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姬归汉(上):曹操迎回才女蔡文姬,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姬归汉(上):曹操迎回才女蔡文姬,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公元207年,曹操特意派人到南匈奴左贤王处,用金银珠宝赎回当时有名的才女蔡文姬,把她带回中原地区。

从被南匈奴劫持,到被赎回中原,蔡文姬已经在南匈奴度过了漫长的十二年时间。在此期间,孤身在塞外的悲凄、对故乡的怀念、饱受欺凌的苦楚等种种情感,都被记述在她的两首《悲愤诗》中。

蔡文姬虽然颇有才名,但是在那个时代,被匈奴人掳掠而走的汉族女子何止她一个,为什么曹操会对她特别看重,单单用重金把她赎回来呢?

蔡文姬的影视形象

说起来,这和蔡文姬的父亲,东汉名士蔡邕有直接关系。

一、蔡邕在当时有多大名气

在三国纷争的乱世,能够上场做主角的,似乎只有手握重兵、号令天下的英雄或者枭雄一类的人物,比如董卓,比如曹操、刘备之流,这些带有主角光环的人物每一个上场之时都有将士前呼后拥,威风赫赫。他们争相上位,彼此厮杀,恨不得为了争夺控制权动用手上所有的资源。

和这些雄霸一方的主角相比,蔡邕的确没有什么耀眼光环,他简直太渺小、太渺小了,小得几乎没有力量去推动那个时代巨大的车轮。

但是他却用他的笔记录下了那个时代,他是一个时代伟大的记录者。

在范晔的《后汉书》问世以前,有一部《东观汉记》流传很广,这部书记载了东汉从光武帝到汉灵帝时期的历史,蔡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编纂者,只不过他后来因为犯事被流放,所以没能编撰完成。

影视形象

除了史学成就之外,蔡邕还擅长辞赋,他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他的辞赋很贴近生活,具备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175年,蔡邕和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向汉灵帝奏请校定《六经》的文字,汉灵帝准奏。校定完成之后,蔡邕亲自用红笔将文字写在石碑上,刻好后立在太学的门口,成为后来儒生校定六经的标准。

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因为名声太大,蔡邕也为自己惹来了一个大麻烦。

二、董卓的看重

蔡邕的才学为当世所看重,也惊动了当时的一位枭雄—董卓。

董卓掌权以后,听说蔡邕很有学问,于是就特地征召他为官。

蔡邕并不热衷于功名,在被董卓征召之前,因为朝政混乱不堪、个人性格耿直、再加上宦官构陷等多方面原因,他已经在吴地隐居了12年时间。

对于董卓的征召,蔡邕以有病为名推辞不去,可是没想到一下子惹恼了董卓。

董卓的影视形象

董卓显然并不是蔡邕平时交往最多的文人墨客之流,他说话行事根本不讲究什么礼仪规矩。知道蔡邕拒绝自己的征召之后,董卓忍不住破口大骂:“我现在的权力完全可以灭人三族,蔡邕就算是再骄横傲慢,我想灭他还不是一眨眼的事!”

《后汉书·蔡邕列传》的原文是:“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紧接着,董卓再次派人去紧急征召蔡邕。蔡邕没办法,只好应命前去,他先是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后来历任侍御史、尚书等职,董卓十分敬重他。

汉献帝迁都长安以后,蔡邕被封为高阳乡侯。

虽然蔡邕因为董卓的征召而入朝为官,但是蔡邕对董卓并没有曲意逢迎,而是常常寻找机会劝说董卓,想让他按规矩办事,不要为非作歹。

三、力劝不听

公元191年六月,有地震发生,当时人们喜欢把这类灾难与人为因素联系起来,董卓也不例外,他知道蔡邕知识广博,于是就问蔡邕这是怎么回事。

蔡邕果然有一套自己的说辞,他回答道:“地动者,阴盛侵阳,臣下逾制所致也。前春郊天,公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

蔡邕回答的大意是:之所以地震,是因为阴盛侵阳,往往是臣下逾制造成的。上次春天郊祀的时候,您坐的车驾是金华青盖,这是皇室才能用的规格,臣子用是非常不合适的。

董卓听了蔡邕这番话之后,于是改成适合自己级别的皂盖车。

虽然关于用车的事董卓听取了蔡邕的意见,但是,董卓一向刚愎自用,并不是蔡邕每次讲话他都能听进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自己的本性暴虐骄横,作恶多端。

蔡邕熟读史书,他看到董卓的种种恶行,知道这种行为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他更恨董卓不听自己的劝告,为此十分苦恼。

有一次,蔡邕对堂弟蔡谷诉苦说道:“董公性格刚烈,经常做坏事,像他这样终究是不能成事的。我想投奔到兖州去,但是路途遥远,我想先在山东躲一躲,你看怎么样?”

