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隋文帝杨坚节俭治国的故事,他为何提倡节俭?有什么隐藏的诉求?

隋文帝杨坚节俭治国的故事,他为何提倡节俭?有什么隐藏的诉求?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皇帝中,有许多以节俭闻名的皇帝。

如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宋朝的宋仁宗赵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清朝的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等。

他们有的是因为自身修养而节俭,有的是因为皇室财政困难或国家财政困难而节俭。

大多数节俭皇帝虽然自身很节俭,也希望节俭的思想深入人心,但并不把这种思想强加给臣子和身边人。

除非是真穷得没钱,如明朝的崇祯皇帝。

也有一位皇帝比较例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还算得上富裕,皇室也有钱,可他依旧节俭。

他不但自己节俭,还强烈要求嫔妃、子女以及服侍他的宫人一并节俭,且以此要求官员效仿,《隋书·帝纪一》中记载他:

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为此,杨坚以身作则,把自己作为天下人的表率。

登上帝位之初,杨坚就下令各地不准给他进献宠物、器物、食材等奢侈品。

他还释放皇宫中的匠人、乐人,禁止在皇宫里上演杂乐百戏,把宫中的娱乐活动都免了。

有大臣指出皇宫中挂帷幔的钩子是用银子做的,太奢侈,他马上下令更换,并仔细检查皇宫中别的器物,凡是有奢侈嫌疑的,全部毁坏不用。

杨坚还将节俭视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根据之一,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子们,异常严格的监督。

杨坚有五个儿子,除次子杨广和幼子杨谅外,包括皇太子杨勇在内的其余儿子们,都因为崇尚奢侈,被杨坚斥责、惩罚过。

杨广之所以没在这方面栽跟头,是因为刻意奉迎父亲杨坚,伪装节俭,并且伪装得相当成功。

幼子杨谅是因为受到杨坚特别溺爱,父母爱幼子,似乎是常态。

杨坚的三子、秦王杨俊因生活奢侈,被杨坚免去所有实权官职,令他闭门思过。

杨俊死在杨坚之前,病死时,杨坚做的第一件事,却是销毁杨俊生前所用的奢侈品,并亲自下令葬礼从简。

杨坚的四子、蜀王杨秀,因为生活奢侈,直接被杨坚废为庶人,一度还有杀掉这个儿子的想法。

杨坚的长子,当了二十年皇太子的杨勇后来被废,生活奢侈也是主要罪名之一。

对儿子们都这样,对官员们的态度更不用说,有官员给他送礼,他一点面子都不给,要么严加斥责,要么公开销毁,以示警告。

《隋书·帝纪一》中记载的一则事例:

相州刺史豆卢通贡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

隋唐时,能当上刺史这类官职的,大多都是贵族出身,贵族都是要面子的,杨坚如此对待一位贵族官员,坚持节俭的态度可见一斑。

杨坚不穿绫罗绸缎,不佩戴金银饰物,多次拒绝群臣建议封禅的上表,认为搞这种礼仪太花钱。

种种关于杨坚节俭的事例很多,不一一类举了,谈谈他为什么这么节俭的原因。

隋朝取代北周,并非是用武力,算是和平交接,杨坚在接受禅让之前,也早已控制朝堂。

北周的财富可以说全部被隋朝无损继承。

没有战乱和破坏,隋朝建立之初,其实不怎么差钱。

那么,杨坚为何还要提倡节俭?

根据我的分析,大概还是跟当时隋朝的政治、军事、财政上的特殊生态有一定关系。

隋唐时期及以前各朝代中,皇室的财富,或者说官方的财富并不是最多的,财富大多集中在掌控着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大贵族、大门阀手中。

如晋武帝司马炎就羡慕世家财富比皇室还多,抱怨过皇宫里的饮食还没有世家们家中的饮食丰盛。

国家想要干点事,朝廷钱不够怎么办?皇帝得找臣子募捐,找那些大贵族、大门阀们募捐。

赈灾也好,搞建设也好,甚至包括打仗,都需要他们共同出钱、出粮、出兵。

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家的很多事情都受制于这些大家族,隋朝的皇权在相当程度上,也受到了贵族、门阀的制约。

如宋朝有“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而隋朝就是典型的“天子与贵族共治天下”

甚至于武装力量,朝廷掌控的也不一定有大贵族、大门阀们多。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财政上的不平衡,国家、皇室不如大贵族、大门阀有钱,各种发展上,朝廷有可能还没有大家族们快。

财政受到制约和压制,办起事来就畏手畏脚,任何时候,经济自主才是最大的底气。

杨坚的节俭,就是基于这种现实原因,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朝廷有钱,让皇权能掌控更多的资源,有底气跟制约皇权的贵族们说不。

隋唐以前,能跳出这个圈圈的皇帝很稀少,比如汉武帝,他任用桑弘羊,拼命为国家敛财,任用酷吏,压制不服,为桑弘羊敛财保驾护航。

这才积累了大量财富,有了充足的财政自主权,才有了不受钳制的出击匈奴的底气。

汉武帝积累的财富,大多就是从当时有钱的世家、贵族们身上抠出来的。

也因此,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在史书上一直遭到诟病。

杨坚不能学汉武帝,他没有汉武帝的条件,他得位不正嘛,也需要贵族们承认和支持。

所以他不能明着去跟大贵族、大门阀争夺资源,不能采取过激的经济政策为朝廷积累财富,他没有汉武帝的底气去激化矛盾。

因此,杨坚只能依靠节俭来积累,他自己节俭,并监督各方一起节俭,就是让全天下一起用节俭的方式来积累朝廷财富。

他改革地方官府的建制,削减官员数量,削减的数量占据原有官员数量的三分之一,节省朝廷在官员俸禄上的支出。

他压缩军队建制,改革府兵制度,促使“兵农合一”,改军户为民户,在节省朝廷军费支出的同时,还增加了朝廷的税收。

他尽量任用能坚持节俭的官员,用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减少朝廷不必要的财政消耗。

他以自身为表率,提倡节俭,让相当一部分贵族不得不紧跟他的步伐,大多数百姓自发学习,减少社会财富不必要的损耗。

种种行为,不一而论,都是在尽量不触及大贵族、大门阀的根本利益上,用绝大多数世人认可和接受的方式来实现积累朝廷财富的目的。

杨坚辛辛苦苦的节俭并积累,达成的结果是,“府库盈溢”“资储遍于天下”,他积攒的钱粮能供应全天下百姓数十年之用。

这么积攒的根本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杨坚是守财奴,他积攒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杨氏皇权有充分掌控朝廷的底气。

特别是像隋朝这种政治生态的王朝,皇权和大贵族、大门阀的矛盾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杨坚是在为继任人解决大贵族、大门阀制约朝廷、制约皇权的问题而积累。

只不过,他的继任者、隋炀帝杨广,没有利用好杨坚积累的这笔财富。

有了钱的杨广,反而因有了底气,在隋朝建国时间短暂,根基还不是特别稳的情况下,急切的试图把需要几代人解决的问题,自己一代就给解决了。

结果是,隋朝二世而亡,杨坚的辛苦节俭和拼命积累,全都白费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2899.html
上一篇斗罗223集:戈龙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马红俊愤怒,戴沐白无奈
下一篇岳飞之死真的是因为迎回二圣吗?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