商朝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感兴趣,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加关注,以后一起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5538.html
上一篇树头枝底见精神
下一篇盛庸:南军大将,多次击败朱棣,斩杀其麾下大将张玉!

为您推荐

为爱疯狂、风云变幻,都铎王朝远比小说更精彩|译林年度好书

为爱疯狂、风云变幻,都铎王朝远比小说更精彩|译林年度好书

这是一个充满节日、圣歌、奇迹的年代。这是一个为爱疯狂的年代,爱情猛如死亡,妒爱顽如阴府。这是一个刑罚残酷的年代,肢刑、轮刑、火刑、绞刑、剖腹等各种折磨人的方式层出不穷,而国王喜欢看残忍的处决。都铎王朝是英格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时期。最会写英国的历史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在他的《英格兰史六部曲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