曹操的影视形象

蔡谷劝说道:“哥哥您的相貌不同于常人,每次在路上行走都会引来行人观看,像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躲起来不被人发现呢?”

蔡邕听堂弟这么说,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蔡邕的相貌到底不同于常人到了什么程度,是帅得不同寻常,还是丑得不同寻常呢,这一点史书上并没有特别记载。

事情正像蔡邕猜想的那样,董卓的飞扬跋扈果然没能持续很长时间。

四、性情中人

公元192年,在司徒王允的筹划下,董卓被自己的部将吕布和李肃刺杀;随后,皇甫嵩带人尽灭其族。

历史资料可以用轻飘飘的文字记录下这一个个刀光剑影的时刻,但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却无一不是胆战心惊,铭心刻骨。

历代文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分析别人的时候特别清楚其中的大是大非,知道当断则断,不断自乱,但是当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却往往牵肠挂肚,优柔寡断。

蔡邕犯的恰恰就是这个错误:当董卓被除之时,无数将士欢呼万岁、百姓载歌载舞欢庆不已,他却感念董卓对自己的好处,叹息以前董卓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所以才导致今天的下场。

这样的态度,如果只是在自己家里表现出来问题还不会太大,但是直爽可爱如蔡邕,偏偏就在司徒王允面前,流露出了这种态度。

王允的影视形象

此时的王允正沉浸在铲奸除恶后的巨大喜悦之中,他当然也希望别人像他一样享受这战斗成果,但是,蔡邕却偏偏是那个不识趣的。

有一天,王允和大臣们坐在一起说起除奸之事,突然看到蔡邕哀伤地长叹一声,看起来既像是同情董卓,又像是十分痛惜。

如此纯粹、激烈的朝政大战怎能容得下这般软绵绵的柔情?于是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蔡邕说道:“董卓是国之大贼,他的胡作非为差点儿倾覆汉室!你身为汉臣,理应与我们一起严惩此贼,怎能只念私情而忘大节!今天董卓刚被除掉,你就为他如此伤痛,难道是想和他一起为逆吗?”

义正词严地说完这番话之后,王允马上大义凛然地下令,将蔡邕关押到廷尉处治罪。

蔡邕哪儿会想到这么多?他见自己惹恼王允,于是言辞哀哀地恳求,表示愿意接受“黥首刖足”之类的酷刑,只希望能够保全性命,好能够完成汉史的编撰。

当时的士大夫、蔡邕昔日的同僚都知道蔡邕的为人与才学,纷纷向王允求情,希望能够保全蔡邕的性命。

可惜,此时的王允变得骄横无比,他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反倒更加坚定地认为:即使留下蔡邕这样的文人,对于当世之政也没有丝毫好处,只会像司马迁一样给后世留下一部“谤书”,于是继续将蔡邕关押在狱中。

不久,蔡邕就冤死狱中。

蔡邕可能没想到,正是因为董卓胡作非为导致的天下乱局,才使他的女儿蔡文姬经历了被匈奴人掳走的悲惨遭遇。

他更没想到的是,只和自己有几面之缘的曹操,在平定乱局之后,居然会顾念与自己的情谊,将女儿从千里之外的边塞迎回中原。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

本文参考:《后汉书·蔡邕列传》、《后汉书·列女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8843.html
上一篇真正的草根逆袭: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做到宰相,就是结局不太好
下一篇清朝秘辛,顺治出家是假,为情而癫狂倒是真的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公元189年2月,汉灵帝病重之际,任命董卓为并州牧,朝廷的这个任命应该是把董卓手中的兵权拿掉,在此之前,董卓是前将军,率领2万人协助左将军皇甫嵩与凉州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朝廷之前还想任命董卓为少府,但是董卓拒绝了。董卓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说明此时东汉朝廷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董卓很聪明,他牢牢地控制着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