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上,张绣反叛曹操是因为曹操霸占其婶婶吗?

历史上,张绣反叛曹操是因为曹操霸占其婶婶吗?

张绣宛城突然叛乱,给曹操的人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张绣人生履历

张绣出生在甘肃,其成长轨迹也大抵和董卓类似,常年在西北军政系统中发展。毫不夸张地说,张绣能够投降毫无交集的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董卓从洛阳西撤长安后,长安随即大乱,张绣跟随自己的叔叔也一并参与到这场大乱中,因功被朝廷封为宣威侯。

公元196年,张绣跟随叔叔张济东行出关,闯入荆州刘表地盘。

至于当时作为外来户的张济为何要突然进攻刘表的地盘,史书中也有所提及。

济屯弘农,士卒饥饿,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

那时候,很有可能是长安久经战乱,张济带领军队离开长安东行,发现关东地区也同样贫困,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攻打较为富庶的荆州。

遗憾的是,张济此次进攻穰城时,被流矢射杀。

在张济军中素有威望的张绣被部将拥立,接管了张济的部队,屯兵宛城。当然了,因为此次军队突然换帅,部队又缺乏军粮,张绣也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和刘表联合共同镇守荆州,捍卫着荆州的北大门。

张绣和曹操的交集

从张绣的态度上来看,他和刘表的联盟本质上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利益挂钩,顶多算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双方互不干扰的处境。

表面上称为“刘张联盟”的刘表、张绣两人,也压根没想着指望彼此。

所以,在张绣和刘表建立虚假攻守联盟的第二年,当曹操南征荆州的时候,张绣立马率军投降。

从这一点来看,张绣深谙乱世生存之道。

也就是说,张绣压根就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将军。后期的为了嫂嫂,而突然反叛曹操,也有极大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张绣第一次投降后,发生了一件小事,他的婶婶被曹操带走,史书说,张绣对此很不高兴,而且开始恨曹操。

曹操得知这件事情后,也很生气,就想做了张绣。

这两个人因为张济遗孀出现的这种心理状态,就很值得玩味。曹操是什么人,他不可能因为张绣婶婶一事就想着直接做了张绣,他是聪明人,直接做掉张绣对于他后期扩张计划很不利。

因为如果曹操真正想做掉张绣,后期张绣反叛后,他的表现完全不符合逻辑。

史书中的逻辑是:

一、张绣得知曹操霸占了自己的婶婶,很生气。

二、曹操听到张绣生气,他也很生气,想做掉张绣。

三、张绣听说曹操要做掉自己,也很生气,准备先做掉曹操。

后来的事情就变得莫名其妙,张绣动手了。他在动手之前,先请示曹操,自己想要迁徙军营,因为迁移要穿过曹操的军营,曹操竟然真的同意,还允许张绣的士兵穿甲而过。

试想,如果这两人真的有嫌隙,都有想置对方于死地的打算,多疑的曹操怎么会给张绣这个机会?还能大大咧咧额允许张绣的士兵佩带盔甲就贸然穿过他的中军大营?

所以,史书关于张绣反叛曹操的理由,一定有雪藏。

至于,张绣穿甲而过的结局,也很悲凉。

曹操惨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死于这场叛乱中。

这一年,是公元198年。

而第二年,官渡战役爆发。

所以,张绣反叛的真正意图或者直接意图,极有可能和袁绍有关。因为后期张绣身边谋士贾诩也曾帮助张绣分析过曹操和袁绍的力量对比。

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

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绣惊惧曰:"何至於此!"

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

诩曰:"不如从曹公。"

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这番对话中,信息量极大,首先袁绍和张绣在官渡战役未爆发的时候,就在暗中有了书信往来。

而且张绣之所以反叛曹操,极有可能没有和贾诩商量,就直接发动了突袭。当然,他和贾诩商量时,说的突袭借口是曹操霸占了他的婶婶。

这也是后来,史书中提到一句:绣惊惧曰:"何至於此!"

这句话的前一句,贾诩只是说了一句,袁绍不能容人,张绣就大惊失色。很有可能张绣当时已经瞒着贾诩和袁绍完成了某种联合,贾诩具体分析之后,他才幡然醒悟,才大惊。

后来,张绣重新投靠了曹操,曹操也十分大方,官渡大战在即,曹操直接封他为都亭侯,并且表他为冀州牧。

啥玩意啊!

那时候的冀州还属于袁绍,曹操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张绣好好干,只要官渡战役胜利,河北最肥沃的大州冀州就是你的。

曹老板鸡汤灌得猛,张绣打仗的打的卖力。

可官渡战役后受封,并没有张绣。

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

所谓的冀州牧,真的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所以,张绣因为婶婶被曹操霸占反叛曹操,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他当时的真正目的,极有可能和袁绍暗地里达成了某种联合,在官渡战役前夕进行斩首行动,解决曹操,帮助袁绍解决大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1369.html
上一篇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下一篇令许世友都五体投地的开国大将,鹅毛大雪之夜,只穿裤衩冲向敌军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